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執甲,感恩有你!致敬戰“疫”路上的醫護人員
“北京疫情仍處在高位平台期,首都防控形勢嚴(yan) 峻複雜。要以最快速度、最果斷措施,快流調、快管控、快溯源,各區立即同步行動,深挖細查風險人員並全部落位管控,刻不容緩與(yu) 病毒賽跑,在最短時間內(nei) 遏製疫情擴散蔓延。”在5月9日召開的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29場新聞發布會(hui) 上,北京市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這樣說道。
戰“疫”路上,有這樣一群醫務工作者,他們(men) 白衣為(wei) 甲,衝(chong) 鋒“疫”線,不分晝夜,逆行奮戰。他們(men) 把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放在首位,日夜堅守,與(yu) 病毒作戰,護一方安康,築起守衛生命的防線。
【隔離不隔心 隔離點的溫情時刻正在上演】
45個(ge) 小時的愛心傳(chuan) 遞,“感受到直達心靈的首都溫度”
5月4日晚8點半到5月6日下午5點15分,將近45個(ge) 小時,生病的3歲小朋友哼哼(化名)得到了更細致的照護……
5月4日晚6點多,從(cong) 香港求醫歸來的張氏夫婦懷抱著精神萎靡的哼哼,由機場大巴閉環轉運至海澱區紅杉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晚上8點半,到達酒店辦理入住。來自四季青醫院的張龍珍負責接待工作,豐(feng) 富的工作經驗讓她第一時間注意到了被母親(qin) 抱在懷中的哼哼,臉有一些不正常的浮腫,便上前詢問情況,得知他患有神經母細胞瘤並轉移至腦部及全身時,張龍珍便親(qin) 自照顧起了這一家人,一步一步指導哼哼爸爸掃碼,填寫(xie) 個(ge) 人信息,並在前台開放綠色通道,快速為(wei) 他們(men) 辦理入住。
5月5日7點,得知哼哼的事情之後,同樣來自四季青醫院的紅杉假日酒店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指揮部負責人盛楠徹夜難眠,一大早就開啟了電話、微信“轟炸”模式。她把張氏夫婦的需求向相關(guan) 部門和醫院進行了匯報,“我們(men) 快點聯係,他就可能早點回家或進入到醫院的隔離病房。”盛楠說道。很快,盛楠收到了回複,北京兒(er) 童醫院的專(zhuan) 家將遠程為(wei) 他進行會(hui) 診。當晚,兒(er) 童醫院派出多科室專(zhuan) 家一起為(wei) 哼哼進行遠程會(hui) 診。會(hui) 診後,盛楠把相關(guan) 情況進行了梳理,各相關(guan) 部門連夜會(hui) 商匯報並協調醫院。
工作人員聯係對接有關(guan) 部門和醫院。
5月6日12點,張先生向張龍珍詢問:“孩子說想吃排骨了,可以做一份嗎?”當從(cong) 張先生口中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張龍珍舒了口氣。“這孩子來了之後幾乎吃不下東(dong) 西,現在想吃一點葷腥,這是一個(ge) 特別大的轉變,這也意味著孩子的精神狀態好了很多。”張龍珍哽咽著說,酒店廚房的工作人員專(zhuan) 門跑到市場挑選排骨,按照需求做了一份清湯燉排骨。“孩子吃了好幾塊肉,喝了大半碗湯,是入住以來食欲最好的一頓!”張龍珍高興(xing) 的樣子溢於(yu) 言表。
5月6日下午4點08分,經過多方協調終於(yu) 聯係好了專(zhuan) 業(ye) 醫院的隔離病房。一小時後的5點15分,120轉運車停在了隔離酒店門口,哼哼就要從(cong) 隔離點轉運至專(zhuan) 業(ye) 醫院,一家三口與(yu) 3名照顧他們(men) 45個(ge) 小時的醫護人員遠遠的揮手道別,感謝他們(men) 的悉心照顧。
哼哼轉運前的合影留念。
張先生激動地說:“工作人員特別關(guan) 心我們(men) ,在能力範圍內(nei) 給我們(men) 盡可能多的幫助,兩(liang) 三個(ge) 小時就會(hui) 問我們(men) 有什麽(me) 需求,幫我們(men) 聯係專(zhuan) 家會(hui) 診,甚至連孩子吃飯、玩具的情況都考慮了。我們(men) 在這裏感受到了直達心靈的溫暖,感受到了不是親(qin) 人勝似親(qin) 人的首都溫度,真是特別感動!”
