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電網廣東廣州供電局開展保護生物多樣性主題公益活動
人民網廣州5月23日電 (張晨牧、洪林)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南方電網廣東(dong) 廣州供電局以“綠色電力裝點美好生態”為(wei) 主題,在廣州變電站科普中心開展保護生物多樣性主題公益活動。
活動邀請暨南大學生態環保專(zhuan) 家,廣東(dong) 省攝影家協會(hui) 相關(guan) 人員,和來自天河一小、體(ti) 育東(dong) 小學等學校的親(qin) 子家庭共同參與(yu) ,通過舉(ju) 辦生物攝影作品展、開展科普講座、講述電網員工護鳥故事、親(qin) 手為(wei) 小鳥定製“生命鳥巢”等形式,呼籲公眾(zhong) 尊重生命、自覺保護野生動植物,積極投身生態和環境保護事業(ye) ,倡導健康、綠色的生活方式,用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科普影展聚焦多彩自然
呼籲公眾(zhong) 參與(yu) 保護生物
活動當天,廣州供電局聯合廣東(dong) 攝影家協會(hui) ,在廣州變電站科普中心舉(ju) 辦生物微影展,主要展出廣東(dong) 省女攝影家協會(hui) 副主席孫景梅等知名攝影師的生物攝影作品,和電網人在日常工作中拍攝的保護鳥類照片,並科普廣州常見的特殊鳥類和植物種類。
“原來大自然中還有這麽(me) 多種可愛的小鳥,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來自東(dong) 風東(dong) 路小學的學生認真地觀看攝影作品,眼神中充滿好奇和驚歎。
活動特邀嘉賓、暨南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副院長、博士生導師莫測輝表示:“南方電網公司為(wei) 保護生物多樣性工作做出積極的貢獻,在電力行業(ye) 中是很好的標杆和示範。”
為(wei) 了讓尊重生命、善待動物的理念深入人心,活動還設計“DIY鳥屋”的環節,體(ti) 育東(dong) 小學、天河區第一小學、東(dong) 風東(dong) 小學的6對親(qin) 子家庭走進廣州變電站科普中心,小朋友們(men) 手持畫筆,發揮自己的想象,為(wei) 小鳥定製“綠色家園”,親(qin) 手製作完成一個(ge) 個(ge) 可愛的鳥屋。這些鳥屋將由電網工人安放在周邊的樹上。
數字化手段助力護鳥
生物與(yu) 電網和諧共生
高高的輸電鐵塔常常是鳥類築巢的“寶地”,但是鳥類活動也帶來電力設備腐蝕、電網跳閘等運行風險,因此有很大的安全隱患。如何在保護鳥類的同時,保障電網安全運行,這給廣州供電局帶來了挑戰。
來自廣州供電局的輸電工程師劉薇,在活動現場講述了她工作中保護鳥類的故事。“一開始我們(men) 思路比較簡單,巡線的時候發現小鳥在危險的地方做窩了,我們(men) 就爬上幾十米的鐵塔,然後把鳥窩移動到安全的地方去。”
後來,劉薇和同事們(men) 直接在輸電線路鐵塔上搭建人工鳥窩,建設“生命鳥巢”。開始簡單用鐵絲(si) 做,也用過鋁條,後來還用過竹片、藤條編製,最後發現還是用樹脂做的仿真人工鳥巢最受小鳥歡迎。“看到很多小鳥住進我們(men) 給他們(men) 做的‘回遷房’,就很有成就感。”劉薇自豪地說。截至2022年5月,廣州供電局已經搭建近2000個(ge) 人工鳥巢,鳥巢入住率超過80%,研發的智能護鳥器、新型鳥巢夾取裝置、鳥類築巢引導板等相關(guan) 裝置獲得相關(guan) 專(zhuan) 利近20個(ge) 。
為(wei) 了進一步保護鳥類,廣州供電局開發出了“中國鳥類物種信息檢索網絡數據庫”。該數據庫收錄《中國鳥類分類與(yu) 分布名錄》記載的全部鳥類物種信息和《中國鳥類野外手冊(ce) 》的物種描述、物種特征圖和分布圖,能夠通過大數據技術檢索出不同時間、地點出現的鳥類數據,分析小鳥出沒的習(xi) 性和規律,更加有針對性地開展鳥類保護工作。
通過數字化運維手段,廣州供電局因鳥類導致的線路跳閘次數明顯下降,在保障電網可靠運行的同時,有效降低了企業(ye) 運維成本。
打造綠色低碳電網
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供電力量
作為(wei) 服務廣州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國有骨幹企業(ye) ,廣州供電局積極推動綠色低碳電網建設,在電網規劃、建設、運維中對生態環境采取嚴(yan) 格保護舉(ju) 措,將生物多樣性保護融入企業(ye) 經營全流程,引導利益相關(guan) 方積極開展環境保護、水土保護、生態修複等工作,以持續之道創多樣之美。
“電網規劃建設首先要考慮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廣州電網清潔能源的占比越來越高,目前廣州電網可消納清潔能源占比超過50%。”廣州供電局規劃部項目前期科項目經理李闊介紹,廣州供電局建立完善的生態保護管理體(ti) 係,注重電網建設、運營同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避免和控製項目建設對生態環境、水土保持的影響,有效地保護空氣、水體(ti) 、土地、林草等自然環境資源。
由於(yu) 輸電線路的特殊性,往往需要翻山越嶺,過去工作人員隻能采用徒步方式開展線路運維,免不了對經過地區的生態環境產(chan) 生影響。現在,無人機精細化巡視、紅外測溫、缺陷智能識別、智能監控等技術已被廣泛應用於(yu) 輸電運維中。“利用無人機等智能技術手段對輸電線路進行巡視,能有效減少‘車輪上的排放’,最大限度減少人工作業(ye) 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廣州供電局生技部輸電管理科專(zhuan) 責雷超平說,除了利用新技術開展線路巡維,還在很多特殊地段對線路采取絕緣化處理以保護動植物。
近年來,廣州供電局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深入踐行電網企業(ye) 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使命,積極推動變電站與(yu) 城市發展相融合、相促進,全麵融入、全力服務綠色城市建設。本次公益活動所在地110千伏獵橋變電站,是全國首個(ge) 獲得國際、國內(nei) 綠色建築雙認證的變電站,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貫穿於(yu) 變電站設計、建設、運營的全過程。同時,這裏也是廣州變電站科普中心,采用海綿城市技術、光導無電照明技術、發電玻璃技術等多種先進環保技術,強化綠色低碳理念的運用,以清潔低碳的能源電力助力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未來廣州供電局將全力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加快構建新型電力係統,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用綠色電力裝點美好生態,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ti) ,積極為(wei) 保護生物多樣性貢獻供電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