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改小革解難題 河北:"五小"創新助推發展大變化
人民網石家莊6月17日電 (楊文娟)近日,在北京新建城際鐵路聯絡線項目一期工程的施工便道上,一輛輛幹淨整潔的運載車來回穿梭。不遠處堆聚如山的土方,不僅(jin) 整齊地覆蓋著綠色的防塵網,而且每隔一段距離,就會(hui) 有一台高壓抑塵消防霧炮裝置對土方倒運現場進行不間斷噴灑降塵。
據悉,北京新建城際鐵路聯絡線項目一期工程長39.3公裏,起自廊坊東(dong) 站以東(dong) 京冀省界處,終至北京大興(xing) 國際機場以南京冀省界,其中,北京段長15.30公裏,河北段長24.14公裏。
“在施工中我們(men) 嚴(yan) 格落實‘六個(ge) 百分百’施工環境保護要求,結合工程實際,自行設計製作的高壓抑塵消防霧炮和全自動洗車棚裝置,可有效抑製揚塵降低因施工造成的環境汙染。”中鐵二十二局分公司項目安全總監王修華說,目前4項“五小”創新成果已獲得國家實用型發明專(zhuan) 利。
據了解,圍繞河北省委、省政府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河北省總工會(hui) 持續開展職工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小設計、小建議等“五小”技術創新活動,得到了企事業(ye) 單位的積極響應,廣大職工踴躍參與(yu)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河北省職工“五小”技術創新活動已累計產(chan) 生成果1000多萬(wan) 項(條),且創造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深受企業(ye) 和職工歡迎。
“小改進”確保施工“大安全”
“將安全扣掛到安全繩上,我們(men) 可以根據作業(ye) 需要自由滑動,有效擺脫了固定位置的限製,方便也更安全。”北京新建城際鐵路聯絡線一期工程三標段現場工人張發興(xing) 說。
據了解,該標段全部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開挖深度較大,基坑開挖最大深度25.6米,最大寬度43.5米。因此,在基坑兩(liang) 側(ce) 會(hui) 鋪設圍擋進行警示和攔擋,以防發生材料和人員墜入基坑內(nei) 造成損傷(shang) 。
“防墜落鋼絲(si) 繩是根據現場實際作業(ye) 需求采用橫縱開發設計的,主要是為(wei) 了滿足高掛低用的要求。”王修華說。他提到,傳(chuan) 統圍擋立柱采用的是組成結構設計,結構單薄,穩定性不好。為(wei) 確保圍擋的整體(ti) 性和安全性,他們(men) 將原先分體(ti) 式的防墜落鋼絲(si) 繩、照明燈、噴淋頭組合到圍擋之中,並在原先圍擋基礎上,每隔6塊圍擋就增加鋼管立柱,起到加固現有圍擋的作用。
同時,組合式多功能圍擋的創新之處在於(yu) 可以伸縮,使用時隻需展開,利用支撐杆進行固定即可形成支撐,運輸、存放時還可節省空間。另外,立柱頂部安裝的噴霧座,也安裝了可伸縮裝置,運輸過程中可將噴霧座和警示燈隱藏於(yu) 立柱之中,避免發生損傷(shang) 。
“這些小改進不僅(jin) 能為(wei) 施工提供安全保障,而且通過這種組合設計的噴淋頭還可以在前期基坑開挖時抑製揚塵,後期隧道拱頂完成後進行混凝土養(yang) 護。”王修華表示。
“小革新”助推質量“大提升”
在隧道施工中,隧道邊牆、拱頂的混凝土養(yang) 生環節,是最容易出現質量問題的地方。