當節日遇上戰役,是戰士也是母親(qin)
5月8日是母親(qin) 節,在封管控區,在核酸采樣點,在隔離觀察點,很多母親(qin) 都奮戰在防控一線,甚至沒法跟孩子見上一麵。她們(men) 有母親(qin) 的柔軟,也有戰士的堅強,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有她們(men) 真切的付出。
在隔離點工作中的盛楠。
紅杉假日酒店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指揮部負責人盛楠,還有另外一重身份就是兩(liang) 個(ge) 小孩的媽媽,在母親(qin) 節當天她收到了來自家人溫馨的節日祝福。“我愛你媽媽,母親(qin) 節快樂(le) !”5月8日上午,盛楠接到12歲大女兒(er) 的視頻邀請,她親(qin) 手為(wei) 媽媽做了3支康乃馨。
盛楠在北京四季青醫院黨(dang) 辦工作,自4月26日進駐隔離觀察點以來,已經10多天沒見著孩子們(men) 了。據盛楠介紹,她每天基本上是24小時待命,特別是遇到轉運接送隔離人員時候,一幹就是一個(ge) 通宵。在她的帶領下,點位的工作開展地井井有條,包括每天信息對接二十個(ge) 微信群、對接上級部門上報各項報表、防疫軟件的手機數據錄入信息百來條、接打相關(guan) 電話五十餘(yu) 次……但是在談到自己的孩子們(men) 時,幹脆利落的盛楠哽咽了:“我的孩子一個(ge) 12歲,一個(ge) 3歲,這期間都是孩子父親(qin) 、姥姥和奶奶幫忙帶,每天都給我發孩子的照片。但是我一次都沒有給他們(men) 打過電話,怕情緒控製不住。”
“尤其是我的大女兒(er) 今年12歲,馬上麵臨(lin) 小升初的問題,學校那邊也是經常以視頻會(hui) 議的形式召開家長會(hui) ,校長也會(hui) 親(qin) 自給家長講解最新的升學政策。當我的孩子跟我說別的同學家長都能陪他們(men) 開會(hui) ,孩子姥姥說這麽(me) 重要的會(hui) 能不能抽出時間聽聽時,我的內(nei) 心是無比慚愧的。”盛楠說起孩子哽咽道。
在與(yu) 孩子們(men) 視頻通話時,盛楠收到了一封來自大女兒(er) 親(qin) 筆寫(xie) 的信:“母親(qin) 是支彩筆,我們(men) 是張白紙。母親(qin) 可以變化多種色彩畫在我們(men) 身上,各種顏色的變化取決(jue) 於(yu) 她自己的行為(wei) 。而我的媽媽就是一支隻會(hui) 變出明豔色彩的彩筆,留在我身上的自然也是明豔的,我的身上充斥著七彩色和各種好看的顏色,所以我的母親(qin) 很偉(wei) 大。就這樣,塗塗改改一年就過去了,現如今已經過去12年了……”讀到這裏盛楠濕潤了眼眶。
盛楠大女兒(er) 親(qin) 筆寫(xie) 的信。
隔離觀察點的工作非常忙,電話、微信不斷,與(yu) 家人視頻不到2分鍾,盛楠就匆匆掛斷了,又去忙碌了。“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回家後能多陪陪他們(men) ,希望疫情早日結束。”盛楠說。
【築牢防線 白衣戰士衝(chong) 鋒一線無怨無悔】
“錢宇,加油!”
