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共建共享,讓農民生活更美好(紮實穩妥推進鄉村建設②)

發布時間:2022-06-17 15:03: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鄉(xiang) 村建設是為(wei) 農(nong) 民而建,必須真正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

  鄉(xiang) 村建設建什麽(me) 、怎麽(me) 建、建成什麽(me) 樣,農(nong) 民最有發言權。廣大農(nong) 村千差萬(wan) 別,鄉(xiang) 村建設如何聚焦農(nong) 民的急難愁盼,如何順應鄉(xiang) 村發展規律,如何調動農(nong) 民積極性?各地積極探索新機製,精準發力補上短板,打造宜居宜業(ye) 的幸福家園,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享受實實在在的實惠。

  農(nong) 民盼什麽(me) ,鄉(xiang) 村建什麽(me) ,好事辦到鄉(xiang) 親(qin) 們(men) 心坎上

  山接山,峽套峽,彎連彎,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雁落坪村藏在大山深處。

  “修通出村路,連上高速網,人氣帶來財氣,幹事底氣足了。”村民張其海感慨,“山上栽核桃林,樹下種中藥材,外地客商開著貨車能直接到田頭收貨,銷路不愁,每畝(mu) 收入超萬(wan) 元。”

  曾幾何時,斷頭路困擾著小山村。雁落坪村對麵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dong) 縣,彎彎山路,延伸到村裏戛然而止。“二級公路、高速路口都在人家地界裏,咱隻能隔山望路。”張其海回憶。

  說起出行難,張其海記憶猶新,“為(wei) 了把中藥材運到高速路口,村民肩挑背扛幾十斤的麻袋,一步步攀山路,大家夥(huo) 兒(er) 就盼著能通路!”

  “村民呼聲大,咱得下大力氣想辦法。”村主任鄧弘說。村裏申報項目,積極爭(zheng) 取資金支持。宜昌市與(yu) 恩施州相關(guan) 部門專(zhuan) 題協商、攜手推進,過去“三不管”變成如今“合力管”。“打通‘最後一公裏’,開車半小時就能上高速。”鄧弘說起變化,“以前去縣城,得兜個(ge) 大圈子,少說4小時。現在路程縮短到兩(liang) 個(ge) 多小時,村民看病上學、購買(mai) 農(nong) 資,都方便多了。”

  農(nong) 村道路不斷升級。“連接鄉(xiang) 鎮集市的路拓寬到了4.5米,錯車容易了。一條環村路連起各村組,村民串門辦事少走回頭路。路麵硬化了,不再是‘晴天土雨天泥’。不少村民購置了小汽車、摩托車。”鄧弘介紹。

  鄉(xiang) 村建設,要聚焦民生期盼精準發力。各地以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為(wei) 重點,修產(chan) 業(ye) 路、通天然氣、通自來水,讓村民生活更上一層樓。目前我國具備條件的建製村100%實現通硬化路、通客車、通郵路,農(nong) 村自來水普及率達84%,現有行政村已實現村村通寬帶。

  鄉(xiang) 村建設,既要盡力而為(wei) ,又要量力而行。各地從(cong) 實際出發,堅持數量服從(cong) 質量,因地製宜補短板,讓農(nong) 民實實在在受益。

  大山深處,撥開密密草叢(cong) ,一泓山泉水映入眼簾,村支書(shu) 龔興(xing) 周掬起一捧,激動地喊起來,“找到新水源了!”

