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河北井陘:古村新韻 留住鄉愁

發布時間:2022-06-13 11:20:00來源: 河北日報

  日前,2022年傳(chuan) 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縣(市、區)名單公布,河北省井陘縣入選

  古村新韻 留住鄉(xiang) 愁

於(yu) 家鄉(xiang) 於(yu) 家村清涼閣。井陘縣住建局供圖

  “我思念故鄉(xiang) 的小河,還有小路上趕集的牛車……”傳(chuan) 統村落,承載著人們(men) 綿長的情思鄉(xiang) 愁,蘊藏著豐(feng) 富的曆史信息和文化景觀。日前,住建部、財政部印發通知,正式公布2022年全國傳(chuan) 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縣(市、區)名單。井陘作為(wei) 河北省唯一入選的縣域,近年來,井陘縣傳(chuan) 統村落保護、利用力度空前,成效顯著,不僅(jin) 留住了最美鄉(xiang) 愁,更激發出鄉(xiang) 村發展新活力。

  古村新韻,文脈悠悠

  初夏時節,行駛在井陘大地上,一路美景映入眼簾——起伏連綿的山巒,寬闊順暢的馬路,綠意朦朧的梯田,古香古色的傳(chuan) 統村落,讓人流連忘返。走進井陘縣南障城鎮的大山深處,大梁江這個(ge) 曆經千年風雨用石頭築起的神秘古堡,處處都會(hui) 讓你記起悠遠的鄉(xiang) 愁……

  在井陘,還有很多像大梁江這樣的曆史文化名村,呂家村、梁家村、宋古城等,一個(ge) 個(ge) 散落在井陘鄉(xiang) 間的傳(chuan) 統村落,是鐫刻在太行山上的曆史印記,也是歲月留給井陘的寶貴文化遺產(chan) 。“我縣地處山區,隋唐至明清時期的傳(chuan) 統村落格局及其曆史遺存完整保留,國家級傳(chuan) 統村落數量居河北省首位。”井陘縣住建局局長李會(hui) 平介紹,全縣千年以上的行政村共73個(ge) ,500年以上有147個(ge) ,擁有國家級傳(chuan) 統村落44個(ge) ,具有很強的示範性。

  深山古陘,古村古宅,古樹古刹……井陘傳(chuan) 統古村落根據所處山勢變化可劃分為(wei) 四麵環山、背山麵水等多種形式,一座座古村落展示著農(nong) 耕文明的輝煌,充盈著純樸厚重的氣質。

  “傳(chuan) 統村落分布較為(wei) 集中,這是入選2022年傳(chuan) 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縣的重要原因。”李會(hui) 平說,井陘44個(ge) 國家級傳(chuan) 統村落有26個(ge) 集中分布在縣域中部的天長鎮、於(yu) 家鄉(xiang) 、秀林鎮、南障城鎮4個(ge) 鄉(xiang) 鎮。一條旅遊公路將古村落串聯起來,在沿線傳(chuan) 統村落地段設立觀景台、山居民宿等特色場所,奠定了傳(chuan) 統村落及周邊地區集中連片的發展基礎。

  井陘先民在留下一座又一座古村落的同時,也傳(chuan) 承下來了十分豐(feng) 富的文化資源。這裏有4家國保單位、17家省保單位,4項國家級非遺項目、32項省級非遺項目。省非遺保護中心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井陘窯遺址、蒼岩山福慶寺、秦皇古驛道,井陘拉花、南張井老虎火、桃林坪花臉社火等豐(feng) 厚的曆史積澱和文脈傳(chuan) 承,讓井陘縣先後獲得“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ang) ”“中國廟會(hui) 文化之鄉(xiang) ”“中國拉花藝術之鄉(xiang) ”等,也使得這裏的傳(chuan) 統村落成為(wei) 華北地區和太行山區古村落的典型代表。

  拯救“老屋”,激活村落

  “村連幽徑拖青黛,門瞰群山擁翠微。”井陘縣天長鎮北關(guan) 村,不僅(jin) 是一處隱藏於(yu) 太行山深處的傳(chuan) 統村落,更是一座千年古城。唐家堖古墓群、玉峰山寺、府君廟戲樓等文保單位是其厚重底蘊的體(ti) 現。憑借這些,2016年北關(guan) 村入選第四批中國傳(chuan) 統村落名錄。

  近年來,在上級文物部門的支持下,北關(guan) 村按照“修舊如舊”原則,對古戲台、古建院落實施文物本體(ti) 修複,通過更換瓦片、欄杆,修複牆麵、門窗等,使古村重煥生機。“一座座古建築被修繕,既保存了村莊原有風貌,又發展起了新興(xing) 業(ye) 態。”北關(guan)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解風霞說,目前他們(men) 在完整保護曆史遺跡的前提下,著手規劃宋朝風情的商業(ye) 步行街區,有效激發傳(chuan) 統村落的活力,為(wei) 傳(chuan) 統村落的保護與(yu) 可持續發展打下重要基礎。