4月30日是五一小長假第一天,晚7點,宣武醫院神經內(nei) 科電生理專(zhuan) 業(ye) 組工作群的消息突然響了,組長黃朝陽發布了一條信息:“5月1日和3日各需5人支援西城核酸采樣任務,請大家積極響應,積極報名!”看到醫院緊急通知,同事們(men) 用無聲、快速地接龍做出了回應,名額很快報滿,很多沒報上的同事還主動要求成為(wei) 候補。
3日清晨6點,電生理專(zhuan) 業(ye) 組的幾位同事就跟隨醫院隊伍到達了采樣點執行任務。大家迅速穿上防護裝備,互相檢查嚴(yan) 密性,立刻投入了工作。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在家人的攙扶下蹣跚著向檢測點走來,剛完成前一例采樣的翟怡看到了著急地問社區誌願者:“行動不便的老人,我們(men) 可以入戶采樣。”在一旁的家人聽到連忙解釋:“誌願者上門通知了,但老爺子非說不麻煩醫生護士,他自己能下來。”聽到這裏,翟怡心中一陣感動,同時迅速完成了老人的采樣,囑咐家人幫老人戴好口罩,做好防護減少停留趕緊回家。
臨(lin) 近中午,采樣隊伍已忙碌了幾個(ge) 小時,很多隊員防護服內(nei) 的衣服早就濕透,這時不遠處突然傳(chuan) 來一聲“錢宇,加油!!”正低頭擰緊試管的錢宇驚喜又疑惑,難道遇上熟人了?循聲望回去,一位不認識的居民大叔正在招手,隨後又反複指她身上寫(xie) 著姓名的防護服。雖然社區的居民與(yu) 隊員們(men) 素不相識,但他們(men) 默默的理解支持的真誠的鼓勵讓所有隊員振奮了精神,鉚足勁完成了當天全部的采樣。
生命線上的“擺渡人”晝夜無休
下午六點,正是下班的晚高峰,大多數人都在回家的路上,或許有人已經到家享受著溫馨的晚餐時光。但是越到這個(ge) 時間段,北京市海澱區醫學救援中心的醫護人員們(men) 越發地忙碌起來……
“別吃了,來活了。”
猝不及防的臨(lin) 時通知打斷了急救中心工作人員的晚餐,也來不及扒拉兩(liang) 口飯,立刻起身,換上全套防護裝備,一個(ge) 個(ge) “大白”已然整裝待發。
“西北旺鎮,過敏性哮喘,需要就醫,送往海澱醫院。”調度中心下發的第一個(ge) 任務是運送封控小區內(nei) 一位哮喘病人外出就診,醫務人員立刻火速前往。在車上,夜班急救護士高陽了解到了急救工作的特殊性,“吃不上飯,在我們(men) 這兒(er) 都是很正常的,沒辦法,來了病人還是要第一時間去,急救急救,每一個(ge) 都很急,保障人家能及時得到救治是最重要的。”
“這個(ge) 病人是急劇腹痛,頭暈嘔吐兩(liang) 小時,通知社區撥打120,立刻送往海澱醫院!”十四個(ge) 小時的值守還遠沒有結束,新的任務接連不斷,值班室桌上幾乎未動的飯菜已經冷掉……
“有時候真的感覺很累,再加上穿的這些防護服也會(hui) 缺氧,視線模糊。眼睛都是花的,但還是堅持吧,盡可能地調節一下自己。其實也沒什麽(me) 。”醫護人員說道。
“這就是一個(ge) 工作,為(wei) 了國家、為(wei) 了社會(hui) 、為(wei) 了老百姓。”夜班急救司機肖庚回答得很平淡,雖然此刻已是淩晨五點,但是仍在堅守著。
天光乍破,迎著清晨的光輝。忙碌了一夜的急救人員終於(yu) 可以進行交班,暫時歇息一下,新的一班“大白”接過守護健康的接力棒,不間斷地運送需要就診的病患。
早上八點,白班剛剛交接就要立刻出發。急救任務是不間斷下發的。“甘家口小區有任務,患者下肢疼痛,肢體(ti) 活動障礙,要求送往海軍(jun) 總醫院。”
下午一點,“世紀壇醫院,有病人要送回封控社區羊坊店。”這位病人正是上午剛剛送去的尿毒症病人,需要定時接受透析治療,現在結束治療,急救中心負責運送病人回家。
直至傍晚六點,白班的運送工作才得以結束,新的交替開始……
白班10小時,夜班14小時,就這樣晝夜交替,無休地守護在每一位居民身邊,保證24小時的醫療就診需求能夠得到滿足,不耽誤任何一位病人,守衛寶貴的生命。他們(men) 是120急救人員,他們(men) 是生命線上的擺渡人。
【下沉社區 戰疫情、守家園始終在路上】
這裏有支特殊醫生服務隊
在北京市朝陽區南磨房鄉(xiang) 臨(lin) 時管控區美景東(dong) 方小區內(nei) ,有一支醫生誌願者服務隊,協助社區解決(jue) 居民求醫問藥需求。
