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5·18國際博物館日丨覽史聞香 走進麗水鬆陽縣茶葉博物館

發布時間:2022-05-19 15:42:00來源: 人民網-浙江頻道

  近日,浙江省文物局公布了浙江省鄉(xiang) 村博物館第一批認定名單並授牌,全省共有56家鄉(xiang) 村博物館入選。麗(li) 水市6家鄉(xiang) 村博物館上榜,其中鬆陽縣茶葉博物館名列其中。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2022年“詩畫浙江 文旅共富”央媒浙裏行采風活動走進了這座坐落於(yu) 鬆陽縣新興(xing) 鎮橫溪村大木山景區中的茶葉博物館。它究竟有何深藏不露的魅力?跟隨記者一探究竟!

  

  鬆陽縣茶葉博物館外觀。鬆陽縣茶葉博物館供圖

  訴說一片茶葉的“前世今生”

  來到大木山景區的萬(wan) 畝(mu) 茶園內(nei) ,青翠連綿的茶山與(yu) 環繞的騎行車道相映成趣。在四溢茶香的簇擁下,鬆陽縣茶葉博物館初現真容。據了解,博物館所在的大木山茶園是集觀光、運動、休閑、文化、研學教育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國家4A級景區。

  “這裏的茶文化底蘊深厚,置身於(yu) 茶葉的‘海洋’中,有關(guan) 茶的故事說不完、道不盡。”鬆陽縣茶葉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鬆陽茶葉博物館展陳麵積約1175平方米,共有兩(liang) 層。立足“古韻茶鄉(xiang) 、田園鬆陽”的概念,博物館分為(wei) 茶之史、茶之道、茶之俗、茶之業(ye) 和茶之旅五個(ge) 展區,通過文物展陳、故事講述、宣教體(ti) 驗互動等形式,將鬆陽縣的茶文化形象生動地融合於(yu) 此。

  

  鬆陽縣茶葉博物館坐落於(yu) 大木山景區的萬(wan) 畝(mu) 茶園內(nei) 。鬆陽縣茶葉博物館供圖

  在茶之史展區,一片茶葉的“前世今生”在這裏娓娓道來。記者了解到,鬆陽擁有1800餘(yu) 年建縣史,鬆陽的“茶齡”和“縣齡”相差無幾,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孕育了源遠流長的鬆陽茶文化。據史料記載,在三國時期,鬆陽就開始種植茶葉、出產(chan) 茶葉。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茶文化的形成時期,但此時的的飲茶主體(ti) 多為(wei) 上層貴族、士人,茶葉真正進入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是在唐代。“自從(cong) 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新茶。”陸羽《茶經》的問世,更是把茶文化推向了一個(ge) 空前的高度,就在這一時期,鬆陽著名道士葉法善親(qin) 手培植的“卯山仙茶”被列為(wei) 皇家貢品,鬆陽茶葉隨之名聲遠揚。“鬆翠掩山寺,溪深山路幽。烹茗綠煙嫋,不得更遲留。”或許,唐代詩人戴叔倫(lun) 在遊曆鬆陽山水時,留下的千古詠歎便是鬆陽茶文化在那個(ge) 時代得以廣泛傳(chuan) 播的極好例證。

  “茶館行業(ye) 在清代步入鼎盛時期,城鄉(xiang) 茶館處處林立,茶亭施茶隨處可見。”漫步“茶之史”展區,記者看到了鬆陽縣茶葉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清乾隆豆青釉月牙罐”。

  

  清乾隆豆青釉月牙罐。鬆陽縣茶葉博物館供圖

  月牙罐又名“日月罐”,因罐身飾有一對月牙形凸雕而得名,從(cong) 康熙年間到道光年間都有製作,屬於(yu) 清代官窯所特有的品種。此罐造型端莊大氣,釉色清爽通透,釉層凝厚滋潤,罐底以青花書(shu) “大清乾隆年製”三行六字篆書(shu) 款。舊時又稱“乾隆款豆綠茶罐”,為(wei) 當時宮廷皇室盛裝各種茶葉之用。