  北關(guan) 村傳(chuan) 統村落的保護,隻是井陘縣一個(ge) 縮影。2016年以來,國家文物局支持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hui) 實施的傳(chuan) 統村落保護公益項目——“拯救老屋行動”在各地推進。為(wei) 更好地保護傳(chuan) 統村落中的古建、文物,井陘縣在各鄉(xiang) 鎮選出有一定文物知識、責任心強的人,建立了文保員隊伍,組織鄉(xiang) 鎮文物負責人、文化站長、文保員參加文物法律、業(ye) 務方麵的培訓,提升文物保護意識與(yu) 能力,建立傳(chuan) 統村落保護與(yu) 發展問題台賬,對古建消防、文物隱患、文物保存等情況進行摸底,積極做好專(zhuan) 項檢查,減少文物安全隱患。

  “在充分進行古村落現狀調查,對建築年代、建築風貌和建築質量等因素綜合判定的基礎上,我們(men) 探索出了‘保存、保護、整飭、更新’四種傳(chuan) 統村落保護模式。”井陘縣文保所工作人員康金喜說,該模式即保存建築原樣,保護建築原有風貌,對建築立麵和形體(ti) 上不符合曆史風貌的部分進行強製性整飭,對影響傳(chuan) 統建築風貌較大的建築進行更新。

  此外,井陘縣編製《傳(chuan) 統村落片區保護規劃》等,探索實施了以名鎮名村和傳(chuan) 統村落為(wei) 主的“連片保護工程”,被評為(wei) 全國第一個(ge) 中國傳(chuan) 統村落保護區;建立線上展示平台,通過拍攝專(zhuan) 題片、印製書(shu) 籍畫冊(ce) 、製定村規民約等方式,激發村民自發參與(yu) 保護的積極性;統籌中央、省級補助資金和美麗(li) 鄉(xiang) 村資金、社會(hui) 資本等7億(yi) 多元。一係列舉(ju) 措讓傳(chuan) 統村落煥發新生,為(wei) 研究古代社會(hui) 、思想、文化、民俗風情等留住了曆史根脈。

  鄉(xiang) 村“網紅”,助力振興(xing)

  一座座民居古樸靜美,一曲曲戲劇悠揚悅耳……這是當下井陘很多古村落的真實情況。傳(chuan) 統村落保護,不僅(jin) 注重保護好古村外觀,也在內(nei) 涵的深挖上下功夫,讓村子真正“活”起來,讓過去無人問津的古村落,變身旅遊“網紅村”,吸引眾(zhong) 多遊客前來。

  在井陘,有一條旅遊環路,它猶如一條飄動的玉帶,將該縣秀林鎮、天長鎮、於(yu) 家鄉(xiang) 、南障城鎮的26個(ge) 古村落串珠成線,形成了“一帶三舍串九景,寄鄉(xiang) 情山居,憶梯田農(nong) 耕,觀山石林翠”的獨特景觀,當地群眾(zhong) 親(qin) 切地稱這條公路為(wei) 井陘太行“天路”。

  井陘縣南障城鎮呂家村就是這條“天路”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我們(men) 村村民全都姓呂,姓氏文化是我們(men) 這裏最大的特點,呂玉峰院和呂俊庭院等建築都是這一文化的體(ti) 現。”呂家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呂軍(jun) 介紹,目前,依托姓氏文化、閑置民居等,村子經營起了民宿,並以石村街巷、石頭老宅為(wei) 真實布景,打造寫(xie) 生基地、影視基地,遊客住宿體(ti) 驗文化,村民收房租、當“管家”,吃上了“旅遊飯”。

  一路山水美景、一路民俗風情、一路訪古探幽……井陘太行“天路”已成為(wei) 一條致富之路,為(wei) 傳(chuan) 統村落保護、描繪“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xiang) 愁”的美好畫卷添上了濃重的一筆。

  拯救、保護、利用,讓古村落平添“新資源”。如今,井陘縣以“傳(chuan) 統村落集中連片整體(ti) 發展”為(wei) 引擎,構建天路民俗風情體(ti) 驗帶、綿河古韻文化旅遊帶等,並結合各傳(chuan) 統村落資源稟賦,分類保護利用,打造“有文化、有故事”的特色旅遊片區,不斷促進曆史建築的活化利用和縣域傳(chuan) 統村落及鄉(xiang) 村地區整體(ti) 發展。

  “微觀層麵,我們(men) 還全麵深化改革,努力探索‘多類型’的傳(chuan) 統建築活化利用方式。”李會(hui) 平介紹,通過加強建設特色民宿,展現村莊的山居風情;根據傳(chuan) 統建築空間結構特點,細化古村落餐飲、住宿、體(ti) 驗等功能;采用傳(chuan) 統村落原有的石雕、農(nong) 耕器具,開發文化旅遊生活用品;將民俗戲曲與(yu) 現代服務相結合,構建新型古村生活元素等。

  “古”與(yu) “新”的結合,一個(ge) 個(ge) 古村落,正以其獨有的北方民俗文化特色,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強勁動力。(記者史曉多)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