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此心安處是家鄉 湖南安化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發布時間:2022-03-30 13:56:00來源: 人民網-湖南頻道

  對於(yu) 黃雙全來說,今年的60歲生日,過得確實不一般。

  “年紀大了念舊,就想請一些親(qin) 戚朋友,吃上一頓飯,在自家院子裏聊聊天。”黃雙全,湖南省安化縣龍塘鎮茶鄉(xiang) 花海社區的易地扶貧搬遷戶,從(cong) 6公裏外的柏溪村搬出後,一家一院、滿院賓朋的生活也成為(wei) 回不去的過往。

  6公裏的距離,也給生活帶來了不一樣的體(ti) 驗。

  生日當天,社區文藝隊的“新夥(huo) 伴”們(men) 上了門:在樓下舞動龍獅、在屋裏唱響祝福。“雖是在新家過生日,但也是故鄉(xiang) 的溫暖。”

  茶鄉(xiang) 花海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規模位居湖南省第二。2019年7月,來自安化全縣13個(ge) 鄉(xiang) 鎮的517戶貧困戶2133人成為(wei) 這裏的新居民。

  如何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的後半篇文章,讓居民不僅(jin) 搬得出,更要穩得住、能致富。當十裏不同的鄉(xiang) 風吹到一處,安化自搬遷之日起,便開始了積極探索,讓居民們(men) 在新家感受到故鄉(xiang) 的溫暖。

  

  茶鄉(xiang) 花海社區創業(ye) 街。人民網 李芳森攝

  一份工作穩民生

  人在花中遊,隨處是茶香。

  距離茶鄉(xiang) 花海社區不到2公裏,便是安化縣最高標準的現代生態觀光茶園建設基地——茶鄉(xiang) 花海生態體(ti) 驗園。此時正是最佳遊玩時間:明前茶進入采摘時節、各色鮮花也競相綻放。

  景區建設在先,安置區入住隨後。通過景區與(yu) 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建設結合布局,統籌解決(jue) 貧困戶後續就業(ye) 增收問題。7年過去,茶鄉(xiang) 花海的建設已初具規模,直接帶動周邊人群就業(ye) 300多人,每天能提供出來200多個(ge) 流動崗位給農(nong) 民來打理茶園、花卉,包括施肥、種植、修剪等。

  如果嫌2公裏距離太遠,家門口的工作崗位則更具吸引力。2020年10月開賽的湖南錦馳體(ti) 育發展有限公司,便是在茶鄉(xiang) 花海社區的創業(ye) 街上。

  丈夫掌勺、妻子清潔,李益穴夫妻便在公司雙雙找到了工作。這對從(cong) 小淹鎮山村裏搬出的夫妻,一個(ge) 月能掙7000元,家人的一日三餐,也是從(cong) 公司打包帶回,生活幾乎“零成本”。

  這份家門口的工作,來源於(yu) 安化縣委縣政府因地製宜、積極招商引資的結果。借助當地山地地形,隻經過1個(ge) 月的洽談,便把這家賽車企業(ye) 引進了茶鄉(xiang) 花海社區。

  “一年多的時間,我們(men) 就舉(ju) 辦了13場賽事。”湖南錦馳體(ti) 育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董和武介紹,公司就近招人,賽事期間用工人數達到近百人。“憑借賽事吸引的遊客,我們(men) 還專(zhuan) 門開辟了一個(ge) 農(nong) 產(chan) 品展銷館,安化數百種農(nong) 產(chan) 品都在這裏銷售,去年銷售額達到了1500萬(wan) 左右。”

  “穩就業(ye) 就是穩人心。隻有工作穩定,才能讓大家搬得進,更住得穩。”安化縣委書(shu) 記石錄明介紹,茶鄉(xiang) 花海社區已有多家企業(ye) 進駐,其中紅木家具加工廠、錦馳賽車、真誠科技電子廠等企業(ye) 解決(jue) 居民就業(ye) 200餘(yu) 人,實現群眾(zhong) 增收。

  

  居民贈送的錦旗。人民網 李芳森攝

  一杯黑茶解民憂

  三月春光,生機盎然。

  “真是春雨貴如油啊,菜都是一茬一茬地長,一晚上就能長起來。”茶鄉(xiang) 花海社區,70歲的劉友香在自家菜園裏摘了兩(liang) 大把時令蔬菜。“白菜、胡蘿卜、菜苔,足夠吃了。”

  2019年7月,劉友香自18公裏外的龍塘鎮淘金村搬遷而來,在外務工的兒(er) 子、兒(er) 媳也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一大家子在新家生活得其樂(le) 融融。“新家雖好,但老家也有老家的滋味。”

  雖步入知天命之年,劉友香還是想給孩子們(men) 減輕點負擔。“在這裏生活什麽(me) 都要花錢,我和老伴又沒有工作能力。就想著有塊菜地侍弄下,至少以後買(mai) 菜不用花錢了。”說到這裏,這位淳樸的老人低下了頭,聲音越來越小。

