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態增進民生福祉(綠色家園)
圖①:重慶市梁平區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的美景。
劉 輝攝(人民視覺)
圖②:四川廣安市渠江紅灘音樂(le) 公園裏,綠道景色優(you) 美。
遊 青攝(人民視覺)
水鳥在青海湖棲息覓食。
新華社記者 張 軍(jun) 攝
河北張家口市崇禮區的太舞滑雪小鎮綠意盎然。
史自強 馬佳琦攝影報道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在聯合國第一次人類環境會(hui) 議召開50周年之際,中國將“共建清潔美麗(li) 世界”作為(wei) 今年環境日的主題。
“生態興(xing) 則文明興(xing) 。”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傳(chuan) 承中華民族傳(chuan) 統文化、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意願,站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深刻回答了為(wei) 什麽(me) 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麽(me) 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係統形成了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有力指導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
本版聚焦各地藍天、碧水、綠道發生的巨大變化,反映10年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響徹神州大地,良好生態環境成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重要體(ti) 現,綠色日益成為(wei) 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編 者
神州大地,江山如畫,生機勃發。在河北張家口,清新的空氣、如洗的藍天,讓人們(men) 交口稱讚;在青海湖,無垠碧波蕩漾,鳥兒(er) 在湖麵翩躚起舞,發出悅耳鳴唱;在廣東(dong) 廣州市南沙區靈山島,濱水碧道綠意盎然,江麵上白鷺飛翔,人們(men) 紛紛來露營“打卡”……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chan) 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態環境是關(guan) 係黨(dang) 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guan) 係民生的重大社會(hui) 問題。”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提供更多優(you) 質生態產(chan) 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如今,美麗(li) 中國的綠色底色越來越亮麗(li) ,良好生態環境持續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增添福祉。
藍天增多,“氣質”提升
去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率增至87.5%
“如今藍天越來越多,從(cong) 市區遙望西部的太行山,經常清晰可見。”最近河北石家莊市天氣晴好,市民石梓鮮忍不住拿起相機拍照。
藍天白雲(yun) ,民之所盼。河北重工業(ye) 發達,長期以來,能源結構偏煤、產(chan) 業(ye) 結構偏重的局麵帶來了沉重的環境代價(jia) 。2013年,全國10個(ge) 汙染最嚴(yan) 重城市河北占7個(ge) 。
這些年來,河北下決(jue) 心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治理大氣汙染,累計壓減退出粗鋼產(chan) 能1.1億(yi) 噸、焦炭產(chan) 能3869萬(wan) 噸;鋼鐵、焦化等六大重點行業(ye) 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走進位於(yu) 石家莊市井陘礦區的河鋼集團石鋼公司新區,綠意盎然的廠區看不到煙塵、聞不到異味,護坡上的小草和樹苗搖曳起舞,與(yu) 遠處的清涼山交相輝映。
在車間內(nei) ,廢鋼被送進電爐冶煉。“進去是廢鋼,出來是精品,電爐短流程煉鋼,讓廢物變成寶貝。”河鋼集團石鋼公司環保部一級業(ye) 務主管陳文印說,相比過去的長流程煉鋼,電爐短流程煉鋼省去了焦化、燒結、高爐等高排放生產(chan) 環節,可減排75%以上的二氧化硫、顆粒物等汙染物。
“生產(chan) 過程中產(chan) 生的熱能,冬季用來給礦區居民供暖,其他季節用來發電,滿足廠區辦公需要。”河鋼集團石鋼公司設備能源中心一級業(ye) 務主管杜海晶介紹。