  群山環抱的湖北省鶴峰縣唐家村,飲水安全曾是難題。村裏的管水員江明知感受深切:“供水工程水源不太穩定,到了冬天,村裏隻能在固定時間段集中供水。”

  短板咋補?“山高人稀,搞分散式、聯戶式供水。”龔興(xing) 周聽村裏老人說,對麵山裏有泉水,和村幹部們(men) 一趟趟往深山裏跑。

  找到水源,還得引到村裏頭。建攔水壩、清水池、蓄水池、鋪管網……村裏建設分散式供水工程。“我們(men) 根據村民居住分布情況,三個(ge) 水源互補,聯戶取水,實現安全水全覆蓋。”龔興(xing) 周介紹。

  “廣大農(nong) 村千差萬(wan) 別,鄉(xiang) 村建設要順應鄉(xiang) 村發展規律,合理安排村莊建設時序,同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特別要防止出現急於(yu) 求成、機械照搬現象,這樣才能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西南大學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潘家恩說。

  問需於(yu) 民,問計於(yu) 民,鄉(xiang) 村建設尊重農(nong) 民意願

  鮮紅的三角梅爬滿白牆,古樸木橋橫臥潺潺流水,嶄新瀝青路伸向遠方。四川省丹棱縣齊樂(le) 鎮龍灘社區龍橘巷麵貌煥然一新。

  看著設計藍圖變成美麗(li) 家園,縣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局鄉(xiang) 村規劃師李國銳激動地說:“鄉(xiang) 村咋樣建,不是在辦公室想出來的,而是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一起商量出來的。”

  李國銳還記得剛開始拿出設計方案時,村民們(men) 並不買(mai) 賬。村民謝天分想留下門口的葡萄樹:“栽了好些年,又能乘涼,又能結果,砍了多可惜。”原來設計方案打算種銀杏樹。不少村民提出意見:“銀杏好看,可落葉多,掃起來麻煩”。

  廣泛聽民聲,規劃接地氣。“環境如何美化,村民最有發言權。”李國銳和團隊成員充分收集村民意見,修改了方案。謝天分家門口建起別致葡萄架,打造“微景觀”。路邊樹改種成黃花風鈴木,春黃秋綠,落葉還少。

  改善人居環境,汙水處理是老大難。“我們(men) 根據村子地形特點,設計人工濕地處理池。”設計團隊挨家挨戶講政策。“政府出技術、有補貼,大家再出把力,就能讓汙水有去處,再也見不到汙水橫流。”李國銳說,“把道理講透了,村民打心眼兒(er) 裏願意接受。”目前龍灘社區建設的濕地池達897座,覆蓋比例達83%。

  鄉(xiang) 村建設,關(guan) 鍵要尊重農(nong) 民意願。農(nong) 民有哪些需求?能不能及時落地?各地探索了不少新辦法,以村民代表會(hui) 議、村民議事會(hui) 、村民理事會(hui) 等形式,引導農(nong) 民全程參與(yu) 鄉(xiang) 村建設。

  在江西省遂川縣,“百姓說事”成了大夥(huo) 兒(er) 的交流平台。“有人在門口亂(luan) 堆柴火”“林子要注意防火”……村民七嘴八舌地提意見,雙橋嶺村支書(shu) 陳禮良趕緊記在本子上,“村幹部集體(ti) 商議,一條條照著幹,為(wei) 大家真正解難題。”

  以前村巷垃圾遍地,雜物亂(luan) 堆,大家怨言多。“百姓說事”召集20多位村民代表商討。“你一言,我一語,話說開了,解決(jue) 辦法也找到了。”陳禮良感慨,村裏建立村民包片、集體(ti) 打分、獎勵優(you) 先的製度,環境變得越來越幹淨。

  “暢通征集農(nong) 民意見的渠道,讓大家夥(huo) 兒(er) 的想法落地見效。”遂川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蔣隆浦說:“一方麵,通過村民代表大會(hui) 、村規民約等方式,讓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監督;另一方麵,我們(men) 建立5G+長效管護平台,政府部門在線及時回應解決(jue) 。目前平台總上報問題線索3750件,處理完結率超99%。”

  “鄉(xiang) 村建設要堅持政府引導、農(nong) 民參與(yu) 。政府要發揮好在規劃引導、政策支持、組織保障等方麵作用,因地製宜、穩紮穩打。同時,廣泛了解農(nong) 民實際需求,充分尊重農(nong) 民意願,農(nong) 民期盼幹的抓緊幹,農(nong) 民能幹的放手讓農(nong) 民幹。”潘家恩說。

