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統籌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2-06-23 15:42: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堅持降碳減汙擴綠增長協同推進

  全國政協常委 黃潤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把“雙碳”工作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ti) 布局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局,堅持降碳、減汙、擴綠、增長協同推進。為(wei) 此建議:

  正確認識和把握“雙碳”目標。實現“雙碳”目標有利於(yu) 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增進能源安全,發展現代綠色產(chan) 業(ye) 體(ti) 係,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升級。

  注重統籌好發展與(yu) 安全的關(guan) 係。要立足富煤貧油少氣的基本國情,一手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一手促進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發展。大力突破關(guan) 鍵技術難題,帶動能源和產(chan) 業(ye) 綠色升級。

  強化全國一盤棋意識。進一步強化全局觀念,處理好整體(ti) 和局部的關(guan) 係,科學合理確定各地區各行業(ye) 的“雙碳”路線圖。加快出台相關(guan) 規劃和實施方案,並做好銜接協調。

  係統謀劃協同治理路徑和重點任務。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根本好轉。強化生態係統保護修複,鞏固和提升生態係統碳匯能力。培育綠色低碳新動能,大力發展生態環保產(chan) 業(ye) 。

  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

  全國政協常委 薑大明

  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快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充分發揮國土空間規劃的引領和管控作用。建議:

  堅持底線思維、問題導向,科學劃定“三區三線”。落實最嚴(yan) 格的耕地保護製度,把耕地保護紅線放在首要和優(you) 先位置。落實最嚴(yan) 格的生態環境保護製度,完善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成果。落實最嚴(yan) 格的節約用地製度,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提高節約集約用地水平。落實最嚴(yan) 格的水資源保護製度,把水資源作為(wei) 城市和產(chan) 業(ye) 發展的最大剛性約束。

  完善主體(ti) 功能區戰略,優(you) 化國土空間布局。優(you) 化農(nong) 產(chan) 品主產(chan) 區布局,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優(you) 化能源資源空間布局,保障國家能源礦產(chan) 安全。優(you) 化生態功能區布局,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優(you) 化區域產(chan) 業(ye) 布局,支撐“雙碳”和高質量發展。

  深化“多規合一”改革,提升空間治理能力。加快健全以國土空間規劃為(wei) 基礎、以用途管製為(wei) 主要手段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製度。

  加快構建現代能源體(ti) 係

  全國政協常委 曹培璽

  中共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現代能源體(ti) 係建設,能源供應保障基礎不斷夯實,能源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建議:

  全方位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立足以煤為(wei) 主的基本國情,切實抓好煤炭保供穩價(jia) 工作,充分發揮煤炭的托底保障作用、煤電支撐調節作用,提升能源戰略安全保障能力,多措並舉(ju) 支持煤電企業(ye) 紓困和正常經營。

  完善能源法律法規體(ti) 係。加快形成以能源法為(wei) 統領,電力法、煤炭法等為(wei) 主幹,相關(guan) 配套法規和能源標準規範為(wei) 補充的法規體(ti) 係,維護市場主體(ti) 合法權益。

  加快標準體(ti) 係建設。建立健全市場準入製度,維護統一的公平競爭(zheng) 製度。加強能源新型標準體(ti) 係建設,製定修訂支撐引領能源低碳轉型的重點領域標準和技術規範,加快我國能源技術和標準的融合。

  推進全國統一能源市場建設。持續深化電力體(ti) 製改革,加快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推進現貨市場與(yu) 中長期市場有機銜接。

  打造長三角綠色低碳發展樣板區

  全國政協常委 歐陽明高(代表民盟中央)

  將長三角地區建設成為(wei) 我國更高水平一體(ti) 化發展的標杆,有利於(yu) 彰顯高質量發展與(yu) 現代化建設的創新實踐,為(wei) 推動全國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起到示範引領作用。建議:

  增強率先引領意識,彰顯長三角地區在美麗(li) 中國建設中的典型示範作用。研究編製《長三角綠色低碳一體(ti) 化示範區建設規劃》,探索一體(ti) 化背景下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環境協同治理、生態協同保護、資源協同利用的新機製。

