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讓鄉村的孩子們擁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教改一線·校長和學校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2-04-12 15:49: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是對美的追求,給了她麵對“殘損”人生的勇氣;是對美的追求,讓她的600名學生朝氣蓬勃、昂揚向上……

  今年38歲的張燕,從(cong) 一名自小罹患小兒(er) 麻痹症、缺乏自信的姑娘,成長為(wei) 一名屢獲表彰的小學校長。她因追求美而找到了自己的“詩和遠方”,也因追求美,幫助學生自信成長。

  日前,記者來到湖北省黃岡(gang) 市蘄春縣茅山小學,了解校長張燕和學校的故事。

  做美的教師

  茅山小學位於(yu) 蘄春縣彭思鎮。

  從(cong) 武漢驅車357公裏,記者來到學校時,正趕上同學們(men) 進行節目展演,舞蹈、合唱、非洲鼓、籃球……熱鬧非凡。

  稚嫩而純真的歌聲中,整齊而歡快的舞蹈中,孩子們(men) 滿麵笑容,校園內(nei) 洋溢著濃濃的歡樂(le) 氛圍。張燕也和同學們(men) 一起打著非洲鼓,快樂(le) 得像個(ge) 孩子,陽光灑在她的身上,很美。

  38年前,張燕出生在彭思鎮一個(ge) 普通農(nong) 家,未滿周歲時,一場疾病——小兒(er) 麻痹症,剝奪了張燕正常行走的能力。兒(er) 時的她曾一度陷入消極、自卑。是對美的向往與(yu) 追求,幫助她走出低穀。回想起童年經曆,張燕說:“那時,我就暗暗告訴自己,一定要堅強,學會(hui) 坦然接受別人的眼光,要像健全的人一樣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多年後,一次報告會(hui) 上,張燕在談及理想時說:“理想是什麽(me) ?我認為(wei) ,理想是翅膀,可以帶你在夢想的天空裏自由翱翔;理想是一盞燈,可以在你迷失方向時為(wei) 你指引道路;理想,就是照亮別人,也成就自己。雖然我沒有健全的身體(ti) ,但別人能做的我也一樣能做到,我不願讓自己的青春在自卑與(yu) 平庸中度過,我也不願與(yu) 我有著類似經曆的孩子人生是灰色的。努力用知識為(wei) 他們(men) 增添力量,用對美的追求激勵他們(men) 奮發向上,是我一生的夢想。”

  2010年,茅山小學推選校長,作為(wei) 一名普通教師的張燕以高票當選。第二年,張燕便和她的團隊提出了以“美”為(wei) 目標的辦學理念——“做美的教師,育美的少年,辦美的教育”。弘揚校園“美”文化,建立道德“美”公約,做到師生共建“美”,行為(wei) 規範“美”,通過堅持每周評選“校園小明星”“最美班集體(ti) ”“最美教師”、開展“感恩父母”“我是小小誌願者”等活動,重點培養(yang) 學生良好的行為(wei) 習(xi) 慣和道德修養(yang) 。

  育美的少年

  “在我們(men) 學校,大多數學生是留守兒(er) 童,爸爸媽媽常年不在身邊,於(yu) 是,我充當起母親(qin) 的角色,帶他們(men) 吃飯、看病,給他們(men) 買(mai) 學習(xi) 用品。”張燕的一言一行讓孩子們(men) 感受到母親(qin) 的溫暖,為(wei) 此,直到現在,很多學生都習(xi) 慣地喊她“校長媽媽”。

  “校長媽媽好!”“你好!”“老師好!”“你好!”……與(yu) 張燕一起,在茅山小學走一圈,記者已記不清回答了多少個(ge) “你好”。每個(ge) 學生都會(hui) 主動問好,每個(ge) 學生都熱情陽光。看著這些活潑開朗、毫不怯生的孩子,張燕的語氣充滿自豪:“過去,孩子們(men) 可不是這樣的。我們(men) 統計過,全校學生有2/3是留守兒(er) 童,就是父母二人都在外務工的。”如今,留守兒(er) 童常見的孤獨、自卑等表現,在茅山小學幾乎看不見了。

  接手學校後,張燕就創立了校舞蹈隊、合唱團,選拔有天分的學生進行藝術訓練,並代表學校登上各種舞台表演節目。2016年茅山小學被評為(wei) 湖北省“鄉(xiang) 村學校少年宮”項目學校後,張燕在學校開了10多個(ge) 興(xing) 趣班,二胡、電子琴、舞蹈、書(shu) 法、剪紙、籃球、呼啦圈等百花齊放,讓每個(ge) 孩子都能找到一門愛好特長。2021年“雙減”政策出台後,茅山小學開設了11個(ge) 興(xing) 趣班,並把它們(men) 落實在“5+2”課後服務中。沒有專(zhuan) 業(ye) 舞蹈室,學生們(men) 就在食堂訓練;沒有多餘(yu) 教室,興(xing) 趣班就搞“走班製”;沒有文體(ti) 專(zhuan) 業(ye) 教師,老師們(men) 就各展所長。

