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台州仙居:“梅協”為梅農帶來好收成

發布時間:2022-05-29 14:00:00來源: 台州日報

  “今年楊梅嚴(yan) 重減產(chan) ,大家有什麽(me) 想法嗎?”“雖然今年減產(chan) ,但是從(cong) 休養(yang) 生息的角度來說,也不一定是壞事。”……近日,台州仙居縣楊梅協會(hui) 全縣30多位會(hui) 長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從(cong) 生產(chan) 、收購包裝與(yu) 銷售、加工、快遞等各個(ge) 環節進行討論。

  仙居縣楊梅協會(hui) 自2019年成立以來,以團結梅農(nong) 、整合資源、提升梅農(nong) 收入為(wei) 中心,每年開展技術培訓、以團隊名義(yi) 參與(yu) 市場議價(jia) 等,楊梅品質提升了,種植銷售成本下降了,仙居楊梅協會(hui) 為(wei) 梅農(nong) 帶來了看得見的收益。

  聚起一盤散沙 共享種植技術

  “仙居楊梅種植戶,散而多,以前沒有專(zhuan) 門的組織將他們(men) 聯係在一起,所以2019年,我們(men) 成立了楊梅協會(hui) 去做梅農(nong) 之間的鏈接者和凝聚劑。”仙居縣楊梅協會(hui) 執行會(hui) 長鄭星華說。

  楊梅協會(hui) 成立後,在各個(ge) 鄉(xiang) 鎮(街道)設立了分會(hui) ,各地的土專(zhuan) 家、楊梅種植大戶成了當地的分會(hui) 長,林國水便是其中一名。

  2022年5月,楊梅由青轉紅。林國水作為(wei) 楊梅協會(hui) 福應街道分會(hui) 的會(hui) 長,走了不少梅農(nong) 家,實地上門送指導。“協會(hui) 是大家相互交流、共同進步的地方,我們(men) 不能藏著掖著,要共享技術。”

  仙居楊梅種植曆史悠久,像林國水這樣的當地土專(zhuan) 家不在少數,僅(jin) 在楊梅協會(hui) 裏,便有四五十人。

  “每個(ge) 鄉(xiang) 鎮都有幾位土專(zhuan) 家,他們(men) 進入協會(hui) 後,便組成技術指導組,成為(wei) 當地的技術指導員,為(wei) 當地的梅農(nong) 進行種植技術上的幫扶。”仙居縣楊梅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王建設說。

  除了讓當地的土專(zhuan) 家為(wei) 梅農(nong) 們(men) 送指導,楊梅協會(hui) 每年還會(hui) 邀請外地的專(zhuan) 家、教授來為(wei) 當地梅農(nong) 上課,講授楊梅種植管理、楊梅銷售等方麵的知識。每次培訓,現場總是座無虛席。截至目前,參加培訓的梅農(nong) 達5000餘(yu) 人次。

  “加入楊梅協會(hui) 之後,不管是剪枝還是凋萎病的防治,我們(men) 都學到了很多,楊梅的產(chan) 量跟質量都有顯著的提升,這個(ge) 平台對我們(men) 來說很有必要,也非常好。”仙居縣設淑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徐培卯說。

  擰成一股繩子 合力降低成本

  一個(ge) 協會(hui) ,能帶來什麽(me) ?如果說技術指導為(wei) 廣大梅農(nong) 帶來了無形的提成,那各類成本的下降則為(wei) 梅農(nong) 們(men) 帶來了實打實的收益。

  “原先一包肥料要220多元,現在我們(men) 通過協會(hui) 團購,隻要200元,一年下來能省不少錢。”王建設說。

  小農(nong) 戶們(men) 沒法談的價(jia) 格,通過協會(hui) 抱團取暖的方式,能與(yu) 生產(chan) 方談了。通過減少中間環節,引入競爭(zheng) 機製,仙居楊梅協會(hui) 在農(nong) 資供應環節為(wei) 梅農(nong) 降低40萬(wan) 元的生產(chan) 成本。

  生產(chan) 之後,便是銷售。楊梅保鮮期短,對運輸要求高,隨之而來的便是不菲的快遞費用。為(wei) 給廣大梅農(nong) 降低銷售成本,仙居楊梅協會(hui) 與(yu) 四家物流企業(ye) 進行會(hui) 商洽談,將其吸引為(wei) 副會(hui) 長單位,要求他們(men) 在網點設置、價(jia) 格上給予梅農(nong) 方便與(yu) 優(you) 惠。

  “幾年下來,我們(men) 通過副會(hui) 長單位對會(hui) 員打折的方式,降低了快遞費用700餘(yu) 萬(wan) 元。”鄭星華表示,此外,協會(hui) 還吸納了該縣農(nong) 行、縣工商銀行等金融機構作為(wei) 副會(hui) 長單位,為(wei) 梅農(nong) 爭(zheng) 取到特定“楊梅貸”,解決(jue) 了貸款難問題,截至目前共為(wei) 梅農(nong) 發放貸款1.5億(yi) 元。

  2022年春季,天氣忽冷忽熱,對楊梅開花、授粉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不少梅農(nong) 愁起了產(chan) 量。在仙居縣楊梅協會(hui) 的微信群中,大家紛紛給出了自家的做法。

  “大棚楊梅受氣候影響小,產(chan) 出的楊梅品質高且果期長,肯定是未來發展方向,大家不妨試一試。”鄭星華的建議,引起了不少群員的反響。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