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人民至上 永葆“一湖清水”
江西河湖縱橫,境內(nei) 擁有2400多條大大小小的河流,贛、撫、信、饒、修五大河流注入鄱陽湖、流入長江,形成一個(ge) 獨特和完整的鄱陽湖水係。鄱陽湖流域覆蓋江西全境94%的國土麵積,是長江中下遊生態屏障的重要支撐。
近年來,全省上下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打造美麗(li) 中國“江西樣板”的殷殷囑托,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始終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理念,堅決(jue)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全力守護“一湖清水”,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高質量打造美麗(li) 中國“江西樣板”。
治岸——
加強河湖專(zhuan) 項整治,長江岸線“顏值”刷新
站在長江永安大堤上放眼望去,堤內(nei) 綠草如茵,堤外江水滾滾,一條紅色健步道沿著大堤腳自東(dong) 向西延展。作為(wei)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區首批創建城市之一,九江市圍繞“水美、岸美、產(chan) 業(ye) 美、環境美”的目標,持續助力打造長江“最美岸線”升級版,還長江一江清水、一岸翠綠。
長江岸線,需要“治”,更需要“美”。我省積極踐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的“節水優(you) 先、空間均衡、係統治理、兩(liang) 手發力”治水思路,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ti) ,從(cong) 生態係統整體(ti) 性和流域係統性出發,全麵開展“五河兩(liang) 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整治,堅持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生態優(you) 勢持續得到鞏固提升。
岸線治理是水生態治理的重要工作之一。我省重拳治理河湖亂(luan) 象,推進清理“亂(luan) 占、亂(luan) 采、亂(luan) 堆、亂(luan) 建”四亂(luan) 問題常態化規範化。2018年以來,全省共排查“四亂(luan) ”問題1371個(ge) ,已全部完成整改並銷號,共清理非法占用河道岸線146公裏;開展非法矮圍清理整治,共處置完成41處非法矮圍,拆除非法矮圍49公裏;對境內(nei) 152公裏長江岸線利用項目開展清理整治行動,共拆除長江幹流碼頭項目46座,騰退長江岸線4645米。基本完成河湖管理範圍劃定,河道劃界999條、岸線長度7.7萬(wan) 公裏,湖泊劃界113個(ge) 、長度0.5萬(wan) 公裏,明確河湖管理邊界線……如今的長江岸線,正在不斷刷新“顏值”。
治水——
複蘇河湖生態,共享治水成果
水是生態之基。我省始終堅持以水生態文明建設為(wei) 主線,不斷深化對治水規律的認識,走出一條具有江西特色、人水和諧的水生態文明建設道路。我省先後出台水生態文明建設指導意見、水生態文明建設五年行動計劃、推進新時代水生態文明建設五年行動計劃等政策措施,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態安全。特別是2018年省委、省政府開展生態鄱陽湖流域建設十大行動,提出堅持以流域為(wei) 單元,統籌流域自然、經濟和社會(hui) 等各要素,係統保護和進一步改善鄱陽湖流域生態環境,永葆鄱陽湖“一湖清水”。
河道采砂管理是社會(hui) 關(guan) 注的焦點,也是政府管理事務的難點。江西逐步完善法規體(ti) 係,頒布管理條例,發布采砂規劃,建立九部門開展河道采砂聯合整治行動機製,部署開展“雷霆2018”打擊非法采砂專(zhuan) 項行動等一係列重大執法行動。近年來,全省共查處非法采砂船舶超1500艘,清理、整治關(guan) 閉非法砂場600多處。
創新湖泊保護製度。《江西省湖泊保護條例》的實施,健全了江西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明確將湖泊保護情況納入生態文明建設評價(jia) 考核內(nei) 容,為(wei) 保持“一湖清水”增添了一把法治利劍。
鄱陽湖管護既要看“過程”,也要看“療效”。2018以來,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把全麵推行河長製、深入實施湖長製作為(wei) 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河長製、湖長製工作從(cong) “全麵建立”“全麵實施”走向“全麵見效”。全省累計完成流域生態綜合治理項目總投資超889.44億(yi) 元,711個(ge) 村自主創建為(wei) 水生態文明村。持續開展“清河行動”,近三年累計排查、整治突出問題6474個(ge) ,有效維護河湖健康。2021年,全省國考斷麵水質優(you) 良比例達95.5%,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100%,國控、省控和縣界斷麵全麵消滅了V類及劣V類水體(ti) ,水土流失麵積和強度持續下降,鄱陽湖水質得到大幅改善。
護鳥護豚——
打造“候鳥天堂”,留住“長江的微笑”
鳥兒(er) 是生態環境的“晴雨表”。每年秋冬季節,都會(hui) 有大量候鳥飛來鄱陽湖。2021年,鄱陽湖及五河流域越冬水鳥數量達到80.1萬(wan) 餘(yu) 隻,同比增長25.8%,創下全省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
近年來,我省大力實施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強化鄱陽湖區越冬候鳥和濕地資源保護。“十三五”期間,共爭(zheng) 取中央財政濕地保護恢複補助資金1.56億(yi) 元,僅(jin) 鄱陽湖區域就完成濕地恢複與(yu) 綜合治理7.5萬(wan) 餘(yu) 畝(mu) 。實施鄱陽湖濕地生態效益補償(chang) 項目,有效促進湖區濕地生態環境質量和人居環境質量的同步提升。嚴(yan) 格落實濕地占補平衡要求,全力保障濕地生態安全。
鄱湖水清、鳥飛魚躍、江豚歸來的生態畫卷正在贛鄱大地徐徐展開。為(wei) 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決(jue) 策部署,2020年1月1日,我省提前一年實施禁捕退捕工作,堅決(jue) 做好鄱陽湖的守護者。
我省不斷強化江豚救護工作,成立水生生物保護救助中心,組建一支由湖區漁民組成的護漁隊,形成了較為(wei) 完整的江豚巡護救助網絡。同時,創新開展鄱陽湖重點水域江豚智慧監測,守護江豚生境安全。近三年,我省已累計幫助7頭擱淺遇險江豚重回鄱陽湖。
作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者,我省堅決(jue) 落實“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戰略要求,深入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不斷擦亮鄱陽湖生態名片,釋放治水紅利,讓治水管水的成效長期鞏固、長久惠民,使“江西風景獨好”的招牌更閃亮。(陳 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