  事情的轉機,比當年盛夏的大雨來得更快。一場夏夜裏的茶話會(hui) ,如同陣陣晚風,吹入劉友香的生活。

  “首先要抓住人心,凝聚共識,聚攏人心。”如何把這來自13個(ge) 鄉(xiang) 鎮的2133名農(nong) 戶擰成一股繩,茶鄉(xiang) 花海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居委會(hui) 主任黃成旺有著自己的考量。“安化是個(ge) 有著百萬(wan) 人口的大縣,社情民意複雜,十裏不同風。但都有一個(ge) 共同的愛好——喝黑茶。”

  安化,先有茶後有縣,黑茶便是安化人共同的情感連接。於(yu) 是,黃成旺便號召茶鄉(xiang) 花海社區的5個(ge) 小區,分別舉(ju) 行茶話會(hui) :喝黑茶、解難題。

  菜地問題,也在這個(ge) 夜晚出現解決(jue) 的曙光。整合社區裏的閑置空地,根據土質好壞,按戶均30—40平方米分配,一舉(ju) 解決(jue) 了300多戶的種菜需求。

  居住在一樓的劉友香,菜地就在自家窗外。麵積雖不大,劉友香伺候得精細,家裏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時令蔬菜。一份鄉(xiang) 愁,也有了寄托。

  居民的難題得到解決(jue) ,基層治理的效果也在日益提升。

  “為(wei) 推進鄉(xiang) 村善治,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茶鄉(xiang) 花海社區全力推進群眾(zhong) 自治和依法治理,強化德治引領,通過德治引導群眾(zhong) 形成好風氣,以榜樣的力量凝聚思想共識、轉化為(wei) 共同行動。”安化縣委副書(shu) 記、縣長周賢表示,茶鄉(xiang) 花海社區推行“網格化+微信群+道德檔案”工作模式,成功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多元化參與(yu) 、信息化支撐的基層社會(hui) 治理平台,社區治理效能大幅提升。

  

  茶鄉(xiang) 花海社區。人民網 李芳森攝

  一項愛好聚民心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當春日的暖陽按時升起,茶鄉(xiang) 花海社區也準時熱鬧起來。

  室內(nei) ,社區文藝隊引吭高歌,放聲歌唱;室外,龍獅共舞、鑼鼓齊鳴。室內(nei) 外活動雖各有不同,但都是“銀發選手”。

  “文藝隊就是號召大家各盡其能、各有所樂(le) 。”63歲的黃國岩,茶鄉(xiang) 花海社區的原住居民,也是當地有名的熱心腸。

  “在家的都是老人,我們(men) 要讓老人在家不孤單。”本著這個(ge) 想法,2021年5月15日,黃國岩牽頭創辦了茶香花海社區的老年協會(hui) 。“搬遷的老鄉(xiang) 來到這裏,人生地不熟,我們(men) 一定要搞好團結。”

  創建之初,協會(hui) 隻有12名成員,搬遷戶隻有5人。囿於(yu) 人數不足,能開展的活動也是寥寥無幾。

  “活動豐(feng) 富一些,涉及的人群廣一些。”這也沒難倒黃國岩,他從(cong) 本地花鼓戲入手,“吸粉”了不少居民。

  “交流多一些,溝通再深入一些。”黃國岩在組織老年協會(hui) 的活動時,請搬遷來的居民帶上一些“客座”成員,傾(qing) 聽他們(men) 的需求。

  群眾(zhong) 有所需,協會(hui) 有所應。不到一年的時間,茶鄉(xiang) 花海社區文藝隊根據居民的愛好,融合廣場舞隊150人、腰鼓隊10人、舞龍隊18人、軍(jun) 鼓隊12人。

  “文藝隊根植鄉(xiang) 土,立足群眾(zhong) ,自編自導自演富有農(nong) 村鄉(xiang) 土氣息的文藝節目,用文藝的形式讚美家鄉(xiang) 、歌唱生活。”茶鄉(xiang) 花海社區居委會(hui) 委員肖少鋒介紹,文藝隊自成立起,先後參加各種演出20餘(yu) 次。

  並且,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茶鄉(xiang) 花海社區將踴躍報名參加誌願服務隊伍的居民按照特長愛好,分別成立了理論宣講誌願服務隊、文明倡導誌願服務隊、敬老愛幼誌願服務隊、人居環境誌願服務隊、社區文藝誌願服務隊、扶貧幫困誌願服務隊等共6支不同類別的誌願服務隊伍。2021年茶鄉(xiang) 花海社區開展誌願活動36次。

  “我們(men) 要全麵打通宣傳(chuan) 群眾(zhong) 、教育群眾(zhong) 、關(guan) 心群眾(zhong) 、服務群眾(zhong) 的最後‘一公裏’。”安化縣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長王思婷表示,各類文化活動的開展,均能凝聚群眾(zhong) 、引導群眾(zhong) ,讓文明的新風,吹進基層群眾(zhong) 的生活。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