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日報點讚青島:推廣專利權質押保險貸款 破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

發布時間:2022-04-02 16:56:00來源: 人民日報

  保險公司、銀行、擔保公司三方聯動,破解科技型中小企業(ye) 融資難

  青島推廣專(zhuan) 利權質押保險貸款

  核心閱讀

  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ye) 融資難,山東(dong) 青島推出了專(zhuan) 利權質押保險貸款模式。該模式將銀行承擔100%貸款風險轉變為(wei) 保險公司、銀行和擔保公司三方進行風險分擔,搭建一個(ge) 整合資源的平台,實現了多方共贏。

  專(zhuan) 利權質押保險貸款模式自開展以來,共為(wei) 21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發放貸款382筆,共計13.67億(yi) 元。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手裏拿著訂單,資金上卻捉襟見肘,這時,趙強腦海裏蹦出的就是這句話。

  趙強是海爾集團商用顯示設備小微智能互聯平台(以下簡稱“互聯平台”)的行政總監,公司主要研發智能課桌,是一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2019年,新產(chan) 品研發成功,正要量產(chan) 時,卻遭遇了融資難題。

  “太難了!”趙強回想起來記憶猶新,“幸運的是,當時山東(dong) 省青島市已經推出了專(zhuan) 利權質押保險貸款,這才解了燃眉之急!”

  專(zhuan) 利融資,助企脫困

  曆經兩(liang) 年多,趙強終於(yu) 研發成功了智能課桌,通過招投標,拿到了第一筆訂單。但他沒想到,貸款時卻遇到了困難。

  按照銀行慣例,企業(ye) 貸款必須有固定資產(chan) 作抵押。然而,互聯平台這樣的科技型中小企業(ye) 都是輕資產(chan) ,往往專(zhuan) 利技術才是核心競爭(zheng) 力。

  趙強也試過找風投,但是因周期長、條款苛刻、幹涉經營等諸多原因沒談攏,隻好作罷。

  “當時可以說是火燒眉毛了。”趙強說,為(wei) 了搞研發,幾個(ge) 合夥(huo) 人的個(ge) 人資產(chan) 全部抵押了。

  硬著頭皮,趙強準備再找一家銀行試試,沒想到,轉機出現了。

  經銀行介紹,他了解到,青島市知識產(chan) 權事務中心為(wei) 紓解科技型中小企業(ye) 融資難題,推出了專(zhuan) 利權質押保險貸款模式,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可通過專(zhuan) 利權等知識產(chan) 權獲得貸款。

  這次,互聯平台經銀行推薦,通過專(zhuan) 利機構的專(zhuan) 利評價(jia) 、擔保公司的盡職調查、保險公司的保前勘察、商業(ye) 銀行的貸前審查,層層審核,終獲認可,憑借質押核心技術,最終獲得200萬(wan) 元貸款。

  此後,互聯平台的發展進入快車道,年均增長30%,預計2022年營業(ye) 額將過億(yi) 元。

  回歸市場,各司其職

  互聯平台的困境不是個(ge) 例。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中小企業(ye) 發展的瓶頸,影響科技成果及時轉化。

  青島市知識產(chan) 權事務中心主任劉建誌認為(wei) ,要緩解融資難,主要得化解風險,滿足金融機構對風控的要求。因此,2015年,青島市探索將保險機構引入專(zhuan) 利權質押貸款。

  在實施過程中,青島市市場監管局下設的青島市知識產(chan) 權事務中心組織專(zhuan) 利評價(jia) 、保險、擔保、銀行及經紀服務機構建立專(zhuan) 利權質押保險貸款服務聯盟,製定聯盟章程和工作規程,建立專(zhuan) 業(ye) 化的“薦評擔險貸”工作流程,推出專(zhuan) 利權質押保險貸款風險化解體(ti) 係。

  這一體(ti) 係有何獨特之處?

