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點讚青州市博物館:讓悠久曆史融入市民日常和城市建設
讓悠久曆史融入市民日常和城市建設,山東(dong) 省青州市博物館——
“小”博物館有“大”作為(wei)
本報記者 肖家鑫
圖為(wei) 青州市博物館。資料圖片
核心閱讀
山東(dong) 省青州市博物館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唯一一家縣級綜合性博物館。建館60多年來,青州市博物館不斷創新探索,打開圍牆、開門辦館,提升展陳和服務公眾(zhong) 的水平。同時,依托青州的悠久曆史和文化積澱,形成文旅融合發展的獨特優(you) 勢,更好地講述青州曆史文化故事。
“專(zhuan) 家,您看我這個(ge) 老茶葉罐是真的嗎?”山東(dong) 省青州市博物館文物專(zhuan) 家莊明軍(jun) 拿起放大鏡,仔細端詳後說:“紋飾很漂亮,但這底款明顯不對,初步判斷是贗品。”正值國際博物館日,青州市博物館舉(ju) 行了公益鑒寶活動,引來不少市民參加。
青州市博物館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唯一一家縣級綜合性博物館,館藏各類文物5萬(wan) 餘(yu) 件,包括俗稱“狀元卷”的明萬(wan) 曆二十六年趙秉忠殿試卷、東(dong) 漢“宜子孫”玉璧、龍興(xing) 寺遺址窖藏出土佛教造像等珍貴文物,是青州市的名片和招牌。
“很多本地人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
對於(yu) 市民丁衛東(dong) 來說,青州市博物館充滿著從(cong) 小到大的美好記憶,“我從(cong) 小住博物館附近,媽媽經常帶著我去老館看文物。”
踩著光滑的青石板,沿著丁衛東(dong) 常走的路線,青州市博物館出現在眼前。這是一座仿古的四合院式建築群,簷牙高挑,回廊相連,周圍綠樹環繞,與(yu) 青州古城十分契合。“小時候哪看得懂這些文物,隻記得輕靈的飛簷,還有門口的那兩(liang) 隻大鐵鶴。”丁衛東(dong) 回憶。
後來,丁衛東(dong) 參加了工作,隨著閱曆的增加,小時候博物館在她心中播下的種子發了芽。“最近這十幾年,青州市博物館的名氣越來越大,外地朋友來青州都點名要來這裏,我也在一次次參觀中產(chan) 生了更濃厚的興(xing) 趣。”
2017年,丁衛東(dong) 到國家博物館參觀,看到青州出土的一方商代青銅鉞,講解員細致的講解讓她心生慚愧。“作為(wei) 這件文物的家鄉(xiang) 人,我卻知之甚少,回去一定得把這門課補上。”丁衛東(dong) 暗下決(jue) 心,“去青州市博物館,我會(hui) 把講解員的講解錄下來,查閱資料,反複學習(xi) 。”退休後,丁衛東(dong) 有了更多時間,她和一些誌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讀書(shu) 會(hui) ,定期交流。
去年5月,青州市博物館招聘誌願者,丁衛東(dong) 第一時間報名,並順利成為(wei) 一名誌願講解員。“我希望把青州的曆史文化講給遠道而來的遊客聽,講給更多青州人聽。”她說。
青州市博物館的前身始建於(yu) 1959年,在當地,丁衛東(dong) 的成長經曆是不少青州人的縮影。“青州市博物館是我們(men) 城市的驕傲,是很多本地人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丁衛東(dong) 說。
“想把博物館的種子種進更多人心中”
國際博物館日前夕,青州市博物館宣教部主任張安生一直忙著張羅活動。“現在博物館的工作內(nei) 容,早就和16年前我剛來時不同了。”青州市博物館發展至今,張安生既是見證者,也是參與(yu) 者。
“遊客的品位提高了。”張安生說,他們(men) 提出的問題越來越專(zhuan) 業(ye) 和深入,對講解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更專(zhuan) 業(ye) 的遊客,甚至會(hui) 對展陳的設計提出疑問和建議,這就要求我們(men) 不斷提升展陳和服務水平。”