“采用傳(chuan) 統的人工+水管,費時、費力、費水,混凝土的養(yang) 護還難以達到規範要求。”新建城際鐵路聯絡線一期工程站前三標段項目負責人佟峰說,由於(yu) 隧道斷麵呈管狀,內(nei) 壁不易沾水,如果噴淋不及時還容易出現幹縮裂紋,影響整體(ti) 質量。
對此,項目部研發了全自動遠程智能養(yang) 護台車,主要用於(yu) 隧道二襯混凝土澆注後的養(yang) 生。該設備不僅(jin) 可以噴淋整個(ge) 隧道混凝土,實現無死角均勻養(yang) 生,避免人為(wei) 主觀養(yang) 生不及時、養(yang) 護不到位等缺點,還可以實現APP遠程控製、現場遙控控製、智能化自動噴淋。
據了解,全自動遠程智能養(yang) 護台車是由若幹個(ge) 鋼管及萬(wan) 向扣件組成的矩形車架,頂部為(wei) 可以對稱活動的支撐架,且相鄰頂部的兩(liang) 側(ce) 外壁安裝有側(ce) 引導架、水管,水管與(yu) 隧道內(nei) 壁輪廓一致,側(ce) 引導架上設有用於(yu) 接觸隧道內(nei) 壁的引導輪。引導輪利用兩(liang) 側(ce) 邊牆為(wei) 導向,保證台車線性滑行;噴淋管道沿骨架布設,依據隧道邊牆及拱頂形狀,每1米設置一道噴口。台車下麵設有8個(ge) 行走輪,由電機帶動其行走。
“全自動遠程智能養(yang) 護台車最重要的是這個(ge) 中控箱。”佟峰說,中控箱內(nei) 安裝總控係統,對接遙控裝置並接收控製信號,實現現場、遠程及全自動等多模式控製,是整個(ge) 台車的大腦。
據介紹,該設備包含定時養(yang) 護功能、定距養(yang) 護功能、水位預警功能、障礙物預警功能等,還支持手動控製、遙控控製、全自動控製等多控製模式切換功能,操作上方便,隧道斷麵適應性強。
“無論走到哪,隨時隨地都可以了解隧道養(yang) 生情況,這大大節約了人工費用。”王修華表示,隧道內(nei) 混凝土養(yang) 生整體(ti) 質量有了大大的提高。
“小發明”起到環保“大作用”
“現在施工不同以往了,天氣好的時候,我們(men) 還能經常看到彩虹呢!”現場施工人員說。
這樣的感受來自於(yu) 施工方對環保的高度重視。據了解,該工程為(wei) 明挖隧道,現場涉及土方開挖、土方倒運、臨(lin) 時存土場存放等,如果灑水不及時,會(hui) 導致大量揚塵出現。同時,該項目為(wei) 線性工程,物資材料存儲(chu) 量大,尤其是隧道使用的防水塗料、防水板、土工布等材料集中存儲(chu) ,如發生火災,需要人員近距離操作滅火器會(hui) 比較危險。
針對項目施工的這些特點,項目部自主研發了高壓抑塵消防霧炮裝置,該裝置平時主要是抑製揚塵,淨化空氣,遇到火災時還是重要的消防工具。
“該裝置可覆蓋整個(ge) 存土場,噴灑射程在80-120米,保證施工過程中不起塵。現在我們(men) 是24小時運轉,濕化作業(ye) 。”佟峰說,高壓抑塵消防霧炮係統運行分自動控製和手動控製兩(liang) 種運行方式,在手機APP上可以隨意設定噴淋時長、水霧大小、噴淋方向等。另外,為(wei) 保證施工現場的幹淨整潔,項目部還在施工便道上設置了30米自動洗車棚,讓工地運送物資的車輛始終光亮嶄新。
“項目施工中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發明、小創新,都是職工們(men) 在工作崗位上發揮工匠精神演繹出的大智慧。”中鐵二十二局分公司副總經理馮(feng) 建州表示,“小改小革”不僅(jin) 有效提高了項目安全、質量、環保管理水平,促進了企業(ye) 提質增效,而且為(wei) 推動企業(ye) 技術進步提供了不竭動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