聚焦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重點領域,河北打響汙染防治攻堅戰,組織實施秋冬季攻堅、揚塵汙染防治、夏季臭氧會(hui) 戰等32項專(zhuan) 項行動,建成全省統一的大氣環境綜合監管指揮調度平台,全力推進大氣汙染治理。
經過持續攻堅,藍天白雲(yun) 漸成常態。環境監測數據顯示,去年,河北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wei) 38.8微克/立方米,較2013年下降62.7%;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達269天,較2013年增加120天;重汙染天數較2013年減少64天。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以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大氣、水、土壤汙染等突出問題為(wei) 重點,堅持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人民群眾(zhong) 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改善。
堅決(jue) 打贏藍天保衛戰是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中之重。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接續實施,產(chan) 業(ye) 、能源和運輸等結構調整持續推進。截至去年底,全國累計約1.45億(yi) 噸鋼鐵產(chan) 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近10.3億(yi) 千瓦煤電機組實現超低排放。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73.6%。淘汰高排放車輛417萬(wan) 輛。
環境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至去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年均濃度下降25%,重汙染天數下降近四成。去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率達87.5%。空氣質量明顯改善,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碧水增多,顏值日新
去年全國地表水水質優(you) 良斷麵比例增至84.9%
進入5月,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何玉邦和同事們(men) 迎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節。
一些夏候鳥已經陸續飛來,即將迎來繁殖季。何玉邦和同事們(men) 的重要職責是讓候鳥在青海湖安心棲息繁殖。
為(wei) 了保護一湖碧水,青海省大力實施生態專(zhuan) 項建設,推動設立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成立了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青海湖地區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治理持續推進。
“青海湖水體(ti) 麵積及水位連續17年呈遞增趨勢,恢複至20世紀60年代的水平,據測算,相當於(yu) 增加了100個(ge) 西湖的水量。”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旅遊管理處處長陳德輝說,關(guan) 鍵性物種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達到10.85萬(wan) 噸,旗艦物種普氏原羚種群數量由上世紀90年代的不足300隻,增加到去年的2800餘(yu) 隻。
生態轉好,青海湖顏值升高,環湖牧民的日子也更美了。
精致的氆氌毯、雕花的方茶幾、濃香的奶茶味……走進位於(yu) 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黑馬河鎮紮西牧場的小木屋裏,濃鬱的民族特色撲麵而來。
紮西牧場如今已有十幾間客房。“政府給咱配了垃圾分類桶、廢水儲(chu) 存池、環保用具,還免費提供技能培訓,保護生態、提高收入,哪樣都沒耽誤!”牧場主人紮西南傑說。
守護好生態,日子美起來。在青海湖畔,自駕遊、騎行遊、徒步遊紅紅火火,觀光、研學、民俗體(ti) 驗等生態旅遊產(chan) 品深受青睞,牧民們(men) 經營民宿、農(nong) 家樂(le) ,鄉(xiang) 村旅遊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達2萬(wan) 餘(yu) 人。
保護水生態,改善水環境。許多河湖重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美景。
夏日的白洋澱,水麵波光粼粼,蘆葦搖曳生姿。
“這幾年,水質越來越好,一年上一個(ge) 台階!白洋澱水質2017年是劣Ⅴ類,通過下大力氣治理,去年澱區水質達到Ⅲ類,為(wei) 10年來最好水平。”河北雄安新區管委會(hui) 生態環境局安新縣分局環境監測站站長劉冬梅倍感振奮。作為(wei) 一名土生土長的白洋澱人,她見證了家鄉(xiang) 的巨大變化。
