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感時代新變 繪安居新景(全麵小康畫卷)

發布時間:2022-04-18 16:44: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人民安居樂(le) 業(ye) ,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一道動人風景。百姓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的幸福圖景,激發著美術工作者的創作熱情,他們(men) 或以特寫(xie) 的鏡頭,或以宏闊的視野,捕捉身邊的生動景象,繪就當代中國絢麗(li) 多彩的“安居圖”。

  真情描繪安居畫卷

  近年來,我國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體(ti) 係。對居住條件改善深有感觸的美術工作者,充分發揮視覺藝術的優(you) 勢,生動反映社會(hui) 成就。

  國家實施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幫助許多群眾(zhong) 改善了住房條件。陳樹中油畫《俱歡顏·安居》,以細膩的筆觸,定格人們(men) 搬新家的場景,體(ti) 現保障性安居工程帶來的民生新變化。作者有意以人物為(wei) 主體(ti) ,使其成為(wei) 視覺中心,並通過細致的神態刻畫和心理描繪,展現他們(men) 發自肺腑的喜悅。人群後方樓房林立,綠樹成蔭,寓指人們(men) 將在新家中開啟美好新生活。城市更新不斷刷新居民的幸福指數,尤其是“適老化”設計,助力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周圓中國畫《美麗(li) 家園,幸福生活》,便抓住了“爬樓機”這一關(guan) 鍵詞,以小見大,體(ti) 現城市的溫度。作品以兩(liang) 聯畫的形式,分別刻畫了社區改造後煥然一新的麵貌,以及樓宇內(nei) 腿腳不便的老人嚐試使用爬樓機的場景,生活氣息濃鬱。這既是安居夢的藝術縮影,也是作者關(guan) 注現實的真切表達。

  在以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為(wei) 主題的美術創作中,不少美術工作者著力描繪了農(nong) 村新居。比如,2020年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扶貧主題美術創作中,林容生於(yu) 寫(xie) 生的基礎上,創作了兩(liang) 幅表現福建省寧德市赤溪村的中國畫。兩(liang) 幅作品皆以俯視的角度,刻畫了綠水青山懷抱中一排排整潔的新型民居,再現赤溪村脫貧致富的建設新貌。同樣基於(yu) 寫(xie) 生,徐冬青中國畫《春之樂(le) 園——怒江扶貧新村安置點》,聚焦雲(yun) 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獨龍江鄉(xiang) 一隅。畫麵上,春花爛漫、蝴蝶飛舞,一幢幢嶄新民居若隱若現,遠處白雲(yun) 朵朵,極富浪漫詩意,生動呈現易地扶貧搬遷給獨龍族人帶來的生產(chan) 生活巨變。在美術工作者筆下,這些美麗(li) 新居盡顯祥和氣象,反映了群眾(zhong) 有房住且住得好的幸福生活。

  多元呈現詩意棲居

  詩意棲居,是人們(men) 對居住環境的美好追求。近年來,城市人居環境顯著改善,美麗(li) 宜居鄉(xiang) 村建設成效顯著,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在中華大地上徐徐展開。身處其中的美術工作者,也力圖從(cong) 多個(ge) 視角、不同層麵描繪詩意棲居之景,呈現更加立體(ti) 多元的全麵小康畫卷。

  有的美術工作者聚焦平靜恬淡的城市一隅,將特寫(xie) 鏡頭對準身邊的生活環境,以小切口呈現大主題。如林藍中國畫《住有綠居·深圳·2020》側(ce) 重對室外環境的描繪。作品選取城市社區綠蔭環繞的一角,以寫(xie) 意筆法展示從(cong) “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的轉變,凸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步伐。李翔油畫《家·園》係列,則以室內(nei) 景物為(wei) 對象,通過不同空間中物象的組合,讓寧靜和諧的家居生活更具溫馨感。清新雅致的色彩運用和輕快的畫麵節奏,盡顯創作者的審美意趣和精神追求。