  深化區域協同,梯次帶動中西部地區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發揮長三角地區的整體(ti) 優(you) 勢,全麵打通東(dong) 部帶動中西部區域協調發展的新路徑,帶動全國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構建保障體(ti) 係,積極探索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統一市場體(ti) 係。積極推動長三角空間治理,探索構建區域協同發展目標體(ti) 係,推進市場一體(ti) 化治理體(ti) 係創新。

  開展監測評估,持續推進長三角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探索構建長三角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ti) 係,通過動態監測評估,發揮指標體(ti) 係的導向和激勵作用。

  推動製造業(ye) 綠色低碳發展

  全國政協常委 斯澤夫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下,製造業(ye) 綠色低碳發展麵臨(lin) 機遇和挑戰,建議:

  構建清潔綠色低碳的能源產(chan) 業(ye) 體(ti) 係。用好製造業(ye) 新技術成果,構建包括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儲(chu) 能等產(chan) 業(ye) 在內(nei) 的新型電力產(chan) 業(ye) 體(ti) 係,推動煤電企業(ye) 綠色低碳轉型。

  構建清潔綠色低碳的技術創新體(ti) 係。加快推動裝備智能化、產(chan) 業(ye) 生態化。鼓勵製造業(ye) 企業(ye) 明確重點產(chan) 品技術創新路徑,做好關(guan) 鍵產(chan) 品技術研發,深化產(chan) 品綠色設計理念。

  構建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製造體(ti) 係。進一步規範綠色製造管理體(ti) 係、統計體(ti) 係和考核體(ti) 係。興(xing) 建綠色工廠,實施綠色工廠改造。打造綠色供應鏈,完善供應商管理,倡導綠色采購。

  構建支持製造業(ye) 轉型發展的綠色金融體(ti) 係,特別是在技術創新、技術改造、提高品質品牌、產(chan) 業(ye) 鏈布局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等方麵給予金融支持。

  民營企業(ye) 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中大有可為(wei)

  全國政協常委 南存輝(代表全國工商聯)

  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需要各類市場主體(ti) 發揮合力,其中,民營企業(ye) 將大有可為(wei) 。建議:

  支持民營企業(ye) 投身製造業(ye) 綠色轉型。以更大力度支持民營企業(ye) 數字化賦能綠色轉型,用數字化技術在綠色低碳領域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綠色發展新動力。加快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與(yu) 傳(chuan) 統製造業(ye) 深度融合。

  引導民營企業(ye) 主動開展節能減排。幫助民營企業(ye) 降低節能減排投入成本,提供專(zhuan) 項金融支持。引導民營企業(ye) 提高節能減排積極性,打造一批知名低碳民營企業(ye) 。有針對性地為(wei) 民營企業(ye) 開設節能減排培訓課程,提高企業(ye) 對碳排放核算、交易規則和碳資產(chan) 開發等方麵的學習(xi) 掌握。

  鼓勵民營企業(ye) 參與(yu) 風電、光伏基地開發建設。為(wei) 民營企業(ye) 更好發揮作用創造條件,加強區域資源統籌,構建東(dong) 西部協同發展新格局,共同為(wei) 碳達峰碳中和作出更大貢獻。

  大力推進生態保護修複

  全國政協常委 曹衛星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guan) 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應統籌推進生態保護修複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著力發揮生態保護修複對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建議:

  統籌國土空間規劃,構建多層級生態安全格局。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yu) 生態建設的關(guan) 係,構建多層級、多尺度的國土生態安全格局,加強重點區域、流域、海域的空間治理。

  完善生態保護修複製度體(ti) 係,發揮政策引導作用。明確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生態保護修複的方式、路徑和要求;確立生態保護修複管理製度,保障相關(guan) 各方合法權益;開展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核算,完善碳匯市場交易製度。

  創建一批示範基地,推進自然資源係統保護修複。加快國土綠化行動、全域土地整治和水土流失治理,著力解決(jue) 生態環境汙染問題,分區域創建一批生態保護修複示範基地。

  強化生態保護修複主體(ti) 責任。構建生態保護修複監測評價(jia) 與(yu) 預警平台及工作體(ti) 係,開展重大流域、重點生態功能區、重要戰略區生態狀況評估。

  提升生態碳匯能力

  全國政協常委 解學智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生態碳匯是綠色發展的重要內(nei) 容。為(wei) 提升生態碳匯能力,建議:

  持續推進森林碳匯提升行動。加大力度推進國土綠化和森林保護,同時探索實踐以增加碳匯為(wei) 主要目標的綠化行動,更大限度發揮森林作為(wei) 最大陸地生態係統碳庫的儲(chu) 碳固碳功能。

  進一步加強生態碳匯計量監測體(ti) 係建設。相關(guan) 部門和地方合力推動各類生態係統碳匯監測能力建設,構建比較完備的生態碳匯監測體(ti) 係。

  建立完善生態碳匯定價(jia) 和交易機製。加快推進國家生態碳匯定價(jia) 製度和自願減排碳信用價(jia) 格機製,盡快出台國家溫室氣體(ti) 自願減排碳交易管理辦法,推進市場化交易。

  完善能源政策和推動生態產(chan) 品應用。加大對生物質能源的重視和支持力度,對資源狀況和產(chan) 業(ye) 化前景開展全麵調查摸底。持續建設人工林和國家儲(chu) 備林,增加國內(nei) 木竹材供給能力。

  推動非化石清潔能源發展

  全國政協常委 李朋德(代表農(nong) 工黨(dang) 中央)

  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guan) 鍵。我國風能、太陽能等非化石清潔能源資源豐(feng) 富,要實現“雙碳”目標,應先行推動非化石清潔能源跨越式發展。建議:

  優(you) 先發展有利於(yu) 能源體(ti) 係獨立性和安全性的非化石清潔能源,統籌和加快推進建設、調控、外輸、儲(chu) 能、消納等工作。一是在建設的空間布局上,結合國土空間規劃“三區三線”加強頂層設計,促進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融合發展。二是全麵提升配電係統調控能力,發展基於(yu) 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的非化石清潔能源電力智能調控。三是著力解決(jue) 外輸、儲(chu) 能和就地消納問題。

  創新驅動,發揮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強大的推動和支撐作用,係統構建技術創新體(ti) 係。一是構建能源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設能源領域國家實驗室,加快關(guan) 鍵核心技術突破。二是加快能源高效開發利用。三是大力發展先進儲(chu) 能技術,統籌推進氫能“製、儲(chu) 、輸、用”全鏈條發展。

  強化綠色科技創新支撐

  全國政協常委 周漢民(代表民建中央)

  為(wei) 強化綠色科技創新對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建議:

  強化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激發多類主體(ti) 活力。統籌綠色科技創新的方向和領域,形成前沿技術研究、應用基礎研究、顛覆性技術研究、技術開發與(yu) 轉化相配套的梯次研發體(ti) 係。推動綠色科技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融合,加快培育多種創新主體(ti) ,加強綠色科技創新人才培養(yang) 。

  優(you) 化綠色科技創新環境,改善提升創新生態。深化綠色金融改革,完善企業(ye) 綠色科技創新投融資機製,設立綠色科技創新專(zhuan) 項基金。加大知識產(chan) 權保護力度,加快科技服務業(ye) 發展。

  推廣綠色科技創新應用,促進成果轉化支撐。強化成果示範應用,擴大政府綠色采購範圍,鼓勵國有企業(ye) 自主開展綠色采購。

  擴大綠色科技創新開放,提升對外合作水平。鼓勵中外綠色科技研發合作,積極實施綠色標準國際化戰略。鼓勵龍頭骨幹企業(ye) 和檢測認證機構積極參與(yu) 綠色科技的國際標準、合格評定程序的製定和修訂。

  促進高耗能產(chan) 業(ye) 綠色轉型發展

  全國政協常委 葛紅林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推進“雙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為(wei) 政府和企業(ye) 做好“雙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建議:

  高度重視統籌高耗能產(chan) 業(ye) 降碳和保障經濟發展的雙目標實現,減排是要促進高耗能產(chan) 業(ye) 走低碳發展道路,實現綠色轉型發展。

  高度重視高耗能產(chan) 業(ye) 的再優(you) 化。加大對高耗能產(chan) 業(ye) 布局的研究、規劃和管控,提高清潔化、集約化、現代化水平。實事求是地幫助企業(ye) 製定分步降碳的實施方案,並給予相應的軟硬件條件支持。