  到了近代,鬆陽茶葉迎來了一次“高光時刻”。據《鬆陽縣誌》記載,民國18年(1929年),鬆陽茶葉獲得首屆西湖國際博覽會(hui) 一等獎。如今,鬆陽擁有兩(liang) 大區域公用品牌:鬆陽銀猴、鬆陽香茶。

  聞茶香、賞茶趣、品好茶

  鬆陽自古繁華,物產(chan) 豐(feng) 饒,集市文化曆史悠久,獨具特色。在古代集市中,茶是鬆陽重要的交易商品。在“茶之道”展廳,一個(ge) 手繪風的場景展示區生動還原了古代鬆陽縣集市交易的繁榮盛況,吸引了許多遊人駐足觀看。據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鬆陰溪水運發達,吸引了溫州、麗(li) 水青田等地船家相繼落籍定居。而鬆陽煙葉、茶葉、桑葉這“三葉”,也正是依托發達的鬆陰溪航運得以發展壯大,鬆陽曬紅煙更是因此得以揚名中外。

  

  “茶之道”展廳生動還原了古代鬆陽縣集市交易的繁榮盛況。人民網 方彭依夢攝

  在鬆陽,除了茶葉,還有很多“非茶之茶”。來到“茶之俗”展廳,記者看到了端午茶、歇力茶的製作工序展示,其中端午茶也被稱為(wei) “百病茶”“萬(wan) 能茶”,相傳(chuan) 是唐代道教天師、養(yang) 生大師葉法善所發明的,一直延續到現在百姓都還在飲用的保健飲品。它由十幾種多至幾十種中草藥搭配組成,因人們(men) 在端午節前後幾天上山采集草藥,並根據個(ge) 人身體(ti) 條件進行靈活搭配,進行清洗過後曬幹保存,用作日常茶飲而得名。與(yu) 端午茶不同的是,歇力茶還可以加入各種食材同煮,如歇力茶燒豬腳,不僅(jin) 味道鮮美,還有祛風除濕的功效。

  中國自古有施茶傳(chuan) 統,鄉(xiang) 間有三裏立茶亭、十裏建長亭施茶,供路人休憩的風俗。在茶之俗展廳,記者看到了一比一還原的施茶場景:施茶者坐於(yu) 亭內(nei) ,麵前是3碗裝有端午茶的茶碗,等待過往路人前來飲用。施茶的習(xi) 俗也體(ti) 現了鬆陽人樂(le) 善好施的傳(chuan) 統美德。

  

  “茶之俗”展廳中一比一還原的施茶場景。人民網 方彭依夢攝

  茶在生活中不僅(jin) 可以拿來招待客人,還有很多其他用途。“茶葉伴隨著我們(men) 的一生,比如以茶祛毒、以茶驅邪、以茶祭祀、以茶陪葬等形式。”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在鬆陽,“糖霜細茶”原來是作為(wei) 招待貴賓專(zhuan) 用的茶飲,因為(wei) 在當時白糖非常珍貴,過年送禮才會(hui) 送白糖,為(wei) 了表示熱情好客,泡茶時專(zhuan) 門放上一小勺白糖進去。

  據了解,鬆陽代表性的綠茶,主要是鬆陽銀猴和鬆陽香茶。其中,鬆陽銀猴是當地的自育良種,也是鬆陽茶葉的區域公用品牌,因其幹茶外形“銀綠隱翠、卷曲多毫,猶如深山小猴”而得名,於(yu) 2004年被評為(wei) “浙江省十大名茶”。“茶之業(ye) ”展廳展示了從(cong) 上世紀九十年代到近幾年來鬆陽縣茶產(chan) 業(ye) 獲得的各類榮譽,如全國重點產(chan) 茶縣、中國茶文化之鄉(xiang) 等20多張國字號“金名片”。

  因地製宜,打造茶文化科普窗口

  鬆陽的傳(chuan) 統茶文化,在傳(chuan) 承中創新,不斷豐(feng) 富內(nei) 涵,推動了茶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漫步“茶之旅”展廳,這裏係統地向遊客展示了近幾年鬆陽縣茶旅融合發展的各項成果。

