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老胡同迎來新生活 北京東城區推進老城區改造

發布時間:2022-05-12 16:28: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近年來,北京市東(dong) 城區多措並舉(ju) ,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梳理地下管網、推行雨汙分流、推進“廁所革命”,實現基礎設施全麵升級;開展“電采暖”和“全電廚房”改造,引入平房區物業(ye) ,讓居民用上清潔能源,生活更加舒適便利;按照一院一策原則推進“美麗(li) 院落”建設,在保留院落古樸風貌的同時,提升群眾(zhong) 生活品質。

  2019年春節來臨(lin) 之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北京市東(dong) 城區前門東(dong) 區,沿草廠四條胡同步行察看街巷風貌,並走進兩(liang) 個(ge) 居民院落,了解老城區改造後居民住房條件改善情況。總書(shu) 記強調,黨(dang) 中央十分關(guan) 心老城區和棚戶區改造,就是要讓大家居住更舒適、生活更美好,解決(jue) 好大家關(guan) 心的實際問題,讓大家住在胡同裏也能過上現代生活。

  東(dong) 城區牢記總書(shu) 記的囑托,聚焦群眾(zhong) 居住品質提升,推出保護性修繕、恢複性修建等政策,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昔日擁擠不堪的老胡同如今變了樣,“天棚魚缸石榴樹”的四合院景致漸漸回歸,雨兒(er) 胡同、草廠四條等9條胡同獲評北京“最美街巷”。“胡同裏的京味兒(er) 留住了,日常生活也更加便利,日子越過越幸福!”住在草廠四條胡同26號的丁淑鳳笑著說。

  補齊設施短板——

  梳理管網雨汙分流

  改造廁所方便衛生

  草廠四條胡同40號院是朱茂錦老人的家。3年前,總書(shu) 記在這裏同朱茂錦一家人包餃子、炸餎餷、聊家常,其樂(le) 融融。

  75歲的朱茂錦從(cong) 小生活在胡同裏,對這一片胡同再熟悉不過了。草廠地區從(cong) 西至東(dong) 整齊排列著10條胡同,是北京保存最好的老胡同片區之一。然而,隨著城市快速發展,老城區管理日顯滯後,胡同小巷一度變成“髒亂(luan) 差”的代名詞。

  為(wei) 進一步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東(dong) 城區政府啟動了新一輪整治工作。承擔草廠地區老城保護複興(xing) 項目的負責人說:“老城改造基礎是‘地下’,地下基礎設施如果沒有得到改造,光給地麵上的建築刷刷牆、抹抹灰,無法改變老城居民的生活條件。”可是施工人員挖開路麵發現,弱電、強電、雨水管、汙水管、燃氣管……亂(luan) 七八糟的管線讓人看花了眼,必須重新梳理管網,推行雨汙分流。

  草廠地區胡同多數狹窄曲折,寬度在1.5米至4.5米之間。由於(yu) 胡同狹窄,運輸車輛無法進入,工人們(men) 就靠人拉肩扛,把設備運進胡同。如今,草廠地區電力電信路燈架空線入地,電信管道、給水、排水、雨水、燃氣等管線完成改造,道路鋪裝等市政基礎設施全麵升級。

  值得一說的還有胡同裏的“廁所革命”。“以前廁所味兒(er) 大。現在廁所內(nei) 不僅(jin) 安裝了排風、空調和供暖係統,還有專(zhuan) 人打掃,異味大大減少了。而且還有帶扶手的坐便、蹲便,方便老年人的設施越來越多,大夥(huo) 兒(er) 都點讚。”朱茂錦豎起大拇指說。

  如今走在胡同中,地麵用老石頭、新花崗岩等材料重新鋪整,更加適合老年人行走。路旁也換上了老北京樣式的木質燈杆路燈,最大限度地還原了胡同的曆史風貌。

  “架空線入地”讓天空亮起來,“胡同不停車”讓生活靜下來,“廁所革命”讓環境美起來……如今小巷胡同裏的居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

  改善生活條件——

  大力推廣清潔能源

  引入現代物業(ye) 服務

  “既要麵子,也要裏子,那才是實實在在的好日子。”朱茂錦告訴記者,街區更新過程中,家裏也在發生著變化,“最直觀的變化就是做飯和取暖,全都改成了用電,現代化程度提高不少。”

  朱茂錦回憶,做飯和取暖最早燒的是煤塊,之後發展為(wei) 燒煤球和蜂窩煤,直到2008年實行“煤改氣”,家裏才開始用上壁掛爐燒天然氣。可燒天然氣會(hui) 有明火,存在一定安全隱患。為(wei) 了改善群眾(zhong) 生活,東(dong) 城區在草廠地區打造了電能替代示範區,居民們(men) 家裏都進行了清一色的“電采暖”和“全電廚房”改造,解決(jue) 了老舊平房安全隱患突出的問題。“我們(men) 為(wei) 每家每戶‘量身定製’改造方案,確保居民用得舒心。”原北京城區供電公司崇文供電服務中心社區經理李春紅介紹。

