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聞令而動 亮明身份 衝鋒在前(抓細抓實各項防疫工作)

發布時間:2022-05-09 15:11: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大上海保衛戰是大仗硬仗——奧密克戎突襲,各項抗疫任務和民生需求如潮而至……上海市基層黨(dang) 組織和共產(chan) 黨(dang) 員,堅定信心,衝(chong) 鋒在前,以鬥爭(zheng) 精神堅決(jue) 築牢疫情防控屏障。

  4月6日,上海市委發出致全市共產(chan) 黨(dang) 員公開信:“關(guan) 鍵時刻衝(chong) 得上去,危難關(guan) 頭豁得出來,才是真正的共產(chan) 黨(dang) 人”。連日來,廣大黨(dang) 員幹部聞令而動,在抗疫最前線亮明身份,讓黨(dang) 旗高揚在大上海保衛戰第一線。

  基層黨(dang) 組織書(shu) 記——

  “第一責任人,我在陣地在”

  5月3日夜,上海新金橋物業(ye) 經營管理有限公司黨(dang) 總支書(shu) 記葉蓓靜主持會(hui) 議:陽性病例大幅減少,要將收治轉運點改建成密接隔離點……議題多,會(hui) 一直開到次日淩晨。

  該公司自4月6日起管理這個(ge) 轉運點——6000多個(ge) 房間,挑戰極其嚴(yan) 峻,入住者一般六七天轉陰離開,流動性很大。“再艱難也要完成任務。我是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是第一責任人,我在陣地在!”她說。

  高峰時,保障人員近700人,分為(wei) 保潔、保安、通勤、餐飲等12個(ge) 工作小組,如何做到有序高效?號召黨(dang) 員站出來。在感染者中設立黨(dang) 員示範崗,讓黨(dang) 員穿上紅馬甲,帶動其他人參與(yu) 誌願服務,發放食物、打掃衛生、維護秩序等,大大緩解管理壓力。

  轉運點成立臨(lin) 時黨(dang) 支部,發揮黨(dang) 員先鋒模範作用。“僅(jin) 我們(men) 公司就有3人寫(xie) 了入黨(dang) 申請書(shu) ,這就是榜樣的力量。”葉蓓靜說。

  幾個(ge) 板凳一拚,就是張床。3月底至今,楊浦區殷行街道國和一村第二居民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張誌平一直睡在辦公室的板凳上。

  工作千頭萬(wan) 緒,時不時就有突發情況。“我是退役軍(jun) 人、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必須當好領頭雁,為(wei) 居民解憂除困。”他說。

  居民區有1600多戶人家、4000多名居民,超過四成年齡在60歲以上。核酸檢測、物資供應等任務大都壓在社區幹部身上。“光靠我們(men) 幾個(ge) 忙不過來,得趕緊組織誌願者”,前後近170名居民報名,核酸檢測組、配送組、後勤保障組等迅速成立。

  遍布上海的6094個(ge) 居村黨(dang) 組織和居村黨(dang) 組織書(shu) 記,扛起最重的擔子,啃下最硬的骨頭。

  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下沉幹部——

  “很忙很累,但村民需要我們(men) ”

  “明天安排大客車,接吳家宅的村民回家。”5月4日中午,浦東(dong) 新區北蔡鎮政府辦公樓,袁航正安排隔離村民回家。辦公桌後的行軍(jun) 床上,團著一床薄被。

  4月8日,根據上海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市國資委黨(dang) 委緊急抽調黨(dang) 員組成誌願突擊隊,趕赴疫情防控吃勁的街鎮駐紮。上海臨(lin) 港集團派出一支抗疫黨(dang) 員突擊隊,集團下屬上海工業(ye) 投資集團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袁航,是其中一員。

  北蔡鎮聯勤村東(dong) 側(ce) 是上海最大的綜合性農(nong) 副產(chan) 品批發市場,大量從(cong) 業(ye) 者租住在這裏,市場人流量大,疫情一度迅速擴散。4月16日,聯勤村村民集體(ti) 轉移至隔離點,全村開展環境消殺。