  “我們(men) 的學生個(ge) 個(ge) 充滿自信,尤其是表演節目時,我帶出去參加活動,總有人問我,‘你帶的真的是村裏的孩子嗎?’”張燕說,是美育,打開了一些孩子封閉的心門。

  作為(wei) 一名農(nong) 村學校的管理者,張燕深知農(nong) 村的孩子缺少的是什麽(me) ,這些年,在她的爭(zheng) 取下,不少愛心企業(ye) 除了為(wei) 學校捐資捐物之外,還給予孩子們(men) 走出校門看世界的機會(hui) 。

  2018年7月,茅山小學舉(ju) 辦了為(wei) 期一周的“夢想北京”暑期夏令營活動,爬長城、遊故宮、逛北大、看鳥巢。學校每年都會(hui) 組織孩子們(men) 去武漢開展研學活動,參觀省博物館、建築科技館、革命紀念館、武漢大學……讀萬(wan) 卷書(shu) 、行萬(wan) 裏路,在豐(feng) 富的社會(hui) 生活中學習(xi) 體(ti) 驗,激發了孩子們(men) 的學習(xi) 熱情,也激發了他們(men) 走出山村、去探尋更廣大世界的願望。

  為(wei) 了更好地推進“美”文化,茅山小學還開展了多種多樣的活動,如戶外拓展、研學旅行、演講比賽、朗誦比賽、校園集體(ti) 舞比賽、親(qin) 子運動會(hui) 等。潤物無聲中,孩子們(men) 慢慢褪去羞澀與(yu) 靦腆,變得陽光活潑、講文明、懂禮儀(yi) ,懂得互幫互助、團結協作,學會(hui) 了吃苦耐勞、勤奮進取,更明白了人生的路很長,隻要努力,就會(hui) 收獲成長。

  辦美的教育

  在茅山小學,美育與(yu) 德育相得益彰。唱歌、繪畫、打鼓、演講……創作美、展示美的過程不僅(jin) 是美育,也是德育。不論嚴(yan) 寒酷暑,在操場上、在食堂裏排練時,張燕總是嚴(yan) 格訓練每一名學生,細摳每一個(ge) 細節。她總是用自己的經曆教導學生:“越努力越幸運,付出就會(hui) 有回報!”當孩子們(men) 登上越來越大的舞台,捧回一個(ge) 個(ge) 獎杯,他們(men) 越來越真切地感受到了拚搏、奮鬥的意義(yi) 。

  張燕說:“這些年,通過最美教師的打造、最美少年的培育,我們(men) ‘辦美的教育’這個(ge) 目標正在逐步實現。隻要我們(men) 一直努力下去,一定會(hui) 讓美在每名老師和學生的心中紮根,開花結果。”

  更為(wei) 可喜的是,在茅山小學,美育絕不僅(jin) 僅(jin) 是教孩子唱歌畫畫,更是實現心靈的豐(feng) 盈,幫助孩子們(men) 建立明確的人生目標、擁有寬闊的視野,增加對生命細膩的感悟。

  2021年10月,五年級的餘(yu) 佳華在蘄春縣演講比賽中獲得一等獎。她在演講中說,自己的理想是當一名大學老師。因為(wei) ,“我的老師們(men) 教導學生時盡心盡力,長大後我也想成為(wei) 這樣的人。”

  2021年11月,三年級的葉詩文參加了湖北省婦聯、省民政廳舉(ju) 辦的“萬(wan) 名愛心媽媽結對關(guan) 愛萬(wan) 名留守兒(er) 童”總結展示活動,並參與(yu) 演出舞蹈《童心向黨(dang) 》。她告訴記者,自己的理想是當一名醫生,“抗擊疫情時,有那麽(me) 多醫生幫助我們(men) ,我也想成為(wei) 那樣勇敢善良的人。”

  如今,在社會(hui) 各界的關(guan) 心下,在張燕和老師們(men) 的努力下,不僅(jin) 孩子們(men) 的精神麵貌煥然一新,學校的條件也有了極大改觀。11個(ge) 教學班都配齊了多媒體(ti) 現代化教學設備,實現了網絡教學“班班通”。圖書(shu) 室、實驗室、音樂(le) 室、美術室、多媒體(ti) 教室、乒乓球台、籃球場、羽毛球場等設施一應俱全。

  “今年是我在茅山小學的第十二個(ge) 年頭了。”來到張燕辦公室,書(shu) 架上擺放的,除了獎章,還有許多與(yu) 孩子們(men) 在一起的照片。張燕說,這是榮譽,也是鞭策,提醒她始終不忘教育者的“初心”,為(wei) 了每個(ge) 孩子更好地成長,不放鬆、不懈怠。

  采訪結束,走出學校時,記者忍不住回望這所普通的鄉(xiang) 村小學:教室內(nei) ,書(shu) 聲琅琅;操場上,生意盎然。也忍不住思考,究竟何為(wei) 好的教育。正如張燕所說,不僅(jin) 要給學生知識,還要給學生發現美的眼睛,向往美的心靈和創造美的雙手,要給學生詩和遠方。要讓鄉(xiang) 村的孩子們(men) 擁有人生出彩的機會(hui) ,敢於(yu) 有夢,勇於(yu) 追夢。

  版式設計: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10日 05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