  為(wei) 了加強風控,青島市采取由區市主管部門或聯盟機構推薦的方式選取貸款企業(ye) 。此後由知識產(chan) 權谘詢機構對擬質押的專(zhuan) 利進行法律性、技術性、經濟性評價(jia) ,從(cong) 傳(chuan) 統代理轉型為(wei) 知識產(chan) 權運營,服務於(yu) 擔保、保險和銀行。三類金融機構將銀行承擔100%貸款風險轉變為(wei) 保險、銀行和擔保三方以6∶2∶2比例進行風險分擔,形成共保體(ti) 。

  經過推薦、評價(jia) 、擔保、保險、貸款5個(ge) 環節篩選,像互聯平台這樣的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就能順利獲得貸款。

  對於(yu) 獲得專(zhuan) 利權質押保險貸款的企業(ye) ,青島市還會(hui) 進行一定政策扶持,給予50%的貼息資助,對企業(ye) 購買(mai) 保險產(chan) 生的保險費給予60%資助。

  目前,已有包括中國人民財產(chan) 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工商銀行等在內(nei) 的9家保險公司、16家銀行、8家地方擔保公司等金融機構加入質貸聯盟。

  2021年,質貸聯盟共為(wei) 8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完成貸款審批程序,發放貸款3.2億(yi) 元。專(zhuan) 利權質押保險貸款模式自開展以來,共為(wei) 21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發放貸款382筆,累計使用財政資助資金3508萬(wan) 元,撬動銀行貸款13.67億(yi) 元。

  專(zhuan) 業(ye) 服務,互惠共贏

  “近幾年,明顯感覺貸款保證險在中小企業(ye) 中的熱度上升了。”太平財產(chan) 保險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承包部助理總經理李偉(wei) 分析,這也得益於(yu) 保險機構參與(yu) 到專(zhuan) 利權質押保險貸款中,實際上履行了為(wei) 被保險人擔保增信的職能。

  但此前,貸款保證險一般被保險經理人視為(wei) 高風險領域,鮮有人碰。一方麵因為(wei) 信息不對稱,另一方麵風險比較集中,業(ye) 內(nei) 非常謹慎,能夠或者是願意釋放的承保能力都比較有限。

  在青島的專(zhuan) 利權質押保險貸款模式中,保險公司需承擔最高風險,為(wei) 何仍願意參與(yu) ?

  “雖然要承擔60%的風險,但我們(men) 對風控更有把握了。我們(men) 共保體(ti) 三方可以進行獨立盡調,從(cong) 各自識別風險的視角評估企業(ye) ,在前端把控風險這個(ge) 環節更深入全麵,隻有三方均認可,貸款才能夠形成。”李偉(wei) 說,“有了風險共擔,金融機構覺得風險明顯下降了,積極性自然就高了。”

  不過,萬(wan) 一發生風險,如何解決(jue) ?

  一旦企業(ye) 違約,觸發了賠款機製,由保險公司賠款給銀行。待質押的專(zhuan) 利技術被處置後,三方金融機構可按照共保比例共享處置所得費用,其中保險公司為(wei) 60%。李偉(wei) 說:“賠償(chang) 有補償(chang) ,意味著收益共享,減少了我們(men) 的損失,進一步增強了這類貸款的吸引力。”

  實際上,觸發風險時還曾遇到過難題。劉建誌解釋,企業(ye) 到期未償(chang) 還貸款會(hui) 引起銀行貸款逾期罰息,產(chan) 生複利,損失較大,而保險公司履行賠付責任卻會(hui) 滯後,核賠期大約為(wei) 30天。而且如果企業(ye) 一旦逾期,商業(ye) 保險不對懲罰性、違約性的不良行為(wei) 進行保障。

  為(wei) 此,當地的專(zhuan) 利權質押保險貸款模式通過引入擔保公司破題,其不僅(jin) 分擔20%的貸款風險,還在企業(ye) 違約時承擔臨(lin) 時還款責任,理順了實際操作中的風險化解體(ti) 係。

  2021年初,青島市啟動《青島市科技型中小微企業(ye) 專(zhuan) 利權質押貸款風險補償(chang) 辦法》實施評估工作,進一步完善知識產(chan) 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chang) 工作機製;下半年,調整優(you) 化知識產(chan) 權質押融資相關(guan) 扶持政策,並納入市政府《關(guan) 於(yu) 貫徹落實省支持八大發展戰略財政政策加快重點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若幹政策》。

  “專(zhuan) 利權質押保險貸款模式搭建了一個(ge) 整合資源的平台,兼顧各方利益,同時也能夠相互提供服務,實現各方共贏,否則平台是沒有生命力的。這就好比‘糖葫蘆’,雖然大小不一,串起來,裹上糖,大家都是一樣甜!”劉建誌說。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01日 10 版)

  (責編:鄭浦麗(li) 、劉穎婕)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