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農業農村現代化闊步前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

發布時間:2022-04-25 11:14: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民族要複興(xing) ,鄉(xiang) 村必振興(xing) ”“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要貫徹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三農(nong) ’工作的大政方針和決(jue) 策部署,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讓廣大農(nong) 民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持把解決(jue) 好“三農(nong) ”問題作為(wei) 全黨(dang) 工作的重中之重,組織實施了人類曆史上規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啟動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推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農(nong) 業(ye) 綜合生產(chan) 能力穩步提升,糧食生產(chan) 能力連續站穩1.3萬(wan) 億(yi) 斤台階,脫貧攻堅取得全麵勝利,全國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多,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全麵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闊步前行。

  山東(dong) 省嘉祥縣高標準農(nong) 田裏,種糧大戶楊承東(dong) 一點按鈕,噴灌設施便自動運行,細小水滴滋潤著青青麥苗。他說:“科技護航,種地方便,效益實打實,一畝(mu) 地每年節本增收300元。”

  安徽省蒙城縣籬笆鎮宋圩村,農(nong) 民宋效利說:“線上申請,代辦員跑腿,我不用出門就辦好了殘疾人證,數字鄉(xiang) 村真貼心!”蒙城縣2.3萬(wan) 餘(yu) 項政務服務事項全部實現網上辦理,讓農(nong) 民“小事不出村,難事有人幫”。

  中華大地,一幅幅產(chan) 業(ye) 興(xing) 、鄉(xiang) 村美、農(nong) 民富的壯美畫卷不斷鋪展。

  ——科技動能澎湃,質量效益躍升,農(nong) 業(ye) 成為(wei) 越來越有奔頭的產(chan) 業(ye) 。

  “現代農(nong) 業(ye) 必定是高效農(nong) 業(ye) ,種水稻照樣有前景。”5年前,江西省高安市石腦鎮返鄉(xiang) 青年丁旦領辦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開設公司,通過幾年發展,1萬(wan) 畝(mu) 水稻生產(chan) 實現全程機械化,種富硒稻、有機稻,發展稻蔬輪作、蝦稻立體(ti) 種養(yang) ,效益不斷增長。

  廣袤田疇,越來越多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挑起“金扁擔”。平田整地用上北鬥導航,打藥施肥用上無人機。目前我國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2%,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1%,為(wei)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注入源源動力。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鏈條縱向延伸,功能橫向拓展,去年全國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產(chan) 值與(yu) 農(nong) 業(ye) 總產(chan) 值比提高到2.48∶1,全國返鄉(xiang) 入鄉(xiang) 創新創業(ye) 人員達1120萬(wan) 人。

  ——基礎設施強起來,公共服務優(you) 起來,農(nong) 村成了農(nong) 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廣東(dong) 省潮州市潮安區歸湖鎮獅峰村裏,田園風光惹人醉。“這幾年,村裏開展道路硬化、房屋美化、村莊綠化、水體(ti) 淨化,土泥路變成了風景路,臭水溝改造成了親(qin) 水公園,鄉(xiang) 親(qin) 們(men) 就像住進了花園裏。”獅峰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李統偉(wei) 自豪地介紹。

  “家門口看病,越來越方便!”陝西省寧強縣燕子砭鎮島灣村村民宋興(xing) 發說,村衛生室與(yu) 縣醫院、鄉(xiang) 鎮衛生院建立聯合體(ti) ,好醫生互通共享,鄉(xiang) 親(qin) 們(men) 看病不再犯難。

  一個(ge) 個(ge) 宜居宜業(ye) 的村莊,成為(wei) 廣大農(nong) 民的幸福家園。目前全國具備條件的建製村100%通硬化路,農(nong) 村自來水普及率達84%。優(you) 質公共服務資源向農(nong) 村不斷延伸拓展,優(you) 質醫療資源不斷下沉,義(yi) 務教育基本均衡全麵實現。

  ——腰包鼓,文化豐(feng) ,廣大農(nong) 民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走進浙江省紹興(xing) 市柯橋區棠棣村,仿佛進入了花海。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劉建明介紹,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nong) 戶”的發展模式,村裏走出了一條文化傳(chuan) 承、花木產(chan) 業(ye) 發展和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有效結合的路子,去年全村人均收入達到11萬(wan) 元。村民錢又夫說:“收入年年增加,這日子舒坦!”

  興(xing) 產(chan) 業(ye) 、促就業(ye) ,一個(ge) 個(ge) 富民產(chan) 業(ye) 旺起來,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數據顯示,全國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7917元增加到2021年的18931元。目前全國95%以上的村莊開展了清潔行動,組建縣域醫共體(ti) 超過4000個(ge) ,鄉(xiang) 親(qin) 們(men)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變成現實。

  農(nong) 民生活富裕富足,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來到內(nei) 蒙古自治區杭錦旗吉日嘎朗圖鎮光前村村民劉金奇家,門上掛著的“十星級文明戶”牌匾分外顯眼。“通過‘星級文明戶’‘好婆媳’等評選,越來越多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養(yang) 成了美化環境、孝老愛親(qin) 、和睦相處等好習(xi) 慣。”杭錦旗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局長張勇亮說。

  文明鄉(xiang) 風拂過廣袤田野,目前全國共建成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57.5萬(wan) 個(ge) ,所有行政村都有了農(nong) 家書(shu) 屋、電子閱覽室和文化活動室,鄉(xiang) 村文明不斷煥發新氣象。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關(guan) 鍵在人、關(guan) 鍵在幹。踏上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億(yi) 萬(wan) 農(nong) 民擼起袖子加油幹,昂首闊步邁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25日 01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