  4月24日到26日,村民陸續回搬。臨(lin) 危受命,袁航擔任聯勤村專(zhuan) 項工作組組長。25日,第二批900多名村民回搬,有人發現村口倉(cang) 庫有批生活物資,產(chan) 生了誤解:“東(dong) 西為(wei) 什麽(me) 囤著不發?”袁航站出來解釋:“請相信我,今晚一定把物資送到家。”

  晚9點,他召集村幹部開會(hui) :“搬家事項繁雜,很忙很累,但村民需要我們(men) 。共產(chan) 黨(dang) 員先跟我上,哪怕再晚也要送完。”共產(chan) 黨(dang) 員加上誌願者共10人,計數、裝車、騎電動三輪車挨家挨戶送,一直忙到午夜,800多份物資全部送達。

  針對部分封控、管控社區,上海市委推動8.8萬(wan) 名區級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的黨(dang) 員幹部迅速下沉,組成1.2萬(wan) 支突擊隊,重點街鎮掛鉤包聯、重點居村駐點包幹,與(yu) 街鎮、居村幹部同吃同住同工作,為(wei) 基層不斷補充精銳戰力。駐滬央企黨(dang) 組織同樣挺身而出,中船集團、中國商飛、寶武集團、中建八局、中海油、中核建、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振華重工等,分別派出1000多人的整建製增援力量下沉居村一線。

  廣大共產(chan) 黨(dang) 員——

  “我是黨(dang) 員,有責任在危急時刻站出來”

  青浦區重固鎮佳兆業(ye) 小區居民陸冰,3月底報名做黨(dang) 員誌願者。4月初,小區疫情擴散,核酸檢測、團菜買(mai) 藥、分發抗原試劑盒、環境消殺、垃圾清運……陸冰發現各工作群信息“爆炸”。

  “物業(ye) 工作人員感染較多,居委會(hui) 人手不足,工作太多缺少條理性,我想幫著優(you) 化一下方案。”她草擬了《防疫操作實務指引》,對樓棟防疫自治提出規範操作建議,由社區黨(dang) 組織書(shu) 記審定後試行。“每棟樓做好自我管理,居委會(hui) 就能拿出更多精力服務有特殊需要的居民。”

  靜安區石門二路街道恒豐(feng) 居民區有1486戶、3300多名居民,一大半住在房齡超90年、廚衛合用的太和坊——典型的上海老城廂。60歲以上居民超半數,年輕租客大多從(cong) 事快遞、外賣、護工等行業(ye) 。

  3月19日,太和坊出現首例陽性病例。隨後居民區工作人員有4人感染,其他人作為(wei) 密接者被隔離。街道黨(dang) 工委副書(shu) 記蘇玉鋒帶工作組迅速進駐恒豐(feng) 居民區,接手防疫指揮工作。

  人手奇缺,黨(dang) 員出列,年屆七旬的退休紡織工人孫瑾也在其中。“我是黨(dang) 員,有責任在危急時刻站出來。”維持核酸采樣秩序,照護獨居老人,有病患時通過社區聯係120……她成了一名服務社區的“大白”。

  寶山區月浦鎮城建事務中心團支部書(shu) 記李一飛,4月6日和十幾名鎮幹部一起參加集中隔離收治點建設。短短五六個(ge) 小時,把一所小學改建成有300張床位的收治點,接收當晚轉出的200多名感染者。他們(men) 穿上防護服,搬運、清潔……淩晨,終於(yu) 將轉運人員安頓好。

  一開始,隔離收治點沒有網絡,李一飛發現有名大學生正在苦惱如何進行線上考研麵試。他立刻協調出一個(ge) 小房間,安裝網絡。幾天後,大學生向他報喜:“麵試通過,非常感謝你們(men) !”

  “我發現,遇到困難,黨(dang) 員總是衝(chong) 鋒在前……”在防疫一線,李一飛和4名“大白”遞交了入黨(dang) 申請書(shu) 。

  3月以來,上海共有72.1萬(wan) 名黨(dang) 員向社區集結報到,在嚴(yan) 峻考驗麵前,擦亮本色、錘煉黨(dang) 性。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08日 02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