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5G快車 走好振興之路(喜看老區新變化)
《人民日報》( 2022年05月17日 第 06 版)
打理40畝(mu) 藍莓園需要多少人?在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馬廟鎮曹坦村,種植大戶李長華一人足矣。
泵房裏,指尖輕觸按鍵,輸入流量,定好時間;大棚中,藍莓無土栽培,連上傳(chuan) 感,細流涓涓。打開手機上的智慧農(nong) 業(ye) 物聯網綜合管理平台,土壤濕度七八分鍾裏從(cong) 30%上升到了44%。李長華3年前種起藍莓,開始嚐到智慧農(nong) 業(ye) 物聯網的甜頭:“葉子發黃、生了蟲害、長勢不好,這些情況都能通過5G物聯網平台遠程監測。”
懷寧縣曾經黃土漫野,土壤偏酸。安徽省農(nong) 科院專(zhuan) 家考察時發現,這裏適宜種植藍莓。於(yu) 是,企業(ye) 帶頭,農(nong) 戶務工,規模種植,精深加工……藍莓樹綠了荒野,縣裏也打造出較為(wei) 完整的藍莓全產(chan) 業(ye) 鏈。目前,懷寧縣20個(ge) 鄉(xiang) 鎮中有19個(ge) 發展起藍莓種植,全縣種植麵積達7萬(wan) 畝(mu) ,集聚8家藍莓深加工企業(ye) 。李長華的大棚連上了5G,數據不僅(jin) 傳(chuan) 輸迅速,還能同步到縣裏的物聯網平台。
走進安徽獨秀山藍莓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車間裏熱火朝天。一顆顆去年采摘的藍莓從(cong) 冷庫中被“喚醒”,剪切、調配,脫水、發酵,僅(jin) 飲料調配車間一條生產(chan) 線,每小時能生產(chan) 3000罐藍莓汁。去年,獨秀山公園開園,山下的藍莓采摘人氣更旺。采摘園、農(nong) 家樂(le) ,一個(ge) 挨一個(ge) 。村民除參與(yu) 藍莓種植、加工外,還吃上了“旅遊飯”。
從(cong) 荒山到青山,再到金山銀山,近年來懷寧縣通過“企業(ye) +農(nong) 戶”“產(chan) 業(ye) +基地”等模式促進藍莓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2021年,全縣藍莓產(chan) 業(ye) 綜合產(chan) 值達40億(yi) 元。據懷寧縣藍莓產(chan) 業(ye) 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張成介紹,全縣將推廣5G物聯網在藍莓產(chan) 業(ye) 上的應用,今年計劃打造智慧藍莓園約8000畝(mu)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