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天津市人大常委會關於促進和保障製造業立市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定

發布時間:2022-03-31 11:05:00來源: 天津日報

  為(wei) 深入貫徹市委製造業(ye) 立市戰略部署,加快建設製造強市,增強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核心競爭(zheng) 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結合天津市實際,特作如下決(jue) 定:

  一、落實製造業(ye) 立市戰略部署,應當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驅動、質效優(you) 先、融合發展、綠色轉型、協同開放、係統推進的原則,以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以智能製造為(wei) 主攻方向,加速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鞏固提升製造業(ye) 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

  二、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組織領導,將堅持製造業(ye) 立市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規劃,建立健全協調機製,統籌解決(jue) 製造業(ye) 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組織推動各有關(guan) 部門、各區人民政府上下聯動、協同實施,確保落實製造業(ye) 立市戰略部署各項任務。

  各區人民政府應當履行屬地責任,組織落實製造業(ye) 立市戰略部署各項任務。

  工業(ye) 和信息化、發展改革、教育、科技、財政、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規劃資源、金融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落實製造業(ye) 立市戰略部署相關(guan) 工作。

  三、市和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guan) 部門應當采取措施推動全麵構建現代工業(y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以智能科技產(chan) 業(ye) 為(wei) 引領,培育壯大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鞏固提升裝備製造、汽車、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加快推動冶金、輕紡等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升級。

  四、市和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guan) 部門應當優(you) 化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空間布局,謀劃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布局,加強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布局,調整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布局,推進產(chan) 業(ye) 與(yu) 城市、人文等功能融合發展,保障製造業(ye) 可持續發展的空間。

  五、市和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guan) 部門應當積極發揮創新引領作用,完善產(chan) 業(ye) 創新生態,提升創新策源能力;依托國家重點實驗室、海河實驗室、各級各類製造業(ye) 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台,推動關(guan) 鍵核心技術研發,著力突破重點領域“卡脖子”技術,完善共性基礎技術供給體(ti) 係,加強共性技術平台建設,提高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能力。

  鼓勵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ye) 集聚,強化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支持企業(ye) 通過“揭榜掛帥”等方式承擔重大攻關(guan) 項目,發揮領軍(jun) 企業(ye) 的引領、示範和帶動作用,推動各類創新主體(ti) 高效協同互動、要素優(you) 化配置,加快創新成果轉化。

  六、市和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guan) 部門應當采取措施提升產(chan) 業(ye) 鏈核心競爭(zheng) 力,圍繞重點產(chan) 業(ye) 和龍頭企業(ye) ,集中攻堅信息技術應用創新、集成電路、車聯網、生物醫藥、中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汽車及新能源汽車、綠色石化、航空航天、輕工等重點產(chan) 業(ye) 鏈,進一步串鏈補鏈強鏈,串聯關(guan) 鍵環節、補齊薄弱環節、強化優(you) 勢環節,推動全產(chan) 業(ye) 鏈優(you) 化升級,推進產(chan) 業(ye) 鏈集群化發展,提升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水平。

  七、市和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guan) 部門應當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深度融合,堅持數字化賦能,擴大製造業(ye) 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投資,促進智能製造發展,推進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變革;推動先進製造業(ye) 與(yu) 現代服務業(ye) 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服務型製造,培育工業(ye) 設計服務、全生命周期管理、總集成總承包等新模式、新業(ye) 態。

  八、市和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guan) 部門應當加快優(you) 質企業(ye) 梯度培育,著力引育領航企業(ye) ,加快發展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大力培育“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構建大中小企業(ye) 融通發展格局;推動全麵提高製造業(ye) 產(chan) 品和服務質量,提升天津製造品牌價(jia) 值,打造國際國內(nei) 知名製造品牌。

  九、市和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guan) 部門應當推進製造業(ye) 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推進綠色產(chan) 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建設,加強綠色技術創新和應用,全麵提升工業(ye) 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加快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製造體(ti) 係。

  十、本市積極推進京津冀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立足三地產(chan) 業(ye) 基礎,優(you) 化區域產(chan) 業(ye) 布局,加速要素流動和高效集聚,推動創新資源開放共享,打造跨區域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鏈,構築互利共贏的產(chan) 業(ye) 合作體(ti) 係,推動提升製造業(ye) 國際競爭(zheng) 力和影響力。

  強化國內(nei) 外合作交流,立足擴大內(nei) 需,密切與(yu) 長三角、粵港澳等地區的經濟聯係,提升重點產(chan) 業(ye) 配套能力和綜合競爭(zheng) 力。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支持企業(ye) 全球布局,充分發揮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天津港等優(you) 勢,促進航空航天、海洋裝備、融資租賃等產(chan) 業(ye) 發展,吸引全球要素資源向天津集聚。

  十一、市和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guan) 部門應當加強項目支撐,建立全市工業(ye) 重大項目協調推進機製。鼓勵先行先試新型產(chan) 業(ye) 用地政策,簡化、優(you) 化、標準化工業(ye) 項目供地程序,進一步增強要素保障和配套服務能力。

  十二、市和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guan) 部門應當加大對製造業(ye) 發展的財政支持,充分發揮智能製造、科技型企業(ye) 發展、節能減排等相關(guan) 財政專(zhuan) 項資金引導作用,推動海河產(chan) 業(ye) 基金等與(yu) 國內(nei) 知名投資機構合作,加大對重點行業(ye) 、重點企業(ye) 以及高成長性項目支持力度。

  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創新符合製造業(ye) 企業(ye) 特點的產(chan) 品和業(ye) 務,拓寬製造業(ye) 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支持符合條件的製造業(ye) 企業(ye) 上市融資,鼓勵符合條件的製造業(ye) 企業(ye) 通過發行債(zhai) 券融資。完善融資擔保體(ti) 係,提升中小企業(ye) 融資能力,激發中小企業(ye) 發展活力。

  十三、市和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guan) 部門應當全麵優(you) 化製造業(ye) 人才政策,加強製造業(ye) 人才發展統籌規劃和分類指導,加大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養(yang) 和引進力度。支持院校、企業(ye) 等建設公共實訓基地、企業(ye) 培訓中心等,強化職業(ye) 教育和技能培訓,實施“海河工匠”建設,培養(yang) 高技能人才。弘揚企業(ye) 家精神,加強企業(ye) 家隊伍建設。

  十四、市和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guan) 部門應當持續優(you) 化營商環境,放寬市場準入,實施負麵清單管理;全麵推行承諾審批製度,深化“證照分離”改革,擴大“多證合一”改革覆蓋麵;實施政務服務標準化,優(you) 化辦理流程,提高辦事效率,為(wei) 製造業(ye) 發展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

  十五、市和區人民代表大會(hui) 常務委員會(hui) 應當通過定期聽取和審議專(zhuan) 項工作報告、開展執法檢查等方式,加強對本決(jue) 定實施情況的監督,維護本決(jue) 定執行的嚴(yan) 肅性。

  十六、本決(jue) 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