  高度重視高耗能產(chan) 業(ye) 的跨界融合。鼓勵和支持鋼鐵、有色等高耗能產(chan) 業(ye) 打破各自產(chan) 業(ye) 的傳(chuan) 統界麵,通過互相之間工藝流程的相嵌性、相融性再造,實現能源消耗的最優(you) 化配置。

  以生態振興(xing) 促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全國政協常委 張桃林

  當前,我國農(nong) 業(ye) 發展進入了全麵綠色轉型的關(guan) 鍵時期,迫切需要加快構建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與(yu) 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推進的新格局,以生態振興(xing) 促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建議:

  加快推進農(nong) 業(ye) 綠色低碳發展。推進品種培優(you) 、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chan) ,推行種養(yang) 結合、農(nong) 牧循環發展模式。實施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減排固碳行動,鞏固提升農(nong) 業(ye) 生態係統碳匯能力。

  不斷完善農(nong) 業(ye) 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製。建立穩定增長的財政投入渠道,加大對農(nong) 業(ye) 生態環境保護支持力度。健全以綠色生態為(wei) 導向的農(nong) 業(ye) 補貼製度,構建農(nong) 業(ye) 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

  強化農(nong) 業(ye) 生態環境保護科技支撐。優(you) 化農(nong) 業(ye) 科技資源布局,推動科技創新成果、人才等要素向農(nong) 業(ye) 生態環境領域傾(qing) 斜。示範推廣一批支撐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綠色低碳發展的技術及標準規範體(ti) 係。

  建立健全農(nong) 業(ye) 生態環境監測評價(jia) 體(ti) 係。優(you) 化農(nong) 業(ye) 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立減排固碳監測評價(jia) 體(ti) 係,開展溫室氣體(ti) 排放和農(nong) 業(ye) 固碳能力長期監測。

  更好發展綠色金融

  全國政協常委 胡曉煉

  為(wei) 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應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建議:

  在經濟發展增量上堅決(jue) 遏製盲目發展“兩(liang) 高”項目。通過將客戶準入、項目審批、風險預警、內(nei) 部控製等要求嵌入整個(ge) 融資流程管理,把節能審查環評不過關(guan) 、不符合國家綠色發展要求的項目擋在融資之外。

  在經濟存量上大力助推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發展。加快建立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的統一綠色標準體(ti) 係,供企業(ye) 、中介機構和金融機構參照執行。

  在支持綠色低碳發展上加強係統協同。監管部門對綠色金融創新給予支持和指導,以服務實體(ti) 經濟為(wei) 底線,適當提升創新風險容忍度。

  在政策高效落地上做實做細。適度延長政策執行期,更好匹配項目建設需要;擴大政策適用範圍,將煤炭生產(chan) 和消費大省的重點地方銀行納入政策實施機構。

  深化電力市場體(ti) 製改革

  全國政協常委 蔣作君(代表致公黨(dang) 中央)

  隨著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電力係統清潔低碳轉型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應深化電力市場體(ti) 製改革,構建適應高比例消納可再生能源的電力體(ti) 製,為(wei) 節能減排、綠色低碳夯實機製基礎。建議:

  還原電力商品屬性,理順電價(jia) 形成機製。完善煤炭價(jia) 格市場化形成機製,建立“電煤價(jia) 格—上網電價(jia) —銷售電價(jia) ”聯動機製。

  完善電力市場功能。加快建立現貨市場、輔助服務市場和容量補償(chang) 機製,盡快建立適應新能源發電特征的超短期日內(nei) 電力交易市場。

  健全分布式能源交易機製。支持園區增量配電網、局域電網、微電網以獨立市場主體(ti) 形態發展。注重結合配售電特點完善商業(ye) 模式,支持使用不動產(chan) 投資信托基金等工具盤活配電資產(chan) 。

  完善綠電采購製度,與(yu) 碳交易市場相銜接。推動綠色電力交易,滿足用戶綠色消費需求。鼓勵用電企業(ye) 通過使用綠電降低碳耗,激勵新能源發電企業(ye) 通過高效精準運營實現供電與(yu) 降碳價(jia) 值。

  健全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

  全國政協常委 楊 衛

  中共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突破性成就,對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建議:

  統籌各方力量,分類摸清生態產(chan) 品本底情況。盡快製定科學的生態資源標準化體(ti) 係,開展生態產(chan) 品普查。整合土地、森林、濕地、草原、海洋、水環境、空氣質量等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調查監測體(ti) 係,形成生態產(chan) 品目錄清單。

  大力推進試點示範工作,完善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路徑。積極探索政府主導、企業(ye) 和社會(hui) 各界參與(yu) 、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路徑。在政府路徑方麵,對發揮公益效能的生態調節產(chan) 品供給區加快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與(yu) 監管,提高優(you) 質生態產(chan) 品可持續供給能力;在市場路徑方麵,多元推進生態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生態化。

  推動體(ti) 製機製建設,強化政策支撐保障。抓住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評價(jia) 機製這個(ge) 關(guan) 鍵基礎,規範和健全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核算體(ti) 係,進一步完善核算成果在生態保護補償(chang) 、生態環境損壞賠償(chang) 和生態資源權益交易等方麵的政策和機製。

  推動草原高質量發展

  全國政協常委 王偉(wei) 光

  草原高質量發展關(guan) 係國家食物安全、能源資源安全,關(guan) 係鞏固提升生態係統碳匯能力,在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作用。建議:

  提高認識,推動全社會(hui) 關(guan) 注草原、保護草原。加強草原生態保護宣傳(chuan) 教育,形成全社會(hui) 重視草原、愛護草原的良好氛圍。

  大力發展現代草業(ye) ,做到“藏糧於(yu) 草”。通過實施“富民興(xing) 草”戰略,提高草原生產(chan) 力,在“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到“藏糧於(yu) 草”。

  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提升草原高質量發展科技支撐能力。建設草原資源與(yu) 生態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草原科學數據共享中心,推動草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製訂草原科技人才隊伍建設計劃,為(wei) 草原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加大草原保護修複投入力度,鞏固草原治理成效。加大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轉移支付力度;深化投融資改革,完善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草原生態建設的製度機製。

  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

  全國政協常委 樓繼偉(wei)

  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綠色“一帶一路”建設麵臨(lin) 諸多挑戰,應妥善解決(jue) 事關(guan) 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全局且相互依賴的3個(ge) 重要問題:

  一是妥善解決(jue) 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後的能源替代問題。加快國內(nei) 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為(wei) 在沿線國家投資作出示範。鼓勵太陽能發電、風電企業(ye) 集群式“走出去”,建成更多綠色能源最佳實踐項目,以實際行動助力沿線國家能源綠色轉型。

  二是妥善處理綠色金融成本高問題。加強綠色金融項目計量,明確所支持項目或生產(chan) 流程的碳排放強度,或者與(yu) 能夠替代的項目相比減碳的強度,促成高碳項目和減碳項目間交叉補貼,處理好綠色融資項目成本較高的問題。

  三是堅持並用足用好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聯合“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在“碳資產(chan) ”“碳負債(zhai) ”方麵達成共識,在“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這一平台上探討可操作性應對方案。

  推進編纂環境法典

  全國政協常委 呂忠梅

  通過對有關(guan) 生態環境保護多部法律的編纂形成法典,既可以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的邏輯體(ti) 係,又可以加速綠色低碳發展戰略轉型。建議將環境法典編纂納入國家立法規劃,正式啟動環境法典編纂工作。

  確立環境法典的“可持續發展”價(jia) 值主線。貫徹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人與(yu) 自然生命共同體(ti) ”理念,以“可持續發展”為(wei) 邏輯主線,形成“總則—汙染控製編—自然生態保護編—綠色低碳發展編—生態環境責任編”的法典結構,促進環境治理體(ti) 係與(yu) 治理能力現代化。

  采取“適度法典化”模式,體(ti) 現中國特色。紮根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體(ti) 現“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世界觀和“仁民愛物”自然觀。

  專(zhuan) 設“綠色低碳發展”編。通過將“綠色低碳發展”專(zhuan) 門設編,兼顧社會(hui) 經濟活動中資源、能源開發利用的效率與(yu) 公平,確保國家能源安全,促進資源開發利用與(yu) 生態承載力相協調,實現可持續發展。

  版式設計:張芳曼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23日 16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