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健康碼變“愛心碼”,特殊群體出行不再難
人民網濟南4月19日電(談媛)山東(dong) 省推行的場所碼,實現了電子健康碼亮碼和通行市民時空信息記錄,是應對疫情防控一項行之有效的措施。針對老年人、嬰幼兒(er) 和中小學生等無法使用智能手機的特殊群體(ti) ,該如何解決(jue) ?19日下午,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了全市擬於(yu) 4月21日推出的場所碼反向掃碼功能。
市大數據局黨(dang) 組成員、副局長趙炳躍介紹,針對老年人、嬰幼兒(er) 和中小學生等無法使用智能手機的特殊群體(ti) ,由省、市大數據局共同研究,擬於(yu) 4月21日推出場所碼反向掃碼功能,讓電子健康碼變成“愛心碼”,讓特殊群體(ti) 出行不再難。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愛心碼’不是個(ge) 新碼,它就是我們(men) 人人使用的山東(dong) 電子健康碼。”趙炳躍說,老年人、嬰幼兒(er) 和中小學生等不能使用智能手機的特殊群體(ti) ,可以由家人通過山東(dong) 健康碼平台的為(wei) “家人代辦”模塊代為(wei) 申領,再通過“健康碼打印”模塊為(wei) 其打印,然後隨身攜帶使用。另外,“愛心碼”有效期是14天,14後需要重新打印使用。
如何使用場所碼反向掃碼功能?趙炳躍回答,通常情況下,由場所管理者自行申領張貼場所碼,出行市民自行掃碼並展示自己的電子健康碼後通行。“愛心碼”是反向掃碼,出行市民出示電子或打印的健康碼,由場所管理者用山東(dong) 健康碼平台的場所碼反向掃碼功能主動掃市民出示的健康碼,相關(guan) 信息會(hui) 在場所碼管理者手機上顯示,從(cong) 而實現查驗、通行。
趙炳躍還提到,“愛心碼”主要針對老年人、嬰幼兒(er) 和中小學生等不會(hui) 使用智能手機的特殊群體(ti) ,其他市民仍然需要正常掃場所碼通行。在此,呼籲廣大市民,慎重代辦打印“愛心碼”,嚴(yan) 禁借用、冒用、盜用等方式攜帶他人健康碼出行,對借用、冒用、盜用他人“愛心碼”擾亂(luan) 疫情防控秩序,造成疫情傳(chuan) 播的,將嚴(yan) 格依法追究責任。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