  有的美術工作者聚焦鄉(xiang) 村整體(ti) 麵貌的變化,以營構傳(chuan) 統美學意境表現詩意生活。近年來,美術界湧現一批圖繪美麗(li) 宜居鄉(xiang) 村的中國畫作品。像田黎明中國畫《家園意寫(xie) 大灣村》,畫家用一貫明亮、清新、淡雅的藝術風格,抒寫(xie) 新農(nong) 村的田園風光。畫麵中,遠景青山綿延;中景一幢幢小樓拔地而起,樓前綠植環繞,其間有汽車穿行;近景是在田野中勞作的村民,他們(men) 或忙於(yu) 耕種,或閑坐休憩,一派靜謐美好的山鄉(xiang) “宜居宜業(ye) ”景象。何加林中國畫《老寨新韻》,則嚐試用色彩寫(xie) 生、創作,以來自生活的筆墨創新,探索山水新徑,將新民居融入新山水,盡展雲(yun) 南老寨舊貌換新顏的巨變。

  美術工作者們(men) 將傳(chuan) 統美學意蘊和現代審美相結合,以對現實生活的體(ti) 悟激活藝術創造力,勾勒出一幅幅鮮活的城鄉(xiang) 詩意棲居圖。

  藝術表現城鄉(xiang) 活力

  在現實題材美術創作中,不少美術工作者力圖通過描繪城鄉(xiang) 發展欣欣向榮的景象,藝術表達對住房發展成就的切身體(ti) 會(hui) ,深刻表現時代之變化、中國之進步。

  城市的活力,在美術工作者筆下真實再現。創作者或聚焦城市更新中煥發青春的老街區,或關(guan) 注新城、新區建設的火熱景象,從(cong) 不同的視角表現城市蓬勃向上的發展活力。比如,肖藍中國畫《有風箏的風景》,以輕鬆的日常生活場景,記錄了五彩繽紛的城市生活。像劉建中國畫《澳門新貌》、孫寬中國畫《揚州新貌》等,分別以開闊和頗具縱深感的場景描繪,鋪陳城市有機更新的動人圖景。韓克偉(wei) 油畫《新城》等作品,則以一排排拔地而起的高樓,折射現代城市日新月異的發展。這些作品,成為(wei) 城市繁華、生活美好的藝術見證。

  家鄉(xiang) 的活力,在美術工作者筆下得到藝術升華。創作者由點及麵,通過描繪新型社區、特色田園鄉(xiang) 村等,反映農(nong) 房建設管理不斷加強、農(nong) 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傳(chuan) 統村落得到有效保護等新成就。例如,陳危冰中國畫《東(dong) 方風來滿眼春》和王超版畫《秀美家園 悠悠鄉(xiang) 思》,便從(cong) 不同視角聚焦這一主題。前者墨色氤氳,畫麵近景處,傳(chuan) 統民居錯落有致,中景、遠景樓房聳立,以時代新風吹拂下的城市山水新境,詠頌城鄉(xiang) 發展一體(ti) 化新格局。後者清新雅致,通過木版水印技法鐫刻浙江特色小鎮景致,傳(chuan) 統技藝與(yu) 時代氣象的融合,恰如其分地彰顯特色小鎮所承載的“詩畫浙江、人文之美”。

  “藝術的豐(feng) 盈始終有賴於(yu) 生活”。無論是關(guan) 注廣廈林立的發展活力,還是聚焦歸園田居的現代詩意,美術工作者均力圖讓藝術貼近時代脈搏,充分彰顯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事業(ye) 向著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步伐。這既為(wei) 新時代藝術創作“抒寫(xie) 中國人民奮鬥之誌、創造之力、發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現新時代的精神氣象”提供啟示,也激勵著美術工作者繼續“深入生活、紮根人民”,進一步精研深耕,繪就更多時代畫卷。

  (作者為(wei)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17日 08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