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植物新品種 京產占全國11%
本報訊(記者 王可心)全國十粒種,一粒自北京。記者昨天從(cong) 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獲悉,去年全國植物新品種授權3218件,其中北京市獲得授權366件,占11%,穩居全國前列。
在位於(yu) 農(nong) 大南路中國農(nong) 科院院內(nei) 的大北農(nong) 生物技術實驗室中,科研人員正在開展課題攻關(guan) 。大北農(nong) 創種科技副總裁李軍(jun) 民透露,近十年來,公司在農(nong) 作物種業(ye) 研發上累計投入17億(yi) 元,育種科研人員300餘(yu) 人,其中碩士及博士以上學曆占比40%。持續不斷的高研發投入,為(wei) 大北農(nong) 在市場競爭(zheng) 中贏得先發優(you) 勢,在大豆生物育種卡脖子難題攻關(guan) 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在玉米領域則培育了200多個(ge) 生物新品種。
北京聚集了全國最多最強的國家級種業(ye) 研發機構、高端種業(ye) 創新人才和種業(ye) 領軍(jun) 企業(ye) ,種業(ye) 研發實力強大。市種子管理站數據顯示,在京研發的植物新品種每年獲得國家新品授權數量超過300件,玉米、蔬菜新品種培育數量均占全國10%以上。
“授權量的不斷增加,體(ti) 現了科研育種單位知識產(chan) 權意識、維權意識的不斷提升,也反映出北京種業(ye) 科研實力的不斷提升。”市種子管理站行業(ye) 管理科科長郭慧傑介紹,近十年來北京種業(ye) 還有一個(ge) 可喜的變化,那就是企業(ye) 科研能力有了大幅提升。在北京審定品種數量方麵,2012年科研院所的審定品種數量占52%,來自企業(ye) 的僅(jin) 占48%。而在2020年,來自科研院所的審定品種數量占比降至25%,企業(ye) 占比上升至75%。
《北京市種子條例》將在4月1日起施行,“強化種子企業(ye) 的創新主體(ti) 地位”“提高育種基礎創新能力”“將植物新品種權、育種方法發明專(zhuan) 利權等育種領域知識產(chan) 權納入全市知識產(chan) 權保護體(ti) 係”等內(nei) 容被寫(xie) 進文本。北京將在種質資源保護、育種創新研發、產(chan) 學研用結合等方向全麵發力,蹄疾步穩邁向“種業(ye) 之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