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數字化改造 增收有新招(深閱讀·關注數字鄉村建設)

發布時間:2022-05-28 10:06: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農(nong) 民在貴州省威寧縣的江楠育苗中心管理蔬菜苗,大棚內(nei) 的溫度、濕度、光照可通過人工智能係統調控。
  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攝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讓人民群眾(zhong) 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意見》提出,實施數字鄉(xiang) 村戰略,彌合城鄉(xiang) 數字鴻溝。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強調,大力推進數字鄉(xiang) 村建設。

  多年來,各地積極探索,全麵提升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生產(chan) 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高效化、服務便捷化水平。本版今起推出係列報道,關(guan) 注數字鄉(xiang) 村建設帶給老百姓的獲得感。

  ——編 者

  工業(ye) 品下鄉(xiang) ,在家門口簽收新型生產(chan) 工具;漁場信息上“雲(yun) ”,海上養(yang) 殖有了新方式;電商快速發展,農(nong) 產(chan) 品源源不斷出村進城……多地著力探索數字鄉(xiang) 村建設,對采購、生產(chan) 、銷售等環節進行數字化改造,培育新業(ye) 態新模式,助力農(nong) 民增收,進一步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

  農(nong) 機網購 直達家門

  “多虧(kui) 這新裝備,900畝(mu) 小麥的噴灑作業(ye) ,兩(liang) 天就完成了。”在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區張相村東(dong) 南邊的麥田裏,種植大戶鄭森正熟練地操作著無人機。

  受去年秋汛影響,鄭森種植的強筋小麥早期苗情長勢不好,需要噴灑營養(yang) 液。900畝(mu) 小麥,至少要十幾個(ge) 人用半個(ge) 多月時間才能做完。“可以買(mai) 個(ge) 無人機呀,作業(ye) 非常快。”張相村快遞服務站的工作人員侯立軍(jun) 提醒他。

  “下單不到3天,小侯就把無人機送到了我家。”初次網上購買(mai) 農(nong) 機的體(ti) 驗讓鄭森十分驚喜,“以前取快遞得走10多公裏到縣城,個(ge) 頭大點兒(er) 的機械很難運回來,現在直接送到家門口。”

  為(wei) 破解快遞下鄉(xiang) 進村及末端配送難題,南和區分批次在縣(市、區)建設服務中心、鄉(xiang) 鎮建設配送中心、村建設服務站,目前已經實現行政村電子商務全覆蓋。

  得益於(yu) 村快遞服務站的設立,越來越多的村民養(yang) 成了網上購物的習(xi) 慣。“村民會(hui) 在網上買(mai) 電器、家具,買(mai) 小型農(nong) 機,生活越來越便捷。”侯立軍(jun) 說。

  為(wei) 進一步提升村民網購體(ti) 驗、豐(feng) 富農(nong) 村消費內(nei) 容,近年來,南和區通過發放政府補貼、免費配備基本設備等舉(ju) 措,積極引導城區商超、品牌店等通過電商下鄉(xiang) 進村。目前,全區共有8家大型超市、1家百貨商場、14家電器門店、兩(liang) 家家具企業(ye) 提供線上服務。“我們(men) 將研究出台更多鼓勵性措施,進一步暢通工業(ye) 品下鄉(xiang) 的環節,將更多更好的品牌商品銷往農(nong) 村。”南和區發改局副局長武誌敏表示。

  海上牧場 “雲(yun) 上”管理

  從(cong) 枸杞島山頂俯瞰,漁舟穿梭在海麵,養(yang) 殖貽貝的浮子如繁星點點。這裏是嵊泗列島最東(dong) 端,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枸杞鄉(xiang) ,貽貝養(yang) 殖麵積達1.68萬(wan) 畝(mu) 。

  “過去,想養(yang) 好貽貝可不容易咧。台風過後,我們(men) 總要著急下海查看受損情況。”幹斜村貽貝養(yang) 殖大戶袁其國回憶,“桁地大多緊挨著,台風一過經常發生哄搶事件,大家都認為(wei) 貽貝刮到誰家就是誰的。”

