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如何保護個人隱私?濟南市大數據局專家提醒
原標題:疫情期間如何保護個(ge) 人隱私?濟南市大數據局專(zhuan) 家提醒
在疫情防控期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廣泛應用在防疫中,為(wei) 了能夠快速、精準開展流調,對個(ge) 人實名信息的采集,比以往都要普遍。那麽(me) 如何保護大家的個(ge) 人數據信息,以及大家該怎樣操作才不會(hui) 泄漏個(ge) 人信息?4月25日,在濟南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hui) 上,濟南市大數據局數據應用管理與(yu) 安全處二級調研員、副處長範冬冬進行了解釋。
範冬冬介紹,為(wei) 了保障數據安全,濟南市大數據局建設了濟南市公共數據安全監管平台,實現對市大數據平台和各類重要應用場景數據安全的實時監管;創新區塊鏈技術應用,構建泉城鏈平台,實現敏感數據加密傳(chuan) 輸、數據流轉全程溯源、數據使用全程監管、核心數據國產(chan) 加密。疫情期間,濟南市大數據局重點針對場所碼、健康碼、核酸檢測等重要敏感數據,采取更嚴(yan) 格的數據安全管控措施。相關(guan) 數據一律基於(yu) 濟南政務雲(yun) 存儲(chu) 和應用,納入數據安全監管平台監管範疇,嚴(yan) 格數據申請審核程序,確保數據不被非法調用。
範冬冬說,在疫情期間,為(wei) 保護個(ge) 人隱私,對各單位處理個(ge) 人信息做如下提醒:
1、嚴(yan) 格共享文檔的應用。部分單位在開展涉疫情防控相關(guan) 調查、統計工作時,通過共享文檔方式,由市民自主在線填寫(xie) 信息。在這裏,濟南市大數據局建議涉及個(ge) 人信息的盡量不要用共享文檔,有條件的可利用其他信息化手段,由市民填寫(xie) 本人信息後提交,由後台統一匯總。已使用共享文檔的,應在個(ge) 人信息統計完成後,由共享文檔發起人及時刪除線上相關(guan) 內(nei) 容。
2、嚴(yan) 格即時通信工具應用。建議少用各類即時通信工具傳(chuan) 輸敏感信息,盡量使用公務郵箱點對點傳(chuan) 輸個(ge) 人信息,並增設文檔密碼,密碼要使用短信、電話等方式另外通知。
3、嚴(yan) 格手寫(xie) 個(ge) 人信息管理。4月3日全麵推行場所碼以後,各個(ge) 卡口和場所原則上不得再采用手寫(xie) 方式登記個(ge) 人信息。確有必要登記的,應當指定專(zhuan) 人負責,將登記本妥善保管,防止丟(diu) 失,嚴(yan) 禁他人拍攝登記內(nei) 容。
4、公布流調信息,要進行匿名化處理。為(wei) 了方便公眾(zhong) 對照流調信息,職能機構通過網站、微信公號、發公告等方式,公布病例、密接人員等相關(guan) 群體(ti) 信息的時候,應當做好個(ge) 人信息保護,將電話、身份證號等部分內(nei) 容隱去,不公布具體(ti) 姓名、具體(ti) 住址等涉及個(ge) 人隱私的內(nei) 容。( 孫業(ye) 文 王健)
(責編:聶俊穹、劉穎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