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保護和修複工程實施
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保護和修複工程實施
拓展藍綠空間,縮小生態質量梯度
推進北方防沙帶生態保護和修複,對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的順利實施,保障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空間具有重要意義(yi) 。近日,國家林草局、國家發改委、自然資源部、水利部印發《北方防沙帶生態保護和修複重大工程建設規劃(2021-2035年)》提出,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保護和修複等重點工程,優(you) 化形成京津冀山地平原區等生態保護修複板塊,提高生態係統功能和穩定性,構建北方防沙帶空間保護格局。
■ 全麵保護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資源
京津冀山地平原區主要包括北京市懷柔區、平穀區、密雲(yun) 區、延慶區,天津市薊州區,河北省雄安新區、石家莊市、唐山市、秦皇島市、邯鄲市、邢台市、保定市、張家口市、承德市,共涉及41個(ge) 縣域(含縣域內(nei) 的林場、草場、馬場、林業(ye) 局、森工局、自然保護區等省市直屬單位),麵積1035萬(wan) 公頃。
該區域屬於(yu) 半幹旱半濕潤地區,壩上高原、圍場山地、蔚縣盆地和豐(feng) 寧山地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餘(yu) 為(wei) 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平均氣溫1℃至15℃,光照比較充沛,年降水量空間分布不均勻,從(cong) 西向東(dong) 約300毫米至750毫米,年平均蒸發量一般為(wei) 900毫米至1000毫米。從(cong) 西北到東(dong) 南,區域共分為(wei) 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四個(ge) 地貌類型區,主要分布有亞(ya) 高山草甸土、棕壤、栗鈣土、褐土、潮土、鹽土、風沙土及灰色森林土、黑土等多種土壤類型。
該區域人口密度大,因人民生產(chan) 生活和京津冀核心區社會(hui) 經濟發展需要,長期過度開發利用造成地下水超采嚴(yan) 重,生態空間和生態用水嚴(yan) 重不足,部分區域地麵沉降範圍不斷擴大,濕地麵積不斷減小,生態承載力已臨(lin) 近或超過閾值。森林資源總量不足,工程區有裸土地、無立木林地等麵積211萬(wan) 公頃。現有森林植被結構單一,生態功能不強,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植被退化較為(wei) 嚴(yan) 重,共有退化草原麵積40萬(wan) 公頃、沙化土地麵積79萬(wan) 公頃、水土流失麵積281萬(wan) 公頃,沙塵天氣時有發生,局部地區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嚴(yan) 重。
規劃明確,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保護和修複工程將強化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持續拓展藍綠生態空間,縮小區域內(nei) 生態質量梯度。
具體(ti) 來講,全麵保護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資源,大力開展國土綠化,連通水係和恢複窪澱湖沼濕地,保障河湖生態流量,加強永定河、灤河、潮白河、大清河等河流綠色生態治理。開展退化林修複和退化草原修複,全麵提升太行山、燕山和壩上等地區森林草原質量。加強森林經營和撫育管護,提升森林生態係統功能。加強水源地保護和風沙源治理。開展地下水超采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恢複地下水資源。實施廢棄礦山生態修複,提升礦山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yang) 能力。
2021-2035年,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保護和修複工程的主要建設任務為(wei) :退化草原治理36.8萬(wan) 公頃,營造林120.8萬(wan) 公頃,水土流失綜合治理212.2萬(wan) 公頃;通過工程固沙、造林種草、水土流失治理等修複措施,完成沙化土地綜合治理33.7萬(wan) 公頃;在國家批準的規模和範圍內(nei) 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建設或完善17處國際重要濕地、國家重要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濕地公園;廢棄礦山生態修複麵積807公頃;深入落實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天然林和公益林管護、濕地保護等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政策。
■ 四個(ge) 重點項目遏製區域風沙危害
規劃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保護和修複工程包括張承壩上地區生態綜合治理項目等四個(ge) 重點項目。
張承壩上地區生態綜合治理項目。嚴(yan) 格保護天然林和公益林,禁止商業(ye) 性采伐活動;全麵加強塞罕壩、冬奧賽區等重點區域森林草原植被保護修複;科學開展人工造林,實施植被恢複,建設山地防護林體(ti) 係和景觀生態林;實施人工種草、草原改良、禁牧封育、季節性休牧輪牧等措施,遏製壩上高原草原退化趨勢;通過撫育間伐、補植補造等措施,加強對退化防護林的修複;鞏固荒漠化治理成果,繼續加大風沙源綜合治理力度,不斷提升生態質量;開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實施生態補水,加強幹涸、萎縮湖泊濕地的生態修複;強化土地綜合整治;加強小流域綜合治理,保護和恢複林草植被,減少水土流失;開展廢棄礦山生態修複,恢複礦區及周邊生態環境。
該項目涉及河北省張北縣、康保縣、沽源縣、尚義(yi) 縣、豐(feng) 寧滿族自治縣、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燕山山地生態綜合治理項目。封育保護為(wei) 主,嚴(yan) 格保護天然林和公益林,禁止商業(ye) 性采伐活動;開展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種草,營造喬(qiao) 灌草結合的複層水源涵養(yang) 林和水土保持林;開展森林撫育、退化林修複;通過退耕還濕、生態補水等措施,對退化濕地進行修複或重建;實施土地綜合整治;開展灤河、潮白河綠色生態治理,推進小流域治理,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
該項目涉及北京懷柔區、平穀區、密雲(yun) 區、延慶區;天津薊州區;河北省遷西縣、青龍滿族自治縣、懷安縣、崇禮區、懷來縣、赤城縣、平泉市、承德縣、興(xing) 隆縣、灤平縣、隆化縣、寬城滿族自治縣。
太行山(河北)生態綜合治理項目。封育保護為(wei) 主,嚴(yan) 格保護天然林草植被,禁止商業(ye) 性采伐活動;推進永定河綠色生態治理;開展水源保護,改造坡耕地,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科學開展人工造林種草,建設生態防護林和生態經濟型防護林,推進規模化林場建設;開展補植補造、撫育,修複退化林;開展濕地保護恢複。
項目涉及河北省井陘縣、靈壽縣、平山縣、涉縣、信都區、阜平縣、唐縣、淶源縣、淶水縣、易縣、曲陽縣、蔚縣、陽原縣、涿鹿縣。
雄安新區森林城市建設及白洋澱生態綜合治理項目。嚴(yan) 格保護現有林草植被;嚴(yan) 格水資源管理;開展地下水超采治理和節水灌溉,建立多水源補水機製,逐步恢複濕地麵積;加強雄安新區周邊和白洋澱水係連通治理,開展大清河綠色生態治理;通過退耕還濕、水係疏浚、水生植被保護恢複等舉(ju) 措,增強濕地功能;科學開展植樹造林、森林撫育、退化林修複,建設生態防護林、水源涵養(yang) 林和景觀生態林。
項目涉及河北省雄縣、容城縣、安新縣、定興(xing) 縣。
按照規劃,到2035年,各項重點工程全麵實施,區域風沙危害得到有效遏製,生態係統穩定性和質量得到明顯提升,河湖、濕地生態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基本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全麵治理,廢棄礦山得到全麵修複,森林、草原、河湖、濕地、荒漠等自然生態係統質量和穩定性顯著提升,生態服務功能顯著增強,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基本建成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為(wei) 實現美麗(li) 中國目標、保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奠定堅實生態基礎。(記者曹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