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高質量發展臨汾實踐①“農”墨重彩 奮筆描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發布時間:2022-06-23 15:42:00來源: 人民網-山西頻道

  芒種過後麥熟黃,一年一度麥收忙。

  仲夏時節,平陽大地麥浪滾滾、機聲隆隆。麥田裏一片金光燦燦,沉甸甸的麥穗在微風中摩娑作響,一波又一波麥浪在起舞,田野飄香。

  6月18日,臨(lin) 汾市翼城縣唐興(xing) 鎮裏砦村村民鄭天龍站在田埂上,揪下一頭麥穗放在掌心輕輕揉搓,看著掌心中飽滿的麥粒高興(xing) 地說:“家裏5畝(mu) 旱地產(chan) 小麥6980斤,7畝(mu) 水地產(chan) 小麥9168斤,產(chan) 量大大超過我的預期,又是一個(ge) 豐(feng) 收年啊!”

  像鄭天龍一樣,許多種糧戶都為(wei) 今年的好收成感到高興(xing) 。該縣唐興(xing) 鎮古城村小麥高產(chan) 高效技術示範基地在去年畝(mu) 產(chan) 830.84公斤的基礎上再創新高,畝(mu) 產(chan) 達到855.13公斤,創山西水地小麥最高單產(chan) 紀錄。

  夏糧又豐(feng) 產(chan) ,隻是臨(lin) 汾市大力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一個(ge) 縮影。

  民族要複興(xing) ,鄉(xiang) 村必振興(xing) 。今年,臨(lin) 汾市全方位推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高質量發展,開啟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征程,集聚強大合力促進農(nong) 業(ye) 高質高效、鄉(xiang) 村宜居宜業(ye) 、農(nong) 民富裕富足。

臨(lin) 汾市堯都區賈得鄉(xiang) 大王村麥收現場。劉婷婷攝

臨(lin) 汾市堯都區賈得鄉(xiang) 大王村麥收現場。劉婷婷攝

  特色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迸發活力

  六月的吉縣,果木葳蕤。站在西嶺村高處,俯瞰西嶺雙千畝(mu) 蘋果示範園,蘋果基地白色的防雹網在地麵上構成條形圖案,綿延千米,蔚為(wei) 壯觀。

  “家中有20畝(mu) 果園,栽種580棵果樹,近兩(liang) 年年產(chan) 蘋果都能在7萬(wan) 斤上下,收入19萬(wan) 元左右。”眼下正是果農(nong) 們(men) 在果園精心管理的繁忙時節,談及收成,吉縣西嶺村大莊村村民呂小莉的喜悅掛滿臉龐。

  有20畝(mu) 果園,580棵樹,之前是貧困戶,現已脫貧。兩(liang) 個(ge) 兒(er) 子已大學畢業(ye) 。

  吉縣地處呂梁山南端,適宜的緯度和海拔使得蘋果成為(wei) 優(you) 質的資源稟賦和特色產(chan) 業(ye) 。西嶺村又地處該縣核心區域,得益於(yu) 蘋果產(chan) 業(ye) ,呂小莉成功脫貧,並依靠果樹種植“敲”開了致富門。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是關(guan) 鍵。

  近年來,西嶺村圍繞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重點打好特色優(you) 勢牌,不斷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實現蘋果產(chan) 業(ye) 由政府引導到市場主導、產(chan) 業(ye) 鏈由單維發展到多元融合、果農(nong) 由單憑經驗到依靠科技三個(ge) 轉換升級,銜接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讓村民的小康生活多了底氣。

  在臨(lin) 汾市,像吉縣西嶺村這樣依靠特色產(chan) 業(ye) 實現脫貧致富的村鎮還有很多。自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以來,臨(lin) 汾市立足自身實際,因地製宜,持續壯大產(chan) 業(ye) 規模,鞏固原有產(chan) 業(ye) 成果,大力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不斷提升產(chan) 業(ye) 帶貧益貧能力。同時,積極培養(yang) 致富帶頭人,全市共開辦扶貧龍頭企業(ye) 61家、扶貧合作社42家,吸納脫貧人口1724人就近就地就業(ye) ,幫助脫貧人口人均增收1450元。

6月3日下午,在臨(lin) 汾原產(chan) 地商品體(ti) 驗店,曲沃縣副縣長樊奇選對當地的農(nong) 特產(chan) 品、旅遊景點進行了推介代言。鄭遠飛攝

6月3日下午,在臨(lin) 汾原產(chan) 地商品體(ti) 驗店,曲沃縣副縣長樊奇選對當地的農(nong) 特產(chan) 品、旅遊景點進行了推介代言。鄭遠飛攝

  有資源,有產(chan) 業(ye) ,如何真正把其變成好產(chan) 品?