  “貽貝養(yang) 殖桁地管理粗放、養(yang) 殖船隻監管難、無序擴張導致品質受損等問題,都影響著枸杞鄉(xiang) 貽貝養(yang) 殖業(ye) 的健康發展。”枸杞鄉(xiang) 養(yang) 殖辦主任羅存國說。

  為(wei) 破解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無序化發展困局,解決(jue) 海上糾紛等難題,2020年,枸杞鄉(xiang) 開始探索“海上牧場”的數字化管理模式。

  “這些密密麻麻的紅色小方框,每個(ge) 代表一戶,點開就可以看到每塊桁地的養(yang) 殖戶、麵積、經緯度等信息。”在貽貝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中心,工作人員應世傑指向大屏幕介紹,這個(ge) 集海水監測、海上監控、無人機航拍、5G傳(chuan) 輸、數據分析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數字化管理平台,賦予養(yang) 殖海區、桁地及漁船等獨一無二的“數字身份證”,實現24小時數字化監管。

  “有了這個(ge) 平台,查看自家養(yang) 殖桁地方便多了。現在台風過後,我都是先來中心看看。”袁其國說。

  去年,枸杞鄉(xiang) 升級了智慧養(yang) 殖的“2.0版本”,對1.68萬(wan) 畝(mu) 養(yang) 殖桁地、782艘養(yang) 殖船隻及591戶養(yang) 殖漁民戶編號、配對,形成一張全新的“數字地圖”,實現養(yang) 殖海區動態監管全覆蓋。去年底,浙江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公布第一批210家數字農(nong) 業(ye) 工廠(含數字農(nong) 場、數字牧場、數字漁場),枸杞鄉(xiang) 數字漁場就在其中。

  “有了各項數據精確指導,之前很多養(yang) 殖難題得到解決(jue) 。2021年全鄉(xiang) 貽貝總產(chan) 值達1.86億(yi) 元,同比增長13.4%。”羅存國說。

  電商進村 特產(chan) 出山

  已過晌午,打印機旁一張張單據連成一片。“這些都是客戶下的單,還有100多單待處理。”貴州省息烽縣永靖鎮立碑村村民鄒建玉說。

  “過去農(nong) 產(chan) 品怎麽(me) 賣?不是挑扁擔,就是打包賣給企業(ye) 。”2015年8月,息烽縣抓住數字經濟發展機遇,以電子商務帶動富民強村。鄒建玉看準機會(hui) 回村發展。

  辦好手續,注冊(ce) 網店,主打酸菜、糍粑、辣椒麵等農(nong) 特產(chan) 品……鄒建玉信心滿滿,不僅(jin) 向親(qin) 戚朋友推薦店鋪,湊資金做起廣告,還根據季節確定主銷產(chan) 品,做足店鋪特色。“政府組織的培訓也幫了忙,讓我少走不少彎路。半年下來,基礎銷售很有起色。”鄒建玉說。

  如今,鄒建玉已經擁有4家網店,平均一天有兩(liang) 三百個(ge) 訂單,年營業(ye) 額超200萬(wan) 元。“政府建有物流分揀中心,統一分揀,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幫助我們(men) 把農(nong) 產(chan) 品賣向全國。”鄒建玉說。

  息烽縣電子商務服務中心主任楊忠華告訴記者,2017年以來,政府請專(zhuan) 業(ye) 公司組織培訓,同時建立完善平台運營、物流配送等電商產(chan) 業(ye) 鏈,助推特產(chan) 出山。

  “我們(men) 還借助大數據,搭建產(chan) 銷對接態勢感知係統,類似於(yu) 市場晴雨表,既掌握全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布局,又能根據市場變化,精準指導生產(chan) 。”楊忠華介紹,依靠優(you) 勢集聚,電商在全縣蓬勃發展。以立碑村為(wei) 例,全村注冊(ce) 電商企業(ye) 最高達到六七十家,網店多達四五百家,年銷售額超4200萬(wan) 元,成為(wei) 省級電子商務示範村培育點。

  作為(wei) 數字鄉(xiang) 村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近年來,貴州省持續推動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發展。據不完全統計,貴州省目前已建成縣級電商運營服務中心79個(ge) ,村級電商服務站點4306個(ge) ,快遞物流實現鄉(xiang) 鎮全覆蓋。

  本期統籌:張佳瑩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15日 04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