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河北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發布時間:2022-05-09 14:55:00來源: 河北日報

  近日,河北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xiang) 建設廳、省衛生健康委聯合出台《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省政府辦公廳轉發實施方案並要求各地各有關(guan) 部門認真組織實施。

  實施方案提出,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優(you) 布局、提品質,不斷提高城鎮環境基礎設施供給能力和水平,到2025年,構建集汙水、垃圾、固體(ti) 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和監測監管能力於(yu) 一體(ti) 的環境基礎設施體(ti) 係。到2030年,基本建立係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環境基礎設施體(ti) 係。

  2025年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主要目標是:汙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方麵,新增汙水處理能力101萬(wan) 立方米/日,新增和改造汙水收集管網2659公裏,各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45%以上。全省城市、縣城建成區基本實現生活汙水全收集、全處理,城市、縣城平均汙泥無害化處置率保持在97%以上,汙泥資源化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

  生活垃圾處理方麵,全省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能力達到6萬(wan) 噸/日左右,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到7萬(wan) 噸/日左右,城鄉(xiang) 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實現全覆蓋。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固體(ti) 廢物處置方麵,固體(ti) 廢物處置及綜合利用能力顯著提升,新增大宗固體(ti) 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5%。

  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置方麵,基本補齊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收集處理設施短板,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充分保障,技術和運營水平進一步提升,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達到100%。

  實施方案提出,強化統籌規劃,提高設施利用效率。鼓勵和支持各市(含定州、辛集市)、雄安新區建設1至2個(ge) 汙水、垃圾、汙泥、固體(ti) 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理處置及資源化利用“多位一體(ti) ”的綜合處置基地或靜脈產(chan) 業(ye) 園,實現資源合理利用、汙染物有效處置、環境風險可防可控。推進數字化融合,充分運用大數據、物聯網、雲(yun) 計算等技術,推動城鎮環境基礎設施智能升級。積極探索市政汙泥與(yu) 垃圾協同焚燒、滲瀝液與(yu) 汙水協同處理的有效方式,選擇1至2個(ge) 具備條件的市進行試點。

  強化設施建設,加快補齊能力短板。完善汙水及資源化利用設施,每個(ge) 市建設5至10家再生水利用標杆企業(ye) ,全省選擇1至2個(ge) 市開展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示範。完善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各市每個(ge) 市轄區規劃建設1個(ge) 分揀中心、每1至2個(ge) 街道規劃建設1座回收站,加快可回收物回收、分揀、處置設施建設,提高可回收物再生利用和資源化水平。

  強化創新機製,提升建設運營水平。健全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市場化運行機製,營造高效規範、公平競爭(zheng) 、公正開放的市場環境。按照排汙者付費、市場化運作、政府引導推動的原則,引進高水平專(zhuan) 業(ye) 機構,以園區、產(chan) 業(ye) 基地等工業(ye) 集聚區為(wei) 重點,積極開展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探索開展環境綜合治理托管服務,推廣唐山市汙水處理設施托管服務模式,並擇機在全省推廣。

  強化政策支撐,建立健全保障體(ti) 係。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加強城鎮環境基礎設施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加快關(guan) 鍵環境治理技術創新和裝備研發。健全價(jia) 格收費製度,積極推行差別化排汙收費,建立收費動態調整機製,確保環境基礎設施可持續運營;全麵落實生活垃圾收費製度,推行非居民用戶垃圾計量收費,探索居民用戶按量收費,鼓勵各地創新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模式,不斷提高收繳率。加大財稅金融政策支持力度,落實環境治理、環境服務、環保技術與(yu) 裝備有關(guan) 財政稅收優(you) 惠政策。

  實施方案要求,加大城鎮環境基礎設施項目謀劃與(yu) 儲(chu) 備力度,每年各市(含定州、辛集市)、雄安新區至少謀劃1個(ge) 城鎮環境基礎設施項目,並將符合條件的項目及時納入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積極爭(zheng) 取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及地方專(zhuan) 項債(zhai) 券支持城鎮環境基礎設施項目,引導社會(hui) 資本積極參與(yu) 。優(you) 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加快辦理各項前期手續,確保項目順利落地實施。(記者潘文靜)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