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丨城市更新的“南京經驗”:快慢之間看秦淮
馬道街29號民國建築新貌。受訪者供圖
人往哪去,錢從(cong) 哪來?什麽(me) 將被舍棄,什麽(me) 能留下來?這些問題,在新一輪的城市更新試點工作中備受關(guan) 注。
繼去年8月住建部發布“大拆大建”限令後,包括南京在內(nei) 的多個(ge) 城市成為(wei) 全國首批城市更新試點城市。今年4月25日,南京市公布《城市更新試點實施方案》,將圍繞居住類地段、生產(chan) 類建築、公共類空間和三者組合形成的綜合類片區四種類型開展試點。
連續兩(liang) 年,南京市委市政府將城市更新作為(wei) 支持秦淮區發展的“一件大事”。不論小西湖片區的更新模式,還是主城“矽巷”的率先探索,該區已然展現了不少階段性成果。如何在保留“老南京”慢生活的同時,讓“新南京”快速發展,秦淮區的再探索值得期待。
居住類建築更新:把“慢”留給生活
斑駁的磚牆麵,暗紅的老木門……這是64歲的劉永和一家曾居住的老宅——鳴羊裏14號的舊貌。他很早就有了出新的祈盼。
“老房子價(jia) 值在‘老’,問題也出在‘老’上。”在劉永和看來,過去建房缺少設計理念,拿客廳來說,用於(yu) 吃飯就是餐廳,要睡覺又成了臥室,“最讓人心焦的是家裏鬧過白蟻,木梁等部位已是脆弱不堪,雖說老宅是小二樓,但二層根本不敢住人。”
眼前平整的道路、鬱鬱蔥蔥的綠化和臨(lin) 街新開商鋪,三五成群緩步而行的遊人,好一派悠然閑適的景象。“小西湖改出來後,我才發現,那就是我們(men) 向往的樣子。”瞅著居住區的新風貌,劉永和開心不已。
在大部分人的傳(chuan) 統觀念中,出新改造就意味著推倒重來、騰地換人。也正是如此,小西湖片區在最初更新時並不被看好。比如,有“南京記憶文化空間”之稱的老門東(dong) ,在改造中雖然保留文保、曆史建築、古樹古井和街巷,但采取的是先搬遷後改造的方式,以致於(yu) 不少原居民未能回遷。
“2015年謀劃小西湖片區改造時,我們(men) 探索了一種新模式。”南京曆史城區保護建設集團董事長範寧說,這次的改造不再像以往“自上而下”——保留要保護的,拆掉其他建築,搬走原有居民,而是采用了逆向思維、“自下而上”的更新思路,原住民擁有去留以及如何更新改造的選擇權。
於(yu) 是,城市更新的關(guan) 注點從(cong) 建築、街巷轉向了人。彼時,地方政府與(yu) 高校設計專(zhuan) 家和誌願者團隊開展合作,走進居民家中共同商量確定了“自我更新、有機更新、持續更新”的保護新路徑。
家住馬道街39號的許慶老人便是小西湖片區“小尺度、漸進式”更新的受益人之一。在他家的D級危房更新前,參與(yu) 街區規劃設計的東(dong) 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韓冬青曾10多次登門,與(yu) 老人探討房屋改造方案。
“說實話,圖紙我們(men) 是看不懂。我和老伴提出兩(liang) 點:改造後的地磚色澤不能太亮,要好打理;二樓得建個(ge) 露台,要好晾衣服。”讓許慶意外的是,韓教授還點出了屋子存在采光不足、通風不暢的問題,並提供了解決(jue) 方案。
經過多輪商討,許慶的“夢想小屋”很快便動工了。因為(wei) 市區財政各補貼30%的費用,這次翻建,他們(men) 隻出了不到25萬(wan) 元。曆經8個(ge) 月,老兩(liang) 口去年底住上了敞亮一新、功能齊全的居所。
環境在變,許慶老兩(liang) 口愛養(yang) 花、愛散步的習(xi) 慣卻一如往常。“我們(men) 不願被安置他處,除了因為(wei) 根在這裏,還在於(yu) 這裏有習(xi) 慣一輩子的生活節奏,高樓大廈是好,但總是少了一份閑適。”許慶說。
出新後的壹城中心。人民網 馬曉波攝
生產(chan) 類建築更新:把“快”留給發展
對於(yu) 人口密度大、功能承載多、環境容量小的老城區,如何向存量空間要增量價(jia) 值是一種新的期待。在生產(chan) 建築類更新改造方麵,南京鼓勵利用舊廠房、舊倉(cang) 庫、老商業(ye) 、老校區、老舊樓宇改造建設現代公共服務和創新創業(ye) 載體(ti) ,建成一批城市矽巷、創新社區。
壹城中心便是秦淮區通過更新改造實現“逆生長”的老舊樓宇之一。其前身揚子大廈建於(yu) 上世紀九十年代,位於(yu) 南京新街口核心區,早已不符合現階段高品質的辦公需求。
“以前的大樓外立麵是那種馬賽克瓷磚,我們(men) 進行了更換處理,還將辦公區域的窗戶全部改為(wei) 落地玻璃,既能改善內(nei) 部視野,又能提升大樓整體(ti) 外觀。”南京壹城資產(chan) 管理有限公司招商總監戚誠說,老城區寸土寸金,為(wei) 吸引對經濟貢獻更高的總部企業(ye) 落戶,他們(men) 對樓宇從(cong) 內(nei) 而外進行了改造。
戚誠說,過去的揚子大廈沒有明確的產(chan) 業(ye) 定位,不少辦公室在層層轉租後,被分割成很小間的店鋪,零售、美食、美甲、小餐飲充斥其間。以秦淮區打造現代金融格局為(wei) 契機,壹城中心也明確了“金融產(chan) 業(ye) 樓宇”的自身定位。
去年11月,煥然一新的壹城中心正式開園後,包括浙商證券、東(dong) 北證券、華寶證券、香港高山金融內(nei) 地第二總部等12家金融機構先後入駐。“對於(yu) 證券公司,交通是尤其重要的區位因素,我們(men) 有不少業(ye) 務都需要客戶來辦公點‘麵簽’。”華寶證券合規專(zhuan) 員解豔說,他們(men) 從(cong) 郊區搬來後,開戶數量與(yu) 同期相比增長了近10倍。
有著同樣感觸的,還有位於(yu) 秦淮矽巷的一眾(zhong) 企業(ye) 。2018年,秦淮矽巷在南京率先啟航。一批點綴於(yu) 主城的老廠區、老校區、社會(hui) 園區、低效樓宇得以重生。出門有“市井生活”的環境,頗受年輕人歡迎。尋常巷陌間一個(ge) 個(ge) 載體(ti) 探索,凝聚成推動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升級的主陣地。
截至目前,秦淮矽巷19個(ge) 備案載體(ti) 總麵積達57.09萬(wan) 平方米,位列南京第一。秦淮區政府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麵向“十四五”,秦淮矽巷將進一步聚焦空間形象、內(nei) 涵品質、產(chan) 業(ye) 布局、人才引育等方麵,加速拓展秦淮矽巷、創新灣區品牌內(nei) 涵。“既要為(wei) 秦淮產(chan) 業(ye) 轉型與(yu) 提升注入強勁動力,也為(wei) 南京城市更新,主城‘再中心化’探索有益經驗。”他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