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大省江蘇持續推進“產改”有何深意
今年,在目前全省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以下簡稱“產(chan) 改”)試點企業(ye) 1275家、覆蓋產(chan) 業(ye) 工人316萬(wan) 人的基礎上,繼續分層分類擴大試點,全年力求實現各級各類試點總數近1萬(wan) 家;省級層麵確定23項重點工作、10個(ge) 重點實施項目,緊盯發展亟需、職工急盼、矛盾集中的關(guan) 節點精準發力;分類選樹典型,鼓勵基層創新,努力形成一係列具有典型示範意義(yi) 、可複製推廣、在全國全省有一定影響的經驗做法……4月19日召開的江蘇省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第四次聯席會(hui) 議暨工作推進會(hui) ,就深入推進產(chan) 改工作精心布局落子,吹響了這個(ge) 經濟大省、產(chan) 業(ye) 工人集聚大省產(chan) 改工作進一步擴麵提質增效的進軍(jun) 號。
今年是產(chan) 改這一重大改革實施的第五年,全國推進產(chan) 改工作協調小組將對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產(chan) 改工作進行考核評估。作為(wei) 全國產(chan) 改全麵試點省份,這些年來江蘇立足實際,積極探索,創新實踐,產(chan) 改試點工作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效。但江蘇也始終頭腦清醒,對標現代化建設新要求,全省產(chan) 改依舊任重道遠。
蹄疾步穩,結出新成果
3月4日,一場以“我與(yu) 冬奧會(hui) 的故事”為(wei) 主題的“勞模工匠進校園”公開課上線直播,吸引了5萬(wan) 多名無錫師生的關(guan) 注。近年來,勞模工匠進校園、思政教師進企業(ye) “雙進”活動,在全省開展得有聲有色,全省參與(yu) 授課的勞模工匠和思政教師有1755名,線上線下受眾(zhong) 達1200萬(wan) 人次。
自產(chan) 改落地實施以來,堅持黨(dang) 建、工建、產(chan) 改一體(ti) 推進,深入開展非公企業(ye) “三創爭(zheng) 兩(liang) 提升”和“雙進”活動,讓政治引領在江蘇產(chan) 改中釋放出了強大聚合力。去年,產(chan) 業(ye) 工人在全省新發展黨(dang) 員中占14%、在省級“兩(liang) 代表一委員”中占10%左右、在省勞模中占45%。
產(chan) 改是一項係統工程,圍繞推進政治建設、賦能成長、維權服務、支撐保障、聚力共建等“五大工程”,省各相關(guan) 部門迄今已出台40項產(chan) 改配套文件、明確400多個(ge) 主要政策點,構建起較為(wei) 完善的改革“四梁八柱”。
今年4月,我省首批29名特級技師名單公布,亨通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韋冬入選,從(cong) 一名普通的維修電工“逆襲”成為(wei) 江蘇省企業(ye) 首席技師。
如韋冬這樣“逆襲”成長的高技能人才越來越多。省人社廳副廳長顧潮列舉(ju) 了一組數字:去年,全省新增高技能人才24.8萬(wan) 人,高技能人才總量達479.8萬(wan) 人,技能勞動者占就業(ye) 人員的比例達28%,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32%。全省開展職業(ye) 技能等級評價(jia) 達84.7萬(wan) 人,評價(jia) 量位居全國第一。
企業(ye) 是產(chan) 改的主體(ti) 。江蘇堅持試點先行,打造改革樣板,激發出廣大企業(ye) 特別是非公企業(ye) 參與(yu) 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得益於(yu) 職稱評審權限政策放寬,亨通集團成為(wei) 全省首家被授予正高職稱評審權的民營企業(ye) 。“集團對300多工種明確任職資格及職級標準,完善從(cong) 初級工到高級工、從(cong) 技師到高級技師和首席技師的職級縱向評價(jia) 體(ti) 係。”亨通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局主席崔根良說,近兩(liang) 年,集團75%以上技能崗位通過資格認證,2800多人通過評定有了新的職級身份。
基層產(chan) 改創新的鮮活事例也不斷湧現。去年7月,泰興(xing) 經濟開發區組織開展了化工行業(ye) “能級工資”集體(ti) 協商,明確安全賦能獎勵標準為(wei) 人均450元左右,企業(ye) 每年安全生產(chan) 投入不低於(yu) 營業(ye) 收入的1%,化工行業(ye) 工資每年增幅原則上不低於(yu) 6%。
擴麵提質,打造新亮點
