【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足跡】嵐山朗潤 幸福綿長
宋家溝村的文藝活動。趙文君攝
走在岢嵐縣城街頭,不時看到“岢嵐是個(ge) 好地方”幾個(ge) 大字。問及當地人,無不驕傲地告訴訪客,這是1948年4月毛主席一行轉戰西柏坡時路居岢嵐留下的讚譽。
2017年6月21日,久旱的嵐漪大地迎來一場喜雨。
這天下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岢嵐縣,不顧山路坎坷,從(cong) 大山深處的趙家窪出來,冒雨來到宋家溝新村看望群眾(zhong) ,集中研究破解深度貧困之策。在宋家溝新村三棵樹廣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圍攏過來的村民們(men) 說,希望鄉(xiang) 親(qin) 們(men) 同黨(dang) 中央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幹,讓好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
又是一年春來早,嵐山朗潤,漪水湯湯。記者再次來到岢嵐縣,向著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新目標進發的濃厚氛圍,傳(chuan) 遞出新的社會(hui) 風尚和價(jia) 值追求。
點燃希望,讓好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
“沒有黨(dang) 的好政策,哪能有現在的好生活。”從(cong) 趙家窪住進廣惠園安置小區,村民劉福有感慨地說。他指著客廳懸掛的和總書(shu) 記的合照高興(xing) 地說:“你看我們(men) 老兩(liang) 口,和5年前比,臉也白淨了,人也年輕了。”
回憶起2017年6月21日那天,劉福有和老伴楊娥子抑製不住內(nei) 心的激動。
“我看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從(cong) 坡下走上來,就趕快拉住總書(shu) 記溫暖的大手,迎進家裏坐。”楊娥子一邊從(cong) 廚房裏端出盛滿蘋果橘子的水果盤待客一邊說,“一進門看見我老婆婆,總書(shu) 記就主動問好。”
當時,劉福有92歲的母親(qin) 坐在輪椅上,見有人進來和她打招呼,就扭頭問兒(er) 子是誰。劉福有連聲說“這是總書(shu) 記”。老人高興(xing) 地回道:“你也好啊!”
當時,趙家窪村正準備整村易地扶貧移民搬遷。
“守著山窩,窮啊。”劉福有慨歎道。他拿出扶貧手冊(ce) 給總書(shu) 記看。2016年,老兩(liang) 口加上老母親(qin) ,全家收入不足7000元,其中大部分還是國家給的各種補貼,自己種的幾畝(mu) 坡地收入僅(jin) 僅(jin) 550元。
黨(dang) 中央提出的脫貧攻堅戰點燃了趙家窪人心中的希望。
從(cong) 劉福有家出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曹六仁家。曹六仁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臉上洋溢著喜色。
“總書(shu) 記真是細心人,是真正關(guan) 心著咱老百姓啊!”他根本沒想到,日理萬(wan) 機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會(hui) 來到大山深處的窮山溝,坐在他家土炕沿上和他拉家常,竟然還注意到地下一半鋪了磚一半沒鋪。
種地收入,女兒(er) 上學的費用,搬遷後有啥打算,曹六仁詳細地給總書(shu) 記一一說道。他說,特困戶能得到黨(dang) 和政府這麽(me) 多扶助,過去做夢都不敢想。
搬進廣惠園,曹六仁進廠上班有了工作,每月工資2800元。“過去種地受的是重苦,一年也就四五千元,現在女兒(er) 大學畢業(ye) 結婚沒了負擔。”他樂(le) 嗬嗬地說,“別的不提,就進城這幾年生活好了,我都胖了30來斤。”
和劉福有、曹六仁一樣,王三女大娘也住進了廣惠園,也把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合照當成了“傳(chuan) 家寶”。
這幾天,王三女大娘臥病在床,在忻州市特殊教育學校就讀的孫子和孫女也回了家。憶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看望她的往事,王大娘精神明顯好了許多。
“沒有共產(chan) 黨(dang) 就沒有我們(men) 現在的好日子。”王三女大娘說,“要是在舊社會(hui) ,我們(men) 這家老的老殘的殘,就是沿街討吃也討不到口熱的,哪能住上樓房念上書(shu) ,有事也有個(ge) 指望。”
夢想成真,收獲滿滿的幸福感
去年7月份,用整整5年時間完成了脫貧攻堅使命的陳福慶卸任趙家窪村的第一書(shu) 記,回到了自己原來的工作崗位上。
回想2017年,在趙家窪扶貧工作隊的土坯房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勉勵扶貧隊員入農(nong) 戶、扶貧助困,肯定了通過易地搬遷改善村民生活條件的思路,要求配套扶貧措施要跟上,使貧困群眾(zhong) 不僅(jin) 改善居住條件,還能穩定增收。
陳福慶回憶道:“當時在土坯房裏簡直就是一場生動的脫貧攻堅現場會(hui) ,總書(shu) 記對扶貧工作作出了許多重要指示和要求,臨(lin) 出門還問駐村扶貧隊員有沒有補助。”
這個(ge) 細節讓陳福慶至今感動。他說:“作為(wei) 奮戰在一線的第一書(shu) 記,聽到總書(shu) 記這句話,真是一股暖流湧上心頭,瞬間充滿了力量。總書(shu) 記心裏裝著老百姓,也裝著基層的同誌。”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離開岢嵐縣的3個(ge) 月後,2017年9月22日,趙家窪村最後留守的6戶21人全部搬遷到了縣城的廣惠園安置小區。至此,54戶人家115人的趙家窪完成整村易地移民搬遷。