實施臨(lin) 時管控後,美景東(dong) 方小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在小區的各個(ge) 群內(nei) 發布征集醫生誌願者的通知,並根據登記信息電話谘詢有醫生身份的居民,征求其誌願服務意向。“這些醫生誌願者來自不同領域,既有婦科醫生,也有內(nei) 科、兒(er) 科醫生,還有跌打損傷(shang) 科和口腔科醫生。”美景東(dong) 方小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
近日,居民黃女士處在換牙期的兒(er) 子急需拔牙,黃女士在社區群內(nei) 求助,“孩子乳牙還沒掉,裏麵的新牙齒已經長出來了,乳牙再不拔掉怕影響新牙生長。”
了解到黃女士需求後,社區工作人員立刻與(yu) 醫生誌願者服務隊溝通,協調住在小區的口腔醫生李大偉(wei) 幫忙。“乳牙滯留對無菌環境的要求沒有那麽(me) 高,孩子乳牙的鬆動情況符合條件,可以直接拔掉。”李大偉(wei) 幫孩子查看口腔情況後說道。
人在社區,可醫療器具不在手邊怎麽(me) 辦?李大偉(wei) 趕緊打電話與(yu) 他所在的北京東(dong) 區口腔醫院進行溝通,並在網上下單進行閃送。不一會(hui) 兒(er) ,紗布、棉球、盤子等醫療器具便閃送到小區。拿到工具後,李大偉(wei) 通知孩子家長來到樓下公共區域,不到5分鍾,便將孩子兩(liang) 顆鬆動出血的乳牙安全拔出。
“小區臨(lin) 時管控上不了班,能為(wei) 鄰居做點事、盡點微薄之力,我覺得挺開心的。”李大偉(wei) 說,除了特殊情況進行線下服務,醫生誌願者服務隊的成員們(men) 主要在線上為(wei) 居民提供免費醫療谘詢服務。
“舍小家,為(wei) 大家”
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康複醫院骨科二康複中心副護士長錢會(hui) 心裏,有兩(liang) 個(ge) “家”,大“家”就是北康和骨科二,小“家”就是那小小的溫暖 “窩”。
四月下旬開始,由於(yu) 值班和其他工作任務,錢會(hui) 連著加班沒有回家。五一來臨(lin) ,卻接到家中租住小區被列為(wei) 封控區的消息,隻好把回家的想法放在了一邊,全身心投入科室工作。
就地休息的醫護人員。
五一期間,在科室受領核酸大采緊急任務後,錢會(hui) 連夜和護士長安排科室人員,直到淩晨收到具體(ti) 任務後,她第一時間逐人打電話通知到位,清晨五點又組織人員帶隊出發,回到科裏又安排次日外出大采人員名單上報,忙完已是深夜。此時,打開手機首先看到的是工會(hui) 領導發來的:“聽說你家人被隔離,自己還堅持在抗疫一線持續工作,辛苦了!無論是家裏還是個(ge) 人如有困難請及時和組織說。”的問候短信,還有家人發來的“忙吧,我們(men) 睡了,你注意安全,早點休息,不用回複”的信息。
“公公會(hui) 時不時給我發來兩(liang) 寶貝的照片,讓我放心。”錢會(hui) 連續加班十多天,有時累的坐到采集點椅子上就睡著了,但是她說,組織的關(guan) 懷和家人的理解讓她感到無比的安心和開心。
錢會(hui) 朋友圈截圖。
“我認為(wei) 戰疫就是最好練兵場,也是無硝煙的戰場,作為(wei) 黨(dang) 員,一名軍(jun) 嫂,首先要從(cong) 我做起,克服一切困難,以身作則,帶著骨科二的家人們(men) 一起抗疫,為(wei) 了能早日打贏這場無硝煙的仗。”錢會(hui) 說,身穿這身白衣,把平凡的事情做的不平凡,才是醫護人員工作真正的意義(yi) 和價(jia) 值。
這個(ge) 春夏之交,疫情防控一線,無數醫護“大白”義(yi) 無反顧地用平凡的實際行動,投身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zheng) ”中,他們(men) 用堅守,踐行初心使命,詮釋責任擔當,讓我們(men) 看到了疫情陰霾之下的愛與(yu) 光,向所有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醫護人員致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