  “兩(liang) 個(ge) 灶眼每個(ge) 最高5000瓦功率,火大,夠旺!”家住在草廠七條胡同的李洪盛大爺,做得一手地道的北京小吃,對全電廚房更是讚不絕口。“驢打滾、糖卷果、炸餎餷……和了十幾斤麵,炸了一盆又一盆,街坊鄰居都愛吃我做的小吃。”李洪盛說,炒糖、油炸對火候要求很講究,他本來還有點擔心全電廚房火候不夠,沒想到電灶台這麽(me) 好使,一邊炸一邊炒糖完全沒問題。“現在,我每天都在想著再做出點啥好吃的來。”李洪盛說,即使每天都生火做飯,家裏的廚房依然很幹淨。

  朱茂錦也對全電廚房讚不絕口:“灶台、電暖氣等大功率電器每樣都單獨連著一個(ge) 漏電保護開關(guan) ,用起來安全。灶具和供暖設備用電還享受補貼政策,費用也不高。”

  不僅(jin) 在草廠地區,東(dong) 城區還聯合電力部門在轄區完成12.37萬(wan) 戶居民的“煤改電”改造任務,讓平房居民用上清潔能源。

  “現在我們(men) 的生活煥然一新,老胡同真的迎來了新生活。”每次談及生活變化,丁淑鳳都高興(xing) 不已。改造後,草廠地區還有了平房區物業(ye) ,治安巡邏、綠化養(yang) 護、停車管理,曾經髒亂(luan) 的垃圾桶不見了,分類後的垃圾也有專(zhuan) 車上門回收,胡同清掃、吸塵、灑水則由4輛小型保潔機械完成……胡同居民也享受到現代化小區的服務。“變化太大了,過去連想都不敢想!”在采訪中,許多居民都發自內(nei) 心地感慨,言談間眼角眉梢都是笑意,洋溢著滿滿的獲得感與(yu) 幸福感。

  提升環境質量——

  一院一策分步推進

  美麗(li) 院落古樸宜居

  隨著保護更新的深入,東(dong) 城區街巷整治從(cong) 麵到裏深化,由街巷向院落延伸拓展。

  “我打小就住在這個(ge) 院子。現在院子有了更多的生活氣息,大家不在屋裏悶著了,都樂(le) 意在院子裏走走,閑話家常,關(guan) 係親(qin) 近不少。”東(dong) 城區前門街道草廠頭條3號院居民範軍(jun) 說。

  前門街道草廠頭條3號院是2020年東(dong) 城區“美麗(li) 院落”試點之一。從(cong) 2020年開始,東(dong) 城區各街道動員民意立項,選取試點平房區院落進行“微整治”,按照一院一策、分步推進的原則,打造一批風貌古樸、環境宜居的“美麗(li) 院落”。在不影響傳(chuan) 統風貌的前提下,重點解決(jue) 影響院內(nei) 生活、出入、環境、秩序等問題。

  改造前,規劃師、設計師和專(zhuan) 家在勘查中發現,草廠頭條3號院采用了傳(chuan) 統建築的門廊結構,入口走廊處使用了完整的“堆灰撣漿”老工藝。如此精細的工藝非常具有保護價(jia) 值。因此,設計師在改造的時候,保留並沿襲了“堆灰撣漿”老工藝。房屋外立麵修繕延續使用青磚青瓦,入戶院門由紅色改為(wei) 古香古色的原木色,使院落整體(ti) 更符合傳(chuan) 統建築風格。

  打造“美麗(li) 院落”不搞一刀切,改造方案根據院落本身情況、居民意見來確定。在草廠頭條3號院,設計師團隊一遍遍調研和征求居民意見,初步拿出方案:增設公用儲(chu) 藏櫃,便於(yu) 居民儲(chu) 存零碎生活用品;優(you) 化院內(nei) 綠植擺放位置,打造宜人的綠化景觀;修建公共水池、座椅和晾衣架,改善居民房屋采光、保溫和院內(nei) 照明……兩(liang) 間閑置房屋被改造裝修為(wei) 老年活動室,老人可以在這裏參與(yu) 讀書(shu) 、繪畫、唱歌、打牌等多種文化娛樂(le) 活動。

  如今,穿過雅致的門廊,繞過古樸的影壁,隻見院子裏地麵平整、空間豁亮,院內(nei) 被居民打掃得幹淨整潔。院中央的楊樹蒼勁高聳,居民悠閑地曬著太陽、話著家常,曾經四合院裏的風貌又展現在眼前。“通過一院一策的‘微治理’方式,老院子延續了文脈,留住了鄉(xiang) 愁。”範軍(jun) 說,大夥(huo) 兒(er) 設立了小院公約並簽約上牆,希望通過共治共享,讓美麗(li) 小院長長久久地美下去。

  發生變化的不隻是草廠頭條3號院。2020年,東(dong) 城區首批44個(ge) “美麗(li) 院落”精彩亮相,讓502戶居民住上了風貌古樸、環境宜居的美麗(li) 院落。2021年又完成50個(ge) 院落改造,預計到2022年底,東(dong) 城區將累計改造百餘(yu) 個(ge) “美麗(li) 院落”,惠及千餘(yu) 戶居民。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