  創新機製,建管並重,讓民生工程長久惠民

  天才微微亮,掃地的聲音傳(chuan) 來,河北省成安縣鄭家莊村保潔員劉瑞生開始了清掃,“早上下午各3小時,村道幹幹淨淨,村民住得舒心。”

  回憶起曾經的村容村貌,劉瑞生說,“過去村裏雜物亂(luan) 堆、垃圾亂(luan) 扔、汙水亂(luan) 排,特別是到了夏天,蚊蟲多,大家怨聲不少。”

  一場村莊清潔行動在鄭家莊村展開。“門口垃圾雜物怎麽(me) 清,日常清潔誰來幹,汙水往哪兒(er) 排,樁樁件件都離不開農(nong) 民參與(yu) 。”鄭家莊村支書(shu) 劉燕鬆介紹,鄉(xiang) 村建設不是一朝一夕,長效管護還得讓村民長久參與(yu) 。

  吸納村民擔任保潔員,形成“政府+專(zhuan) 業(ye) 公司+村民”的垃圾處理模式;開展房前屋後清潔評比,頒發獎品和流動紅旗。“村民積極性得到激發,大家夥(huo) 兒(er) 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好環境,亂(luan) 扔亂(luan) 倒的現象幾乎不見了。”劉燕鬆說。

  人人參與(yu) ,家家受益,村村變樣。“我們(men) 組織帶動農(nong) 民搞建設,自我參與(yu) 、自我管理、自我監督,動員1000名優(you) 秀青年和1萬(wan) 戶和睦家庭參與(yu) 鄉(xiang) 村建設。”成安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張海彬介紹。全縣打造美麗(li) 庭院4萬(wan) 多戶,基本實現農(nong) 村汙水集中處理。

  在各地,美麗(li) 庭院評選、環境衛生紅黑榜、積分兌(dui) 換等活動積極開展,讓村民成為(wei) 鄉(xiang) 村建設的主人翁。

  四方院落,整潔利落,朱頂紅、長壽花、蘆薈長得正旺。“院子掃得幹淨,雜物擺放整齊,廚房擦得鋥亮,我家成了美麗(li) 庭院示範戶。”山東(dong) 省夏津縣渡口驛鄉(xiang) 渡東(dong) 村村民孫際霞說。

  “掃院子能攢積分。我拾掇好自家院子,還在村裏當誌願者,幫助孤寡老人幹點家務活,上個(ge) 月額外多得了2分。”孫際霞自豪地說,“每分頂5毛錢,到村裏超市可以直接兌(dui) 換商品。我經常買(mai) 點醬油、洗衣粉。”

  夏津縣倡導從(cong) 我做起、從(cong) 家做起,創建美麗(li) 庭院。村民代表走街入戶,量化打分。政府部門和村集體(ti) 出資,建立積分超市。庭院美帶動家風美、村莊美,全縣已建成“美麗(li) 庭院”示範戶2萬(wan) 餘(yu) 戶,創建率達到35%。

  村民參與(yu) 鄉(xiang) 村建設的熱情高漲。福建省福州市試點推廣文明積分製,用兌(dui) 換生活用品等方式,引導農(nong) 民主動參與(yu) 家園清潔行動。河南省引導群眾(zhong) 改院、改水、改廚、改線、改廁,清理院內(nei) 外衛生死角,種植花草林果蔬菜,整治庭院。

  “各地應創造條件讓農(nong) 民全過程參與(yu) 鄉(xiang) 村建設,充分發揮農(nong) 民的主體(ti) 作用,放手發動農(nong) 民群眾(zhong) 來幹,形成政府、社會(hui) 、農(nong) 民協同發力,共建共享的格局。”潘家恩說。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17日 18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