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省以下財政體製改革如何推進(政策解讀)

發布時間:2022-06-15 15:50: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就健全省以下財政體(ti) 製提出明確要求。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推進省以下財政體(ti) 製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進一步推進省以下財政體(ti) 製改革的任務舉(ju) 措。

  《意見》明確了五個(ge) 方麵重點改革措施。對此,記者采訪了財政部有關(guan) 負責人和專(zhuan) 家。

  合理劃分省以下各級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

  如何推動形成穩定的各級政府事權、支出責任和財力相適應的製度,有效解決(jue) 當前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不盡合理等問題?

  財政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意見》在推動加快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麵,提出了五項具體(ti) 舉(ju) 措。

  一是根據事權屬性劃分省以下財政事權,避免事權錯配造成職能和管理的越位或缺位。二是適度強化省級財政事權,對需要跨區域統籌協調或外部性較強的事務,適度強化省級責任。三是根據財政事權劃分明確支出責任,省級財政事權由省級政府承擔支出責任,市縣級財政支出責任根據其履行的財政事權確定。四是差異化確定共同財政事權支出責任,既要通過上下級共同負擔的機製減輕基層支出壓力,也要通過差異化的分擔辦法更好發揮共同財政事權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作用。五是落實各級政府的支出責任。上級財政事權確需委托下級履行的,上級財政要足額安排轉移支付資金,不能讓下級因履行委托事權而額外增加負擔,不得變相增加下級支出責任或向下級轉嫁支出責任,避免加重基層負擔。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白景明認為(wei) :“《意見》明確了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的依據,為(wei) 進一步理順省以下政府間財政關(guan) 係提供了基本規範。”

  理順省以下政府間收入關(guan) 係

  如何在分稅製的原則框架內(nei) ,完善省以下收入劃分,保證基層財政有穩定收入來源?

  財政部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意見》為(wei) 此提出了三方麵改革舉(ju) 措:

  ——參照稅種屬性劃分收入。堅持以稅種屬性作為(wei) 收入劃分的基本依據,將稅基流動性強、區域間分布不均、年度間收入波動較大的稅收收入作為(wei) 省級收入或由省級分享較高比例;將稅基較為(wei) 穩定、地域屬性明顯的稅收收入作為(wei) 市縣級收入或由市縣級分享較高比例。對金融、電力、石油、鐵路、高速公路等領域稅費收入,可作為(wei) 省級收入,也可在相關(guan) 市縣間合理分配。

  ——規範收入分享方式。主體(ti) 稅種實行按比例分享,稅收收入應在省以下各級政府間進行明確劃分,結合各稅種稅基分布、收入規模、區域間均衡度等因素,合理確定各稅種分享比例。推動同一稅費收入分享比例逐步統一,引導地方政府根據自身財力合理製定政策,避免超越自身承受能力出台政策。落實退稅減稅降費政策,依法依規征稅收費,嚴(yan) 禁虛收空轉、收“過頭稅費”、亂(luan) 收費。

  ——適度增強省級調控能力。基層“三保”保障壓力較大的地區以及區域間人均支出差距較大的地區,應逐步提高省級收入分享比例,增強省級統籌調控能力。省級可適度參與(yu) 資源稅收入分享,使資源稅收入在更廣範圍內(nei) 實現共享,以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省級財政因規範財政體(ti) 製集中的收入增量,原則上主要用於(yu) 對下級特別是縣級的一般性轉移支付。

  白景明表示,“《意見》的實施,能適度增強省級財政調控能力,提高區域發展均衡性。此外,省級適度分享資源稅收入,能避免一些市縣對資源過度依賴、過度開采,倒逼地方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發展質量。”

  提升轉移支付科學性、有效性

  進一步健全省以下轉移支付體(ti) 係,明晰各類轉移支付功能定位,有助於(yu) 更加精準地發揮不同轉移支付的政策作用,推動提升轉移支付資金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為(wei) 此,《意見》明確了以下改革舉(ju) 措:

  一是厘清各類轉移支付功能定位。一般性轉移支付用於(yu) 均衡區域間基本財力配置,向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欠發達地區,以及擔負國家安全、生態保護、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等職責的重要功能區域傾(qing) 斜,不指定具體(ti) 支出用途,由下級政府統籌安排使用。在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方麵,下級政府要確保上級撥付的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資金全部安排用於(yu) 履行相應財政事權。專(zhuan) 項轉移支付用於(yu) 辦理特定事項、引導下級幹事創業(ye) 等,下級政府要按照上級政府規定的用途安排使用。

  二是優(you) 化轉移支付結構。調整省以下轉移支付結構,優(you) 化橫向、縱向財力格局,推動財力下沉,增強基層公共服務保障能力,推動落實中央重大決(jue) 策部署。

  三是科學分配各類轉移支付資金。一方麵,貫徹政府過緊日子的要求,堅持勤儉(jian) 辦一切事業(ye) ,有保有壓,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用到要緊處,不該花的錢一分也不能花,防止將轉移支付資金用於(yu) 違規建設樓堂館所、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鋪張浪費肆意揮霍。另一方麵,規範轉移支付資金分配,圍繞政策目標主要采用因素法或項目法分配各類轉移支付資金,與(yu) 下級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成本相銜接,考慮下級政府努力程度,強化績效管理,適度體(ti) 現激勵約束。

  為(wei) 規範和加強財政體(ti) 製相關(guan) 管理工作,《意見》對開發區財政管理體(ti) 製、省直接管理縣財政改革、縣級“三保”保障機製、鄉(xiang) 財縣管、地方政府債(zhai) 務管理等工作提出了要求。

  “《意見》的實施,對於(yu) 地方財政管理與(yu) 中央財政管理有效銜接、產(chan) 生協同效應,穩住經濟大盤、兜牢‘三保’底線,有積極作用。”白景明說,“長期看,《意見》的實施有利於(yu) 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發展更平衡更充分,進一步增進民生福祉,保障國家長治久安。”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14日 02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