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山東濟南:一個“窗口”讓農民工華麗轉身

發布時間:2022-06-10 16:42:00來源: 人民網-山東頻道

  “我現在已經融入這個(ge) 城市,成為(wei) 其中的一分子,並為(wei) 城市發展貢獻著微薄之力。” 全國優(you) 秀農(nong) 民工張海燕是濟南超意興(xing) 餐飲有限公司倉(cang) 儲(chu) 物流中心主任,從(cong) 曾經的打工妹,到現在的企業(ye) 中層幹部,她說,要感謝濟南這座城市的包容與(yu) 溫暖。

  

  2013年11月27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在濟南市外來務工人員綜合服務中心同從(cong) 事家政服務的“陽光大姐”交流。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2013年11月27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山東(dong) 考察時來到濟南市外來務工人員(農(nong) 民工)綜合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濟南市農(nong) 民工服務中心),了解當地政府為(wei) 外來務工人員提供一攬子服務、幫助農(nong) 民工融入城市等情況。他同窗口單位工作人員和前來辦事的農(nong) 民工親(qin) 切交談,了解為(wei) 農(nong) 民工的服務有哪些項目,農(nong) 民工工作穩不穩定、收入是不是在增長、有沒有自己的房子住、孩子上學問題解決(jue) 得怎麽(me) 樣,叮囑當地幹部把涉及農(nong) 民工的政策落實好,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當時,一直懷揣入黨(dang) 想法的張海燕來到服務中心的“黨(dang) 群管理”窗口谘詢入黨(dang) 的政策及手續,正巧遇到前來視察工作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

  張海燕回到單位後,很快提交了入黨(dang) 申請書(shu) ,並以黨(dang) 員的標準,在工作、生活各方麵嚴(yan) 格要求自己。2016年,她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

  探索創新農(nong) 民工黨(dang) 建工作新模式 流動黨(dang) 支部就是“家”

  8年來,濟南市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囑托,重點圍繞加強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解決(jue) 後顧之憂、職業(ye) 技能培訓等,用心用情用力為(wei) 農(nong) 民工服務,積極推動農(nong) 民工融入城市、共享城市發展成果。

  

  濟南市外來務工人員(農(nong) 民工)綜合服務中心一樓綜合服務大廳。人民網宋翠攝

  “政府引導公司設立了工友黨(dang) 員驛家,讓我們(men) 流動黨(dang) 員找到組織,我對濟南更有歸屬感了。” 中建八局第二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八局二公司)農(nong) 民工黨(dang) 員王立富高興(xing) 地說。

  2014年9月,濟南市在全國率先成立農(nong) 民工工作委員會(hui) ,辦公室設在農(nong) 民工服務中心,專(zhuan) 門負責農(nong) 民工領域黨(dang) 建和農(nong) 民工服務工作。由此,當地創建了市農(nong) 民工黨(dang) 工委抓總、行業(ye) 主管部門黨(dang) 組織具體(ti) 負責的農(nong) 民工黨(dang) 建工作體(ti) 係,對農(nong) 民工黨(dang) 員流入、流出地雙向用力兩(liang) 頭共管,基本實現農(nong) 民工黨(dang) 員“離鄉(xiang) 不離黨(dang) ,流動不流失”。

  中建八局二公司設立了12個(ge) “工友黨(dang) 員驛家”臨(lin) 時黨(dang) 支部,以“紅板房故事會(hui) ”“黨(dang) 史火炬手”等多元形式,開展黨(dang) 內(nei) 組織生活。

  “黨(dang) 的組織就是黨(dang) 員的家,有家就有依靠。” 王立富說,現在他有了“家”的歸屬感。據了解,2014年以來,濟南市近5000名農(nong) 民工遞交入黨(dang) 申請書(shu) ,濟南市農(nong) 民工黨(dang) 工委發展農(nong) 民工黨(dang) 員近500人,實名登記20662名農(nong) 民工黨(dang) 員。2021年6月,40名優(you) 秀農(nong) 民工黨(dang) 員和10個(ge) 先進農(nong) 民工基層黨(dang) 組織受到了隆重表彰,農(nong) 民工黨(dang) 員的榮譽感和幸福感滿滿,“進了濟南門,就是濟南人”實至名歸。

  近年來,濟南市農(nong) 民工黨(dang) 工委不斷探索創新農(nong) 民工黨(dang) 建工作新模式,大力開展“當先鋒、做模範、我為(wei) 泉城做貢獻”等係列活動,鼓勵農(nong) 民工黨(dang) 員爭(zheng) 先創優(you) 、幹事創業(ye) 。

  2020年年初,張海燕主動參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誌願服務,為(wei) 50多個(ge) 點位抗疫工作人員提供配餐服務,展現了當代農(nong) 民工黨(dang) 員的責任擔當和時代風采。今年,她光榮當選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山東(dong) 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hui) 代表。

  

  一位農(nong) 民工朋友在窗口谘詢。人民網宋翠攝

  提供一站式精細化服務 解後顧之憂

  “我在濟南結婚、買(mai) 房、生孩子,雖然戶口不在濟南,但是和濟南人沒有兩(liang) 樣。” 張海燕對當下的生活非常知足。她認為(wei) ,最讓外來務工人員擔心的子女上學問題,已得到了解決(jue) 。去年,她有兩(liang) 位同事的孩子,從(cong) 老家順利轉到濟南的中小學上學,步行到家十幾分鍾路程。

