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聰明才智在田間地頭湧動(傾聽)
核心閱讀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推動鄉(xiang) 村人才振興(xing) ,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支撐”“激勵各類人才在農(nong) 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強大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隊伍”。近年來,各地做出了有益探索,下大力氣培養(yang) 、引進、用好人才,吸引各類人才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建功立業(ye) 。聰明才智和創造活力在田間地頭湧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美麗(li) 畫卷徐徐鋪展。
人才興(xing) 則事業(ye) 興(xing) ,人才強則鄉(xiang) 村強。如何讓鄉(xiang) 村致富能人打開視野、增長才能?如何讓願意留在鄉(xiang) 村、建設家鄉(xiang) 的人留得安心?如何讓願意返鄉(xiang) 創業(ye) 、回報鄉(xiang) 村的人更有信心?本報記者深入一線,記錄各地鄉(xiang) 村的實踐探索和鄉(xiang) 村人才的前行腳步。
致富帶頭人——
本領恐慌?他們(men) 去了沿海地區學習(xi) 經驗
“花枝山產(chan) 茶區沒有工業(ye) 汙染,你們(men) 看,這碗幹茶翠綠翠綠的……”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屯堡鄉(xiang) 花枝山村直播間裏,34歲的鄧玲對著鏡頭,熟練地衝(chong) 泡茶葉,表演茶藝。
“采摘幼嫩芽葉,用傳(chuan) 統工藝製成恩施玉露,我們(men) 茶葉品質不錯。”花枝山生態農(nong) 業(ye)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小英介紹,花枝山茶以前主要在線下銷售,名氣不夠響,隻有本地人知道。
2020年7月,聽說恩施州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要組織創業(ye) 致富帶頭人到浙江杭州參加培訓,劉小英趕忙報了名。在杭州,她從(cong) 浙江大學教授那裏學到不少營銷知識,當地直播帶貨搞得風生水起,給她留下深刻印象。
後來,在杭州市相關(guan) 部門的幫助下,包括鄧玲在內(nei) 的20多名農(nong) 民在村裏接受了為(wei) 期兩(liang) 周的直播培訓。來自杭州的網紅主播團隊和知名電商企業(ye) 負責人手把手教學,“如何拍攝視頻、如何與(yu) 客戶互動……授課內(nei) 容豐(feng) 富,幹貨滿滿。”說幹就幹,鄧玲領銜的直播團隊開始一場接一場做直播。“去年,花枝山茶的線上銷售額漲了3倍呢!”劉小英說。
致富帶頭人忙個(ge) 不停,村兩(liang) 委幹部也沒閑著。2020年9月,花枝山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譚寶來到杭州市臨(lin) 安區新峰村掛職。譚寶能“走出去”學習(xi) ,得益於(yu) 恩施州委組織部與(yu) 杭州市委組織部的溝通對接。恩施州選派了90名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分赴杭州市7個(ge) 區縣、26個(ge) 鄉(xiang) 鎮(街道)、45個(ge) 村學習(xi) ,拓展村幹部培訓模式,切實提升抓黨(dang) 建、抓發展、抓治理的能力。
從(cong) 杭州回來,譚寶開始籌劃村裏的民宿產(chan) 業(ye) 。花枝山村位於(yu) 前往恩施大峽穀的必經路上,茶園疊翠,山清水秀。村裏早就成立了民宿合作社,可運轉情況一直不佳。“現在我們(men) 引進了一家民宿服務公司,盤活了不少空閑房屋資產(chan) 。”譚寶說。
目前,恩施州共有6394名創業(ye) 致富帶頭人接受培訓,帶動脫貧人口2.77萬(wan) 人。“我們(men) 將繼續推動培訓,打造人才隊伍,為(wei) 恩施州鄉(xiang) 村振興(xing) 打好人才基礎。”恩施州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黨(dang) 組成員陶文勝說。
外來專(zhuan) 家——
缺金點子?這裏建起“人才池”幫忙解難題
陝西省漢中市鎮巴縣興(xing) 隆鎮地處秦巴腹地,山大溝深,適合土豆生長。前些年因交通不便,客商來得少,土豆雖然豐(feng) 收了,卻賣不上好價(jia) 錢。
2018年,在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讀碩士的杜好田聽說當地土豆滯銷,和朋友開發出了彩色馬鈴薯鍋巴。2021年初,鍋巴生產(chan) 線在興(xing) 隆鎮投產(chan) ,每噸馬鈴薯的附加值提升了上千元。“銷售最火爆的時候,訂單排到了兩(liang) 個(ge) 月以後。”當時掛職副鎮長的杜好田介紹。