今年4月,京杭大運河百年來首次全線通水。今年5月,永定河自1996年斷流以來首次春季全線通水,實現了與(yu) 京杭大運河的“世紀交匯”,出現近百年來首次“兩(liang) 水匯合”的景象。
如今,坐火車或汽車由南向北奔行華北平原,人們(men) 看到,一些曾經多年幹涸的河流已碧波湧動。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紮實推進碧水保衛戰,全麵實施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建立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機製,加大長江入河排汙口監測、溯源、整治力度,組織完成黃河幹流上遊和中遊部分河段排汙口排查工作。紮實開展城市黑臭水體(ti) 整治。累計劃定鄉(xiang) 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1.9萬(wan) 多個(ge) 。
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穩步改善。去年,地表水Ⅰ—Ⅲ類水質斷麵比例上升至84.9%,劣Ⅴ類水質斷麵比例下降至1.2%。長江流域、珠江流域等水質持續為(wei) 優(you) ,黃河流域水質明顯改善,淮河流域、遼河流域水質由輕度汙染改善為(wei) 良好。近岸海域水質優(you) 良比例上升至81.3%。
綠地增多,生活愜意
截至去年底全國已建設綠道8萬(wan) 多公裏
廣東(dong) 廣州市南沙區靈山島上有一條臨(lin) 水的島尖碧道。
靈山島尖碧道突出“綠色生態、低碳節能、智慧城市、嶺南特色”等特點。“在水舞廣場的生態堤可以看到新型生態護坡結構技術,既能承受海浪淘刷,又能種植綠植。”明珠灣管理局總工程師梁睿中介紹,這裏還采用多級景觀消浪平台技術等,把單一城市防洪工程與(yu) 城市景觀建設、濱海旅遊休閑等基礎設施建設相融合。
碧道沿途點綴了瀑布廣場、濱江濕地藝術棧道等景點,風景怡人。
“今年‘五一’期間特別火爆,天氣好的時候,河濱沿岸帶一天有3萬(wan) 多遊客。”南沙區水務局副局長曾玉波說,近幾個(ge) 月來,每逢節假日,都有不少市民來遊玩。
許多市民在碧道露營,親(qin) 近自然。露營愛好者石健卿是這裏的常客,在他看來,碧道景色優(you) 美、生態環境好、服務設施配套完善,非常適合露營。
一條藍色慢步道沿河岸蜿蜒而上,岸邊榕樹鬱鬱蔥蔥,藍花楹盛放。騎行者穿行來往,散步者三五成群……濱河碧道的建設,不僅(jin) 創建了人與(yu) 自然和諧的活動空間,還打通了交通堵點,人們(men) 出行更為(wei) 順暢。
“這裏位於(yu) 南崗河中遊位置,之前河岸兩(liang) 邊是不通的,下遊的市民要到上遊去上班,隻能繞好大一圈。”黃埔區河長辦高級工程師高大康說,沿河碧道修建後,市民可以沿著河騎自行車,20分鍾就能從(cong) 下遊到上遊,而且沿途風景優(you) 美。
美麗(li) 碧道成為(wei) 廣東(dong) 一張靚麗(li) 的生態名片。截至去年底,全省累計建成碧道2900公裏,水草豐(feng) 美、白鷺成群的景象越來越多。
“碧道建設順應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態環境和公共休閑空間的需要,成為(wei) 城鄉(xiang) 居民休閑、鍛煉、通勤的健康之道、生態廊道、休閑驛道、文化漫道。”廣東(dong) 省河長辦相關(guan) 負責人說。
在全國各地,隨著綠色空間不斷增多,人們(men) 更愜意地享受綠色休閑慢生活。
海鷗、江水、藍天、綠樹……上海楊浦濱江位於(yu) 黃浦江岸線東(dong) 端,這裏曾是機器轟鳴的企業(ye) 集聚地,如今成為(wei) 有曆史厚度、有城市溫度的濱水公共空間。
近年來,上海市推動黃浦江濱江岸線轉型,楊浦濱江逐漸從(cong) 以工廠倉(cang) 庫為(wei) 主的生產(chan) 岸線轉型為(wei) 以公園綠地為(wei) 主的生活岸線、生態岸線、景觀岸線,昔日的工業(ye) “鏽帶”變成了生活“秀帶”,為(wei) 城市增添了一道亮麗(li) 風景線。
浙江淳安縣千島湖畔,綿延150公裏的環湖綠道風景怡人;福建福州市郊野公園,約20公裏長的慢行步道可以賞景,可以開展“智慧運動”;四川成都市大大小小的公園、社區,綠道遍布,綠意鋪展……
近年來,為(wei) 滿足群眾(zhong) 休閑、運動、綠色出行需要,很多地方規劃建設了綠道、碧道、健步道等慢行係統。中辦、國辦印發關(guan) 於(yu) 推動城鄉(xiang) 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提出,科學製定城市慢行係統規劃,因地製宜建設自行車專(zhuan) 用道和綠道。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全國已建設綠道8萬(wan) 餘(yu) 公裏。截至2020年底,全國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8.24%,人均公園綠地麵積達到14.78平方米。
綠色休閑空間增加,讓人們(men) 的生活更健康、更有品質。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05日 06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