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東海縣:田長製給耕地套上“金鍾罩”

發布時間:2022-04-27 15:48:00來源: 人民網-江蘇頻道

今年初,當地基層“田長”現場製止破壞耕地行為(wei) 。東(dong) 海縣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自打有了“田長”這個(ge) 新頭銜後,江蘇東(dong) 海縣溫泉鎮堿場村支書(shu) 薑傑比過去更忙了。他每周至少要在全村巡查三次,把村裏的耕地轉個(ge) 遍。他的本子上工工整整地寫(xie) 著巡查記錄。巡查中,一旦發現違法占用、破壞耕地的行為(wei) ,他都會(hui) 及時製止並上報。

  堿場村全村有耕地麵積3650畝(mu) ,8個(ge) 村民小組劃分成4個(ge) 網格,薑傑是三級田長,村民小組組長為(wei) 四級田長。他們(men) 日常巡查的重點包括,是否存在偷挖盜采破壞耕地,耕地非農(nong) 化、非糧化和改變耕地用途等行為(wei) 。目前,堿場村將耕地資源優(you) 先用於(yu) 糧食生產(chan) ,並在培育大戶種植、推廣高產(chan) 栽培技術、打造高標準農(nong) 田上持續發力。

  無獨有偶。2021年3月,靠近縣城的石榴街道西榴村申報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3500畝(mu) ,村支書(shu) 戴永康說:“有了田長製保護和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我們(men) 村900多農(nong) 戶再也不用擔心土地被擠占,可以放開手腳投入種糧了。”

  東(dong) 海縣耕地185萬(wan) 畝(mu) ,土壤肥沃,四季分明,是全國糧食生產(chan) 先進縣。然而,曾幾何時,縣內(nei) 一些耕地遭受不法分子的破壞和不知曉政策群眾(zhong) 的非法占用,耕地“非農(nong) 化、非糧化”現象屢禁不止。保護耕地迫在眉睫,當地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卻時常感到力不從(cong) 心。

  “我們(men) 轄區麵積150平方公裏,所裏就5個(ge) 人。要是全部巡查一遍,至少需要3周時間。”東(dong) 海縣平明鎮自然資源和規劃所所長孫硯說,“就這樣巡查,也避免不了存在死角。3天便可搭建好一個(ge) 鋼結構的棚子,等我們(men) 發現時再去拆除,不僅(jin) 造成百姓財產(chan) 損失,還會(hui) 引發社會(hui) 矛盾。”

  麵對單一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巡查存在的不足,去年,東(dong) 海縣率先在江蘇省縣級層麵推出“自然資源網格化管理田長製”,在全縣346個(ge) 行政村、25個(ge) 社區鋪開。全縣共設四級田長2832名,縣委書(shu) 記、縣長為(wei) 一級田長,縣委、縣政府分管農(nong) 業(ye) 及自然資源等負責人為(wei) 一級副田長;各鄉(xiang) 鎮(場、街道、園區)黨(dang) 政主要負責人為(wei) 二級田長,其他班子成員為(wei) 二級副田長;各村(社區)黨(dang) 組織主要負責同誌擔任三級田長,其他村(社)幹部為(wei) 三級副田長;各村民小組組長為(wei) 四級田長,轄區內(nei) 企業(ye) 、種養(yang) 殖大戶、社會(hui) 團體(ti) 、熱心黨(dang) 員群眾(zhong) 聘為(wei) 民間田長。

  隨著各層級田長工作職責、運行機製、保障措施等事項的明確,東(dong) 海縣建立起數量、質量、生態、效益“四位一體(ti) ”的綜合防控保護機製,形成了“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全麵覆蓋、責任到人”的區域化田長製管理體(ti) 係。

  值得一提的是,東(dong) 海縣將田長製實施情況納入全縣綜合目標考核體(ti) 係,專(zhuan) 門出台考核標準,對履職盡責表現突出的各級田長給予獎勵,對失職瀆職的田長堅決(jue) 約談問責。“修訂後的《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已於(yu) 去年9月1日起施行,如果沒有‘長牙齒’的製度約束就難以守住耕地紅線。”東(dong) 海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金海濤說。

  隨著四級田長製的推進,一個(ge) 直觀變化是,當地實現了違法行為(wei) 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製止、第一時間查處、第一時間拆除。去年以來,東(dong) 海縣各級田長及時發現製止違法占地、私挖盜采行為(wei) 共計183起,較前年提升75.4%;查處整改新增涉土涉礦違規問題54起,較前年下降71.7%,真正做到了早發現、早製止、嚴(yan) 查處,曆史違法用地問題得到較大程度解決(jue) 。

  保護耕地事關(guan) 農(nong) 業(ye) 穩定、糧食安全。“田長製猶如給耕地套上了‘金鍾罩’,讓全縣每塊耕地都有守護者,確保每一塊耕地都完好無缺。”連雲(yun) 港市副市長、東(dong) 海縣委書(shu) 記宋波如是說。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