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大連全力建設“藍色糧倉”

發布時間:2022-05-29 21:57: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遼寧省大連市莊河市海王九島碼頭,漁船隨波搖曳。從(cong) 離島數公裏的空中俯瞰海上,富穀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的深水網箱整齊排列。

  “網箱中養(yang) 殖紅鰭東(dong) 方魨等經濟價(jia) 值高的魚類,它們(men) 的排泄物落入海中,成為(wei) 海螺、螃蟹等海洋生物的餌料,實現了生態環保的循環發展。”大連富穀集團總經理呂偉(wei) 介紹。

  近年來,大連堅持走人海和諧、合作共贏的發展道路,推進海洋牧場建設,全力打造海上“藍色糧倉(cang) ”。

  下網15分鍾,拖行半海裏,這樣一次捕撈就可收獲上千斤扇貝。大連海洋島水產(chan)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將200萬(wan) 畝(mu) 海域按照播苗年份劃分,實現全域輪播輪養(yang) 輪捕輪休的循環發展。該公司技術專(zhuan) 家李春茂介紹,“通過投放人工魚礁、建設海底藻場、苗種增殖放流,海域資源得到養(yang) 護,經濟效益提高,公司年產(chan) 能超2萬(wan) 噸。”

  耕海更要養(yang) 海。大連堅持生態優(you) 先,以海洋牧場建設推動漁業(ye) 從(cong) “獵捕型”向“農(nong) 牧型”轉變。6年來,全市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25處,增殖放流各類苗種180億(yi) 尾以上,帶動輻射海洋牧場麵積超500萬(wan) 畝(mu) 。

  大連鑫玉龍海洋生物種業(ye)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種質車間,工作人員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海參卵發育狀況。“我們(men) 通過雜交選育出抗高溫、耐低鹽的遼參新品種,更好保障可持續發展。”工作人員魏東(dong) 說。

  優(you) 質種質資源是海洋牧場發展的“芯片”。大連緊抓原種守護與(yu) 良種創製,促進“產(chan) 學研用”融合,以獎代補鼓勵水產(chan) 原良種場創建及水產(chan) 新品種認定,已建成國家級、省級水產(chan) 原良種場24家,通過國家認定新品種14個(ge) 。

  在大連海洋大學海上實驗場,科研人員正忙著采集數據。大連海洋大學遼寧省海洋牧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負責人田濤介紹,他們(men) 承擔的海洋牧場生態立體(ti) 開發關(guan) 鍵技術研究與(yu) 示範科技創新基金項目獲得了大連市300萬(wan) 元資金支持。

  科技引領增強發展動力。大連將海洋牧場建設納入科技重大專(zhuan) 項、引進人才計劃,6年來支持涉及海洋牧場建設科研項目14項,累計支持資金超過4500萬(wan) 元;實施涉海科技人才計劃項目27項,累計支持資金1510萬(wan) 元。2021年,全市水產(chan) 品產(chan) 量達240萬(wan) 噸,漁業(ye) 經濟總產(chan) 值超700億(yi) 元;海洋牧場示範區內(nei) 海洋生物資源量增長超30%,主要經濟品種產(chan) 量增長超20%。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