  據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鬆陽高度重視茶葉全產(chan) 業(ye) 鏈協同發展,在提升產(chan) 品附加值方麵做足文章,開發了抹茶、茶植萃化妝品、手工皂、茶葉熏腿、茶葉麵、茶葉餃子、茶爽等20餘(yu) 種深加工產(chan) 品,還有以茶為(wei) 主題的小茶姑娘、茶隱等精品民宿,以及8條精品茶文旅路線。值得一提的是,依托大木山茶葉基地而建的大木山茶園景區,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生態茶園景區。

  

  茶葉麵。鬆陽縣茶葉博物館供圖

  以茶文化為(wei) 核心,近年來,鬆陽縣在求新求變中逐漸發掘出了這一片綠葉的更多價(jia) 值,衍生出了許多茶旅融合發展的新故事。

  在充分挖掘鬆陽本土茶文化、曆史文化及景觀資源的基礎上,鬆陽縣茶葉博物館已成為(wei) 一座集茶史展示、文化交融與(yu) 旅遊體(ti) 驗等於(yu) 一體(ti) 的綜合性茶葉博物館。

  “依托茶葉博物館,我們(men) 創新打造了‘茶葉+學堂’研學新模式,以茶葉知識普及、茶文化禮儀(yi) 、茶皂茶香包製作、采茶製茶等科普內(nei) 容和手動勞作為(wei) 主要內(nei) 容,以景區教師、茶葉專(zhuan) 家授課為(wei) 主要形式,開展了以《探不盡的茶趣》主題係列研學活動50餘(yu) 場。課程內(nei) 容包含《走進茶世界》《茶香滿乾坤》《綠茶手工皂》《炒茶製茶》等理論和實操課程。”鬆陽縣文旅投集團副總經理裘基鵬表示,理論課程以茶葉博物館為(wei) 載體(ti) ,以實地講解的形式介紹茶文化、茶的曆史及發展,讓參與(yu) 研學活動的學生們(men) 能夠深入了解茶的起源及種類。實操部分則主要煆煉學生們(men) 的動手能力和協調能力,讓其充分體(ti) 驗手工勞作的樂(le) 趣及艱辛,激發其熱愛勞動的意識,“希望通過茶葉博物館的研學之旅,讓更多人對茶文化有更加全麵的了解,使其真正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體(ti) 驗沉浸式采茶之樂(le) 。鬆陽縣茶葉博物館供圖

  繁榮發展鄉(xiang) 村文化,是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重要任務。鄉(xiang) 村博物館的從(cong) 無到有,讓鄉(xiang) 土資源得到了更加有效的發掘、保護與(yu) 利用,更在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上發揮了巨大作用。“下一步,我們(men) 計劃圍繞鬆陽縣茶葉博物館,以茶文化為(wei) 核心,再做一些文創產(chan) 品的延伸。同時,在文旅融合方麵,還將通過旅遊線路的規劃提升,使博物館與(yu) 周邊的茶園融合得更加緊密。”裘基鵬表示,希望遊客在這裏不僅(jin) 能夠學習(xi) 到茶葉相關(guan) 知識,還能參與(yu) 手工體(ti) 驗,了解采茶、製茶的過程。

  入選浙江省首批鄉(xiang) 村博物館後,鬆陽縣茶葉博物館讓鬆陽悠久的茶文化更有底氣了,在帶動當地文旅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成了鬆陽又一張拿得出手的文化“金名片”。

  

  博物館研學活動。鬆陽縣茶葉博物館供圖

  在裘基鵬勾勒的藍圖中,鬆陽縣茶葉博物館是一個(ge) 全方位、體(ti) 驗式與(yu) 互動式相結合的現代展館與(yu) 茶文化科普窗口。遊客在參觀、品茗的同時,還可現場觀看、體(ti) 驗茶葉加工過程,欣賞經典的茶藝表演,體(ti) 驗鮮活立體(ti) 的茶文化。“後續我們(men) 還將在茶文化活態傳(chuan) 承等方麵多做工作,聚焦傳(chuan) 統手工製茶的匠心傳(chuan) 承與(yu) 宣傳(chuan) 推廣,助推整個(ge) 鬆陽縣茶產(chan) 業(ye) 的發展。”裘基鵬說。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