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溧水:富民興業,鄉村振興順“路”延伸
溧水區晶橋鎮農(nong) 路“顏值”很高。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馮(feng) 興(xing) 攝
“這段約1.6公裏的農(nong) 路是孔楓線的一部分,也是全國最美農(nong) 村公路,是我們(men) 晶橋鎮鄉(xiang) 村旅遊的‘顏值擔當’。”昨天,溧水區晶橋鎮護路員、楓香嶺村社工田偉(wei) 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每天清晨,他都會(hui) 戴好頭盔、袖章,穿上反光背心,登錄“溧水智慧交運”App,騎著電動車開始巡路。
昨天上午,田偉(wei) 之在楓香嶺村通往省道246的鄉(xiang) 村公路巡查時,發現一段路麵有泥土,他立即拍照上傳(chuan) 到App,晶橋鎮“路長辦”的工作人員接到信息後,就近安排養(yang) 護員根據定位趕到現場,完成了路麵清理。而在過去出現類似問題的時候,不但處理流程不順暢,農(nong) 路管養(yang) 責權不清、管養(yang) 水平不足等矛盾還較為(wei) 突出。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溧水區積極探索農(nong) 村公路管養(yang) 機製,明確了以鎮街為(wei) 主體(ti) 、溧水區交運局為(wei) 主管的管養(yang) 責任體(ti) 係,創新建立了“合作社+農(nong) 戶”養(yang) 路護路模式,以路為(wei) 引,激發鄉(xiang) 村合作社和村民養(yang) 護農(nong) 路的積極性。
近年來,溧水區在全域改擴建農(nong) 村公路439公裏,目前全區農(nong) 村公路總裏程達1300公裏,鎮街與(yu) 行政村之間四級公路通達率100%。“過去,我們(men) 的農(nong) 路主要是水泥路,養(yang) 護比較簡單,日常清掃就可以,如果有破損,就補一些混凝土。但現在我們(men) 的農(nong) 路都是瀝青路,對路麵的養(yang) 護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我們(men) 根據每15公裏一名護路員的‘路長製’原則,安排了114名護路員每天巡查守護全區農(nong) 路。”溧水區公路事業(ye) 發展中心主任夏光平說。
聯網成片成環的農(nong) 路便利了村鎮交通,“路長製”加強了對農(nong) 路的巡查,但也需要投入更多的養(yang) 護設備和養(yang) 護人員。在設備方麵,溧水區依靠省市區三級配撥的專(zhuan) 項資金,合作社養(yang) 路站有了灑水車、掃地車、補路設備等,而在養(yang) 護人員方麵,“閑散”的村民成了交通部門與(yu) 鄉(xiang) 村合作社“盯上”的對象。
在芝山村農(nong) 路旁,記者見到了養(yang) 護員芮敬文,他告訴記者,自己以前是村裏的“閑散人員”,自家土地流轉交由合作社統一進行標準化種植後,他隻能打打零工,大多時間無所事事。“家裏孩子老人都需要照顧,不想跑太遠去打工。”芮敬文對記者說。“合作社+農(nong) 戶”養(yang) 路護路模式在芝山村推廣後,曾經在工地給別人開過工程車的芮敬文在村合作社的招聘中脫穎而出,成了村裏的農(nong) 路養(yang) 護員,負責駕駛灑水車,養(yang) 護自己村裏的每一條路。“我現在感覺完全不一樣了,直接在家門口就業(ye) 了。每天都特別充實,不僅(jin) 能照顧家裏的孩子老人,每個(ge) 月還能拿5000多塊錢的工資,非常知足。”芮敬文告訴記者,農(nong) 路養(yang) 護工作並非一成不變,如果他在“溧水智慧交運”App上收到提醒,看到護路員上報的問題中有他負責路段的路麵有汙穢需要清理,他必須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使用灑水車對路麵進行衝(chong) 洗,“自己家門前的路肯定要養(yang) 護好!”
據介紹,溧水區在晶橋鎮試點開展“合作社+農(nong) 戶”養(yang) 路護路模式,委托芝山村南京石燕農(nong) 地股份合作社開展轄區內(nei) 135公裏農(nong) 村公路日常保潔工作,石燕農(nong) 地股份合作社專(zhuan) 門成立農(nong) 路管養(yang) 隊,截至目前,該合作社為(wei) 本地村民提供了20個(ge) 工作崗位,人均年收入達6萬(wan) 元。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交通運輸部近日召開的“路長製”運行情況調研座談視頻會(hui) 議上,南京溧水區作為(wei) 全省區縣級代表向全國分享了“路長製”和創新養(yang) 護模式的經驗。
溧水區交運局農(nong) 路科副科長翁盼對記者說,農(nong) 路不僅(jin) 是農(nong) 民出行、農(nong) 產(chan) 品運輸的道路,更是資金、人才、產(chan) 業(ye) 等要素下鄉(xiang) 的通道,而這種創新模式的探索,將為(wei) 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提供保障。近年來,市區兩(liang) 級交通部門積極探索“富民興(xing) 業(ye) ”新模式,發揮農(nong) 村公路資源集聚作用,發展合作經濟、帶動農(nong) 民致富,不僅(jin) 鼓勵沿線群眾(zhong) 在鄉(xiang) 村旅遊、都市型現代農(nong) 業(ye) 等領域就業(ye) 創業(ye) ,還讓更具時代特色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模式順“路”延伸拓展,真正實現“四好農(nong) 村路”讓農(nong) 業(ye) 更強、農(nong) 村更美、農(nong) 民更富的目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