近年來,青州市博物館先後推出多個(ge) 原創展覽,形成了具有青州地域文化特色的展覽體(ti) 係。基本陳列全麵展示青州自史前文化時期至新中國成立的曆史文化;專(zhuan) 題陳列以龍興(xing) 寺遺址窖藏出土佛教造像、香山漢墓陪葬坑出土文物、青州地區出土石質文物、瓷器為(wei) 代表,集中展示青州曆史文化中的閃光點;臨(lin) 時展覽則突出展示青州明清時期書(shu) 畫特色,定期推出不同專(zhuan) 題、不同類別的書(shu) 畫展覽,還兼具展示現代青州文化藝術風貌的功能,以滿足觀眾(zhong) 的不同文化需求。
2020年以來,青州市博物館還推出“雲(yun) 端看展”等互動活動,講解員轉型為(wei) 傳(chuan) 播青州文化的“網絡主播”,直播活動累計有數百萬(wan) 人次觀看。在張安生看來,如今的博物館,不僅(jin) 要想方設法把遊客引進來,還得走出去。這幾年,青州市博物館先後和市內(nei) 的大中小學建立共建關(guan) 係。“我們(men) 還和中央美術學院合作,開發了研學課程。文物專(zhuan) 家也會(hui) 定期走進校園、社區、鄉(xiang) 村,開展交流活動。”張安生說。
“想把博物館的種子種進更多人心中,就要不斷提高服務公眾(zhong) 的水平。”張安生說。
“探索形成縣級博物館的特色和優(you) 勢”
青州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素有“信美東(dong) 方第一州”“海岱惟青州”的美譽。“青州市博物館的成長,離不開青州這個(ge) 縣級市的發展。”作為(wei) 青州市博物館館長,田立新有著自己觀察和思考。
“作為(wei) 縣級博物館,我們(men) 的發展其實受到一些天然的限製。”田立新說,“比如在人才招引、經費投入等方麵,不能和大博物館比肩。也因此,要和城市融合發展,探索形成縣級博物館的特色和優(you) 勢。”2017年,青州市博物館與(yu) 青州古城、雲(yun) 門山組成的青州古城旅遊區晉升國家5A級旅遊景區。“我們(men) 自此有了兩(liang) 塊金字招牌,一個(ge) 是國家一級館,一個(ge) 是5A級旅遊景區,這在國內(nei) 很少見。”田立新說。
文旅融合發展,成為(wei) 青州市博物館的獨特優(you) 勢。“青州市博物館秉承‘打開圍牆、開門辦館’的宗旨,積極調整定位、轉變觀念、進行了不少實踐和探索。”田立新介紹。
策展時注重遊客的互動感。參觀完“植棨鳴珂——明清青州世家”展覽後,遊客還可以聽聽特色講座“淺談明清時期袍服及其演變”,在感悟青州明清時期的世家大族和家族文化的同時,了解古代服飾與(yu) 當今服裝的傳(chuan) 承與(yu) 創新,並體(ti) 驗傳(chuan) 統手工製作。用多種形式闡釋館藏文物。博物館會(hui) 邀請剪紙、泥塑等非遺傳(chuan) 承人,根據館藏文物和青州文化中的典型元素進行創作,通過陶藝、傳(chuan) 拓等傳(chuan) 統形式進行闡釋,並邀請觀眾(zhong) 互動。此外,開發文創產(chan) 品,讓觀眾(zhong) 把文化帶回家。“我們(men) 以‘狀元卷’為(wei) 基礎開發的文創產(chan) 品,一直是景區最受歡迎的旅遊紀念品之一。”田立新說。
“隨著藏品的不斷增多,博物館的空間開始捉襟見肘,影響展陳設計和規模的提升。”田立新說。2020年3月,青州市博物館新館開工建設,總建築麵積是現館的4倍多。不久的將來,新館會(hui) 矗立於(yu) 這座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成為(wei) 新的地標性建築。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20日 第 12 版)
(責編:鄭浦麗(li) 、邢曼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