  臨(lin) 汾市整合優(you) 勢產(chan) 業(ye) 資源,全麵推動農(nong) 旅產(chan) 品品牌化和銷售新業(ye) 態,創建了“臨(lin) 汾優(you) 選”區域公用品牌。該品牌的營銷和產(chan) 銷對接,是臨(lin) 汾市近年來實施“特”“優(you) ”戰略、大力推進農(nong) 業(ye) 標準化生產(chan) 的一個(ge) 縮影。據統計,今年一季度22家“臨(lin) 汾優(you) 選”企業(ye) 銷售總額達9205萬(wan) 元,比上年同期的8315萬(wan) 元增長10.7%。截至目前,全市綠色食品、有機農(nong) 產(chan) 品和地理標誌農(nong) 產(chan) 品達120餘(yu) 個(ge) ,為(wei) 帶動群眾(zhong) 增收致富、實現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提供了有力支撐。

  “‘臨(lin) 汾優(you) 選’區域公用品牌公布後,汾西玉露香梨銷售得更紅火了。”汾西縣高寒農(nong) 牧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劉耀山說,“品牌影響力和競爭(zheng) 力拓寬了我們(men) 的銷售渠道,解決(jue) 了銷售難題。”

  汾西縣高寒農(nong) 牧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位於(yu) 該縣團柏鄉(xiang) 柴窪莊村,2012年12月,劉耀山發起成立合作社、組建公司,以流轉土地、土地入股等多種形式發展梨果產(chan) 業(ye) 。2017年,合作社的梨園被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確定為(wei) “有機旱作標準化示範片”;2020年4月,梨園又成為(wei)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確定的“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科技示範展示基地”。如今,這裏生產(chan) 的玉露香梨暢銷全國各地,出口海外市場,成了當地農(nong) 民的“致富果”。

  黨(dang) 建賦能集體(ti) 經濟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夯基固本

  從(cong) 山上到山下,從(cong) 田野到溝壑,浮山大地一派忙碌景象。

  浮山縣張莊鎮衛家河村有著廣闊的黃土坡地,近年來,該村對閑置的土地資源進行整合,種植了一種被譽為(wei) “長壽草”的中藥材——艾草。能種植艾草,種植戶劉洋要感謝“清化收”攻堅行動。行動中村裏將河灘地統一收回,平整開發為(wei) 300畝(mu) 集體(ti) 土地,承包給了他,這樣一來,既增加了他的收入,也為(wei) 村裏土地流轉帶來5萬(wan) 元的收入。

山西省臨(lin) 汾市大寧縣昕水鎮坡角村村民看著掛滿枝頭的“寧脆”蘋果,喜上眉梢。王政攝

  從(cong) 艾草到蘋果、西瓜、穀子,張莊鎮充分利用各村比較優(you) 勢,出台了全鎮“一村一策”,該鎮黨(dang) 委書(shu) 記李曉奇說:“我們(men) 圍繞‘一村一策’持續壯大產(chan) 業(ye) 發展,吸收村民入股、務工、經營,切實凝聚起共同富裕的信心和決(jue) 心,真正實現村集體(ti) 經濟和村民‘雙增收’。”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是鞏固基層政權的重要保障,是有效銜接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抓手,提升造血功能是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關(guan) 鍵所在。

  張莊鎮的做法正是臨(lin) 汾市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的一個(ge) 生動踐行。今年以來,臨(lin) 汾市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作為(wei) 基層黨(dang) 組織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來抓,強化黨(dang) 建引領,堅持因村施策,突出造血功能,使出真功硬招,提高村級組織服務群眾(zhong) 的能力,村級集體(ti) 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臨(lin) 汾市委書(shu) 記閆晨曦表示,發展村級集體(ti) 經濟是增強黨(dang) 組織服務功能、提升抓黨(dang) 建促基層治理能力的重要舉(ju) 措。要突出“黨(dang) 建引領+市場推動”,以發展產(chan) 業(ye) 、增加經營性收入為(wei) 重點精準發力,推動全市村級集體(ti) 經濟壯大提質,為(wei) 黨(dang) 建引領農(nong) 村治理奠定堅實物質基礎。

  通村道路寬又淨,農(nong) 家院裏笑聲多,綠樹成蔭花飄香……步入霍州市李曹鎮源頭村,一幅“問渠哪得清如許?為(wei) 有源頭活水來”的山水畫文化牆格外醒目。村中渠水清澈見底,涓涓流水聲讓人心曠神怡。放眼望去,小渠兩(liang) 邊五顏六色的盆栽、各種花草樹木和溪水交相輝映,村中美景盡收眼底。

  “我們(men) 明確了10個(ge) 先行示範村、9個(ge) 整體(ti) 推進村和8個(ge) 重點幫扶村,按照‘前期廣泛摸排——中期全力整治——後期鞏固提升’的步驟,用好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這一統領,激活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3股力量,突出交通沿線、村莊街巷、農(nong) 戶庭院、田間地頭4個(ge) 重點,實現街巷幹淨整潔、道路規範有序、溝渠清澈順暢、庭院環境優(you) 美、田間阡陌繁茂5個(ge) 目標。”李曹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鎮長張超介紹,該鎮在4個(ge) 重點區域整治工作中探索建立了交通沿線環境衛生公司運營管理、半月檢查評比製度、田間地頭管理田長製、村企共建等長效機製,實現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當牽引、黨(dang) 員幹部作示範、全體(ti) 村民齊參與(yu) 、社會(hui) 力量來助陣、美麗(li) 鄉(xiang) 村人人誇的預期目標。