今年產(chan) 改工作被列入江蘇省委常委會(hui) 2022年工作要點以及省委重點督查檢查考核事項。省總工會(hui) 黨(dang) 組書(shu) 記、副主席,省產(chan) 改辦主任徐大勇表示,省產(chan) 改辦將按照省委部署要求,扛起責任擔當,完善試點體(ti) 係,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全麵擴麵提質,推動江蘇產(chan) 改工作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翻閱推進會(hui) 上印發的相關(guan) 文件,今年江蘇深化產(chan) 改工作的“路線圖”“施工圖”很是清晰:通過分級推進、分層試點,不斷完善試點體(ti) 係,形成省—市—縣—鄉(xiang) 縱向到底的產(chan) 改試點格局,推動產(chan) 改試點在各產(chan) 業(ye) 全覆蓋;指導推動各地區、各產(chan) 業(ye) 行業(ye) 、各基層企業(ye) 自主創新探索實踐,提高產(chan) 改質量,如,指導各設區市至少選取兩(liang) 個(ge) 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推進改革;分類培樹先進典型,放大示範效應。
打造技能江蘇,重在培育工匠沃土。顧潮表示,今年,江蘇將推進實施勞動者終身職業(ye) 技能培訓製度,全年完成補貼性培訓120萬(wan) 人次以上;開展緊缺型高技能人才職業(ye) (工種)培訓,動態發布職業(ye) (工種)目錄;高水平開展技工院校提升行動,再建一批省重點技師學院和省級高水平技工院校;深化產(chan) 教融合,有效貫通課堂與(yu) 車間,實現所學即所用。
值得關(guan) 注的是,針對新就業(ye) 形態群體(ti) 實施關(guan) 愛工程,今年被首次列入產(chan) 改重點項目實施清單,全省將為(wei) 3萬(wan) 名快遞員、網約送餐員等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送溫暖、送健康體(ti) 檢,新建500家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300家“司機之家”。
破解難點,力求新突破
毋庸諱言,當前,深入推進產(chan) 改工作還麵臨(lin) 不少難點堵點,需要相關(guan) 各方提高政治站位,以釘釘子精神逐項落實今年產(chan) 改的目標清單、責任清單、措施清單,匯聚力量,形成合力。隻要久久為(wei) 功,產(chan) 改新突破完全可期。
解決(jue) 職工群眾(zhong) 的“急難愁盼”問題,既是產(chan) 改的重要內(nei) 容,也是動力所在。采訪中,記者聽到不少職工的呼聲,薪酬分配、職業(ye) 發展等最為(wei) 他們(men) 所關(guan) 切。
無錫微研股份有限公司加工中心班副班長陳亮,是“勞模工匠進校園”活動的宣講成員,他就“常常被人問起工資有多少”,在他看來,產(chan) 業(ye) 工人的薪酬待遇還有提升空間,“要讓年輕人覺得有奔頭”。
“我也經常去學習(xi) 產(chan) 改經驗,希望給我們(men) 一線職工帶來利好,但聽到的大多是國企或大型民營企業(ye) 的,和中小微企業(ye) 的實際情況不完全相符。”常州老三集團有限公司樣衣工兼工會(hui) 主席李承霞舉(ju) 例說,公司職工學曆不高,且沒有職工技術技能等級評定自主權,隻能請第三方培訓機構評價(jia) ,但有些評定要求寫(xie) 總結材料,對學曆低的職工來說有一定難度。
疫情之下,產(chan) 改又迎來了新挑戰。邳州市總工會(hui) 副主席、木製品行業(ye) 工會(hui) 主席何寶華說,邳州木製品企業(ye) 80%以出口為(wei) 主,受疫情影響,訂單可能會(hui) 減少,出口海運費、內(nei) 銷貨運費上漲,今年的集體(ti) 協商內(nei) 容會(hui) 根據企業(ye) 經營情況進行調整。
開展產(chan) 業(ye) 工人薪酬激勵協商,是我省深化產(chan) 改的創新之舉(ju) 。截至去年底,全省已有8964家企業(ye) 簽訂了職工技術創新或“能級工資”專(zhuan) 項集體(ti) 合同,覆蓋產(chan) 業(ye) 工人124萬(wan) 人。據了解,今年,我省將推進《江蘇省集體(ti) 協商工作條例》立法,深化集體(ti) 協商健全產(chan) 業(ye) 工人薪酬激勵機製,開展全省集體(ti) 協商技能競賽,推進產(chan) 業(ye) 工人技術創新專(zhuan) 項集體(ti) 合同工作,推動“能級工資”集體(ti) 協商製度化。同時,有針對性地繼續加強對紡織等行業(ye) 技能人才、科技創新等專(zhuan) 門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導。
何寶華說,今年邳州木製品行業(ye) 計劃將產(chan) 業(ye) 工人技能提升、素質提升融入集體(ti) 協商內(nei) 容,比如一線職工如果被當地人社部門認定為(wei) 初級工、中級工和高級工,或獲得國家承認的大專(zhuan) 、本科等學曆,將在薪酬上有所體(ti) 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