  “我們(men) 為(wei) 農(nong) 民工提供一站式精細化服務,涵蓋就業(ye) 指導、崗位推薦、職業(ye) 培訓、社會(hui) 保障、勞動維權等方方麵麵。” 濟南市委農(nong) 民工工作委員會(hui) 辦公室主任、市公共就業(ye) 服務中心副主任張蕾說,圍繞農(nong) 民工所急、所需、所盼,濟南市梳理出了農(nong) 民工融入城市麵臨(lin) 的就業(ye) 、住房、就醫、上學等“十難”問題,先後出台120餘(yu) 項政策措施,推進10項改革,“十難”變成了“十不難”。

  2014年起,濟南逐步取消農(nong) 民工子女定點學校,所有公辦學校向農(nong) 民工子女開放,隨遷子女接受義(yi) 務教育納入全市義(yi) 務教育經費保障範圍。

  “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樣的教育,簡直是不敢想象,濟南做到了。”張海燕說,自己的兒(er) 子明年就要上小學了,她一點都不擔憂。

  為(wei) 滿足不斷增長的農(nong) 民工隨遷子女教育需求,濟南市提前謀劃,精準編製基礎教育設施建設規劃,2017年至2021年年底,全市累計完工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幼兒(er) 園635所,新增學位40.6萬(wan) 個(ge) ,化解141個(ge) 居民小區入園、入學矛盾,有效緩解“上學難”問題。

  截至目前,濟南接收義(yi) 務教育階段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近22萬(wan) 人、學前教育階段6.3萬(wan) 餘(yu) 名幼兒(er) ,實現了“應上盡上”,滿足了群眾(zhong) 對入學入園的多樣需求。

  為(wei) 有效解決(jue) 農(nong) 民工“安家難”,2012年,濟南在山東(dong) 率先將農(nong) 民工納入公租房保障範圍;2019年年底,給予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最高每月每平方米23元的租賃住房補貼;2020年6月,深化戶籍製度改革,全麵放開落戶政策。

  “我每個(ge) 月有690元錢的租賃住房補貼。” 山東(dong) 玖昱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的農(nong) 民工塵鋒興(xing) 奮地表示,有了這筆錢,他可以更換條件好一些的租住房,也可以改善居住環境,政府的這一舉(ju) 措,讓他倍感溫暖,在濟南工作也更有勁頭了。

  為(wei) 幫助農(nong) 民工盡快融入城市,除市級農(nong) 民工綜合服務中心外,濟南還在各縣區及146個(ge) 街鎮、5229個(ge) 村居和260個(ge) 較大的行業(ye) 、企業(ye) (工地)建立農(nong) 民工服務中心平台和窗口站點,形成五級服務體(ti) 係,覆蓋全體(ti) 農(nong) 民工。

  

  全國優(you) 秀農(nong) 民工張海燕在公司倉(cang) 儲(chu) 物流中心搬運物品。人民網宋翠攝

  推動職業(ye) 技能提升 長本領添技能幸福指數滿滿

  “通過技能培訓,我更專(zhuan) 業(ye) 了,收入也高了。” 劉朝英是濟南陽光大姐服務公司(以下簡稱濟南陽光大姐)的高級家政服務員,通過公司係統專(zhuan) 業(ye) 的家政服務員培訓,她陸續考取了中式烹調師、育嬰師、養(yang) 老護理員、保健按摩師等12本資格證書(shu) ,深受客戶歡迎。

  近年來,濟南實施大規模職業(ye) 技能培訓行動,將農(nong) 民工納入終身職業(ye) 培訓體(ti) 係,推動職業(ye) 培訓進鄉(xiang) 村、技能培訓進企業(ye) ,為(wei) 農(nong) 民工及時提供職業(ye) 技能鑒定(考核)服務。

  濟南市農(nong) 民工服務中心在二樓設立了職業(ye) 培訓教室,為(wei) 有需求的企業(ye) 和農(nong) 民工進行專(zhuan) 業(ye) 技能提升培訓。支持濟南陽光大姐設立職業(ye) 技能培訓學校,定期對公司和有需求的外來務工人員進行家政培訓。該公司還將分支機構、培訓學校、標準模式向全國各地區輸出,形成了人才鏈、標準鏈、服務鏈、產(chan) 業(ye) 鏈,構建起家政服務生態圈。

  濟南陽光大姐的高級家政服務員秦翠慧,經過公司培訓後,成為(wei) 了行業(ye) 技術能手,先後獲“山東(dong) 省家庭服務業(ye) 職業(ye) 技能大賽一等獎”“山東(dong) 省家庭服務明星”“山東(dong) 省技術能手”“山東(dong) 省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還入了黨(dang) 。

  

  經過專(zhuan) 業(ye) 培訓,秦翠慧成為(wei) 了行業(ye) 技術能手,獲多項榮譽。圖為(wei) 工作中的秦翠慧。濟南市人社局供圖

  “濟南市農(nong) 民工服務中心,是濟南對外來務工人員開設的一個(ge) 服務窗口,這個(ge) 窗口,為(wei) 他們(men) ‘華麗(li) 轉身’提供一條鏈服務。”張蕾自豪地表示,他們(men) 正在相繼融入濟南這個(ge) 大家庭,成為(wei) 其中的一員,在各自不同的崗位上,為(wei) 城市發展發揮著光和熱。

  “是濟南包容了我們(men) ,接納了我們(men) ,才給了我們(men) 安心工作、踏實創業(ye) 的底氣和勇氣。”張海燕說,像她一樣在濟南的無數農(nong) 民工朋友,幸福指數滿滿,工作激情滿滿。

  據統計,目前,濟南市有210多萬(wan) 名農(nong) 民工,分布在城市建設、環境衛生、家政服務、城市管理等各行各業(ye) ,他們(men) 共同為(wei) 濟南的建設發展出了力、流了汗,不僅(jin) 是城市繁榮的重要參與(yu) 者,也是社會(hui) 進步的重要推動者。

  (責編:鄭浦麗(li) 、邢曼華)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