“麵對村民的各種訴求和困難,我們(men) 不厭其煩講政策,想方設法解難題。”陳福慶說,我們(men) 始終牢記總書(shu) 記說的,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麵小康社會(hui) ,是我們(men) 黨(dang) 的莊嚴(yan) 承諾,不管任務多麽(me) 艱巨、還有多少硬骨頭要啃,這個(ge) 承諾都要兌(dui) 現。
搬遷群眾(zhong) 沒有穩定的就業(ye) 就沒有穩穩的幸福。群眾(zhong) 搬到了廣惠園,工作隊也跟著到了廣惠園,成了“服務站”。陳福慶笑著說:“我這個(ge) 第一書(shu) 記到了廣惠園就成了‘就業(ye) 書(shu) 記’。”
曹六仁被介紹到玻璃棉廠上班。素來喜歡思考的他經常比較前後生活的點滴變化,並努力找到變化背後的“密碼”。
比如說,進城後之前的鄰裏關(guan) 係為(wei) 啥感覺淡了,這是因為(wei) 以前全村就沒幾個(ge) 人,進城後劉福有當了環衛工,自己上了班,各忙各的,生活範圍大了平時見麵少了,而不是關(guan) 係淡了。
去年,曹六仁因主動為(wei) 疫情防控捐款3000元被評為(wei) 忻州市道德模範。不少人問,咋就舍得把一個(ge) 月的工資就捐出去了。
“賬不是這麽(me) 個(ge) 算法。”曹六仁說,“我以前一年不見錢,不是國家,哪能現在年年有存款,生活這麽(me) 穩定,人得感恩。”
牢記囑托,擼起袖子加油幹
趙家窪整村搬遷後,就整村進行了複墾。村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溝綠油油的樹苗和滿坡中草藥。而宋家溝卻華麗(li) 蛻變,成了遊人紛至遝來的熱門3A級景區。
2017年6月2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宋家溝考察易地扶貧移民搬遷集中安置點建設情況,走進了喬(qiao) 遷新居的周牡丹家。
“享福了!”往事曆曆在目,周牡丹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說。她身體(ti) 一直不好,自嘲“是個(ge) 藥罐子”。2019年,老伴張貴明因病去世,後來兒(er) 子又癱瘓在床。盡管家庭連遭變故,但幹部們(men) 忙前忙後的照顧讓周牡丹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
“開春了天氣好,來村裏旅遊的人多了,我就常到三棵樹廣場坐坐。”周牡丹說,從(cong) 吃水難的長崖子村搬到宋家溝住,每年享受低保和養(yang) 老金共有5180多元,還有扶貧企業(ye) 入股分紅6000元、光伏扶貧收益800多元、村集體(ti) 種植中藥材分紅700多元。“這日子知足了,有保障,不發愁。”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了宋家溝,村民們(men) 聞訊都激動地圍攏過來,在三棵樹廣場排起了長隊,紛紛向總書(shu) 記問好。
“我當時就在總書(shu) 記身旁站著。”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兼村委會(hui) 主任遊存明說,“可以說是零距離傾(qing) 聽總書(shu) 記發出的號召——‘請鄉(xiang) 親(qin) 們(men) 同黨(dang) 中央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幹!’”
“擼起袖子加油幹”,這句話現在鐫刻在了三棵樹廣場的照壁上。7個(ge) 大字不僅(jin) 激勵著宋家溝人接續奮鬥,投身家鄉(xiang) 建設,共謀鄉(xiang) 村振興(xing) 大計,也成為(wei) 各地遊客取之不盡的精神滋養(yang) 。
這幾年宋家溝村的變化,全村人看在眼裏。作為(wei) 全村的“領頭雁”遊存明心裏更清楚,村集體(ti) 收入是怎樣從(cong) 幾近空白到去年跨過百萬(wan) 大關(guan) 。僅(jin) 一年一度的“621”旅遊季,就能帶來10萬(wan) 左右人次的遊客。
春分剛過,有兩(liang) 個(ge) 項目已經在宋家溝落地開花。遊存明說,一個(ge) 是投資300萬(wan) 元的大棚種植產(chan) 業(ye) 項目,預計帶動10戶,實現人均年收入2萬(wan) 元;另一個(ge) 是山東(dong) 壽光一家公司投資60萬(wan) 元為(wei) 村裏提供大棚改造和特色種植方麵的培訓指導,此項目可以帶動20多人務工,人均增收2000元。
統計數字顯示,2021年,岢嵐縣脫貧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14216元,較上年增長了9%。
“十四五”是岢嵐縣發揮後發優(you) 勢、培育競爭(zheng) 優(you) 勢、蹚出全麵轉型岢嵐之路的關(guan) 鍵五年。縣委書(shu) 記孟宏斌說:“我縣將以建設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集聚區、特優(you) 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示範區、文旅康養(yang) 休閑區、宜居宜業(ye) 宜遊特色品質城的‘三區一城’為(wei) 戰略定位,以抓好本年度謀劃實施的總投資163.08億(yi) 元的131個(ge) 項目為(wei) 引領,為(wei) 我縣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爭(zheng) 取新突破,讓美好的發展藍圖一步步變成每個(ge) 人都可以感受到的幸福生活。”(記者王利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