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密織牢就業保障網(評論員觀察)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從(cong) 減輕住房公積金繳存負擔、推動餐飲行業(ye) 加快複蘇等著手綜合施策,幫助中小微企業(ye) 穩崗就業(ye) ;福建省寧德市製定9條扶持措施,從(cong) 助力企業(ye) 穩定崗位、做好企業(ye) 用工服務、兜住困難群眾(zhong) 生活底線3方麵做好援企穩崗穩就業(ye) 工作;江西省南昌市出台10項舉(ju) 措,從(cong) 貸款幫扶、優(you) 化服務、用工對接等方麵為(wei) 就業(ye) 創業(ye) 者提供政策支持,做好就業(ye) 創業(ye) 服務……近段時間以來,各地各部門打出政策“組合拳”,采取更有力舉(ju) 措穩崗促就業(ye) ,為(wei) 穩定和擴大就業(ye) 提供了政策支撐。
穩就業(ye) 事關(guan) 廣大家庭生計,是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的重要支撐。今年一季度,我國就業(ye) 形勢總體(ti) 保持基本穩定。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ye) 285萬(wan) 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26%;全國城鎮調查失業(ye) 率平均值為(wei) 5.5%,與(yu) 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同時也要看到,就業(ye) 麵臨(lin) 著不少困難和挑戰,穩就業(ye) 任務仍然艱巨繁重。從(cong) 就業(ye) 需求看,今年需要就業(ye) 的城鎮新增勞動力約1600萬(wan) 人。從(cong) 崗位供給看,世界經濟的複蘇步履艱難,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還在持續,一些行業(ye) 短期經營壓力較大,部分企業(ye) 用工需求收縮、招工放緩,個(ge) 別行業(ye) 的招聘需求下滑。供需兩(liang) 端的壓力,都對完成全年就業(ye) 目標任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越是麵對挑戰,越要增強攻堅克難的信心和勇氣。應當看到,疫情對經濟的衝(chong) 擊是短期的和局部的,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改變,穩定就業(ye) 的基礎條件也沒有改變。近年來我國經濟結構持續優(you) 化,經濟增長對就業(ye) 的拉動作用增強。同時,無論是做好“六穩”工作還是落實“六保”任務,穩就業(ye) 都被擺在突出位置,獲得了力度空前的政策支持。各地區各部門堅持就業(ye) 優(you) 先,著力減負穩崗擴就業(ye) ,廣大企業(ye) 家、勞動者也拚搏努力,形成了穩就業(ye) 的強大支撐。從(cong) 一季度情況來看,通過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ye) 保險費率政策,為(wei) 企業(ye) 減負347億(yi) 元;向39.3萬(wan) 戶企業(ye) 發放穩崗返還資金15.7億(yi) 元,惠及職工1080萬(wan) 人;向48.7萬(wan) 人次發放技能提升補貼8.3億(yi) 元……就業(ye) 政策提質加力,直接作用於(yu) 市場主體(ti) 和廣大勞動者,對於(yu) 穩就業(ye) 是實實在在的利好。而我國就業(ye) 市場欣欣向榮的新業(ye) 態、不斷拓展的新領域、層出不窮的新崗位,也為(wei) 就業(ye) 增添了新潛力、新韌性。
穩就業(ye) ,關(guan) 鍵在穩企業(ye) 。應該看到,量大麵廣的中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是穩經濟的重要基礎、穩就業(ye) 的主力支撐。當前,相關(guan) 市場主體(ti) 困難增多,有必要加大幫扶力度。從(cong) 推進企業(ye) 在做好疫情防控條件下複工達產(chan) ,到加快落實退稅減稅降費等減負紓困政策,再到加大政策扶持特別是金融扶持,幫助盡可能多的市場主體(ti) 特別是中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挺過難關(guan) ,才能以保市場主體(ti) 穩就業(ye) 。
穩就業(ye) ,保障重點群體(ti) 就業(ye) 是重要方麵。針對就業(ye) 壓力有所加大,應重中之重抓好高校畢業(ye) 生、農(nong) 民工等群體(ti) 就業(ye) 。對高校畢業(ye) 生,有必要擴大就業(ye) 渠道,提供不斷線服務,強化困難幫扶。對農(nong) 民工,有必要加強勞務協作和信息對接,加強勞務品牌建設,拓寬外出務工和就地就近就業(ye) 渠道,推廣以工代賑增加農(nong) 民工就業(ye) 崗位。
穩就業(ye) ,還需要優(you) 化就業(ye) 服務、強化技能培訓。一段時間以來,從(cong) 開展公共就業(ye) 服務活動,到搭建企業(ye) 和勞動者高效對接平台,再到實施“技能中國行動”,都是為(wei) 了促進就業(ye) 供需匹配。精準之處見真章,在精準施策、暖心服務上多下功夫、多出實招,就能不斷提高就業(ye) 供需對接效率。
做好穩就業(ye) 工作是一項係統工程。既關(guan) 注眼下的問題也聚焦長遠的發展,在緩解就業(ye) 總量壓力的同時注重理順就業(ye) 結構,多管齊下、綜合施策,我們(men) 一定能織密織牢就業(ye) 保障網,保持就業(ye) 大局穩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