去年3月,杜好田和16名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研究生同學一起,成為(wei) 鎮巴縣第五批“研究生助力團”成員。近年來,縣裏與(yu) 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合作,先後有6批近百名博士、碩士研究生,在鎮巴縣15個(ge) 鎮街和兩(liang) 個(ge) 涉農(nong) 部門掛職。鎮巴縣相關(guan) 負責人說:“研究生們(men) 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實踐中見世麵、受鍛煉、長才幹,同時,也開辟了縣裏引才培養(yang) 的新途徑。”
多渠道引才,不隻在鎮巴縣。沿著秦巴山深處一路西行,抵達寧強縣石壩子村時,39歲的王永定正在大棚裏侍弄猴頭菇。
王永定在家庭農(nong) 場裏建了80座大棚,可在種植技術上,王永定有苦惱,“有時猴頭菇會(hui) 出現發紅、味苦等問題,影響銷售。”
寧強縣人才交流中心將王永定的需求提交給市裏。很快,漢中職業(ye) 技術學院食用菌研究所的專(zhuan) 家就上了門。“菇體(ti) 發紅,可能是由於(yu) 光照太強、晝夜溫差大;味道如果過苦,可以給培養(yang) 基中加入木糖醇渣……”專(zhuan) 家逐個(ge) “開方”,解開了王永定的難題。
人才與(yu) 需求快速匹配,靠的是漢中市“人才池”政策的探索——從(cong) 涉農(nong) 院校等渠道引才“入池”,突破地域、戶籍、檔案、社保、人事關(guan) 係等限製,不改變人才與(yu) 原單位隸屬關(guan) 係,報酬上采取政府補貼、用人單位有償(chang) 使用相結合等方式。政府搭台、專(zhuan) 家助力,重點服務中小微企業(ye) 、農(nong) 村各類合作組織。
漢中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三級調研員李冰介紹,截至目前,“人才池”已登記入庫高層次人才497人,其中專(zhuan) 家135人,主要涵蓋種植養(yang) 殖、食品藥品加工、經濟管理等專(zhuan) 業(ye) 領域。“專(zhuan) 家們(men) 深入一線,解決(jue) 種植、養(yang) 殖、加工、管理等方麵的技術難題,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貢獻力量。”李冰說。
村幹部——
幹得好不好?這裏引入量化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
85後劉凱作為(wei) “能人”回到家鄉(xiang) ——山東(dong) 省濟南市曆城區荷花路街道朱家莊村,進入村兩(liang) 委班子。2019年,他當上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
上任後,劉凱在村裏改建溫室大棚,種植特色珍稀食用菌;還利用區位優(you) 勢,成立人力資源有限公司。在他帶領下,朱家莊村村集體(ti) 收入增加到120多萬(wan) 元,成了遠近聞名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
如何評判幹得好不好?2019年,濟南市建立“頭雁指數”量化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設置“能力”“擔當”等5項評估指標,每半年做一次履職評估,對所有村黨(dang) 組織書(shu) 記逐一量化打分。
不久前,劉凱被推選為(wei) 曆城區黨(dang) 代表。“全市暢通人才晉升渠道,對表現優(you) 秀的村黨(dang) 組織書(shu) 記,采取激勵措施。對符合提拔條件的幹部,要給予在更高層次崗位鍛煉的機會(hui) 。”濟南市委組織部組織三處副處長張廠說。不僅(jin) 有正向激勵,近年來,全市累計調整1900多名狀態不佳的村黨(dang) 組織書(shu) 記,連續3年調整比例達12%以上。
既要暢通晉升渠道,還要提高報酬待遇。“我們(men) 實行‘以績定酬’,創新設立村幹部薪酬激勵機製。”張廠說。
先進帶後進。朱家莊村緊鄰集體(ti) 經濟薄弱的蘇家村,如今兩(liang) 村“結了對”,抓幫扶、強產(chan) 業(ye) 。張廠介紹,濟南市打破用人地域限製,推進先進幫後進,成立聯合黨(dang) 組織,由先進村黨(dang) 組織書(shu) 記擔任聯合黨(dang) 組織書(shu) 記,任職期間基本報酬、業(ye) 績考核獎勵報酬在原標準基礎上均有所提高。
“有激勵、有保障,工作起來更有動力了。”劉凱說。
“要像育苗一樣,‘精準滴灌’培養(yang) 人才,樹立憑實績用人導向。我們(men) 將繼續完善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正向激勵體(ti) 係,建立待遇提升‘綠色通道’,讓他們(men) 安得下心、紮得下根,比學趕超、奮發有為(wei) 。”濟南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寧延學說。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14日 07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