  打造宜居宜業(ye) 家園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繪出新景

  走進曲沃縣北董鄉(xiang) 南林交村詩經園,亭台樓閣古色古香,碧水蕩漾景色宜人,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芳香,村巷裏飄蕩著幸福的歡笑……

  家在景區裏,人在公園中,出門看美景,居家聞花香。一大早,86歲的南林交村村民秦秀珍正在小湖邊悠閑地遛彎,提到現在的日子,老人喜笑顏開:“環境越來越美了,日子越來越好了。”

  南林交村的美景還吸引了周邊鄉(xiang) 鎮眾(zhong) 多村民前來參觀。窯院村村民陳建明夫婦是這裏的常客:“我們(men) 是鄰村的,這兩(liang) 年鄉(xiang) 村旅遊越來越紅火,閑暇時間我們(men) 就出來散散步,不出遠門也能賞美景!”

初夏時節,襄汾縣鄧莊鎮澗溝村初心廣場內(nei) 一派迷人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圖景。李現俊攝

初夏時節,襄汾縣鄧莊鎮澗溝村初心廣場內(nei) 一派迷人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圖景。李現俊攝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山西各地把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wei) 提升農(nong) 民生活品質的重大工程,加快補齊農(nong) 村公共服務短板,鄉(xiang) 村麵貌煥然一新。當前,臨(lin) 汾市委、市政府以美麗(li) 宜居鄉(xiang) 村建設為(wei) 導向,一件事接著一件事辦,推動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由點到麵全麵推開,廣大農(nong) 村環境麵貌顯著改善,基礎設施逐步完善,農(nong) 民群眾(zhong) 幸福指數顯著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1市5縣7鄉(xiang) 鎮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鎮;申報2020-2022周期省級衛生鄉(xiang) 鎮53個(ge) 、衛生村654個(ge) ,全部通過省級驗收命名;全市有13個(ge) 村獲“山西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稱號。

  “一個(ge) 人獨自生活多年了,沒想到臨(lin) 到老了老了,還能過上這麽(me) 好的日子,真的是要感謝黨(dang) 的好政策啊!”談起農(nong) 村日間照料中心和公共浴室的好處,臨(lin) 汾市堯都區縣底鎮賀家莊村吉風雲(yun) 老人情不自禁地說。

  在縣底鎮賀家莊村,80歲以上無依無靠的老年人有9個(ge) 。怎麽(me) 有效解決(jue) 這部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問題,就成了擺在鄉(xiang) 鎮黨(dang) 委、政府和村“兩(liang) 委”麵前的重要課題,也是發展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事業(ye) 最需要解決(jue) 的急迫問題。對此,堯都區縣底鎮黨(dang) 委、政府迅速行動、先行先試,從(cong) 賀家莊村入手,著手建設農(nong) 村日間照料中心和公共浴室。

  “賀家莊村是全鎮第一批試點建設的村。項目確定後,鎮上立即組建由包片領導任組長,分管民政、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財務、黨(dang) 政綜合辦主任等為(wei) 成員的工作組,開始籌劃,選址、設計、建設,經過20多天的緊張施工,目前已投入試運營服務。”縣底鎮包村幹部馬超說。

  今年以來,臨(lin) 汾市認真落實鄉(xiang) 村振興(xing) 為(wei) 農(nong) 民而興(xing) 、鄉(xiang) 村建設為(wei) 農(nong) 民而建的要求,大力實施鄉(xiang) 村建設行動,深入開展好農(nong) 村基礎設施、農(nong) 村“廁所革命”、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農(nong) 村生活垃圾治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特色風貌塑造“六大提升”行動,不斷提升鄉(xiang) 村宜居宜業(ye) 水平。同時,強調要本著讓群眾(zhong) 受益、讓群眾(zhong) 滿意的原則,因地製宜、分類施策解決(jue) 好農(nong) 村群眾(zhong) 的養(yang) 老、洗澡問題,積極探索不同建管模式,建立長效運行機製,堅決(jue) 防止“一刀切”和華而不實的形式主義(yi) ,切實做到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效果,真正提升群眾(zhong) 生活品質,滿足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要深入實施特色鄉(xiang) 鎮和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突出宜居宜業(ye) 宜遊,加快聚合產(chan) 業(ye) 、社區、文化、旅遊等功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建設一批富有地域特質、充滿發展活力的特色小鎮和美麗(li) 鄉(xiang) 村。”臨(lin) 汾市委副書(shu) 記、市長李雲(yun) 峰說。

  倉(cang) 廩實而民心安,農(nong) 業(ye) 強則百業(ye) 興(xing) 。現如今,在廣袤田野間,鄉(xiang) 村風景美麗(li) 如畫,人居環境整潔漂亮,特色產(chan) 業(ye) 遍地開花,百姓生活蒸蒸日上,美麗(li) 鄉(xiang) 村正漸漸成為(wei)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xiang) 情的幸福家園,臨(lin) 汾正在共同富裕的大道上闊步前行。

(責編:麻潞、張臨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