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抓黨建 促提升 | 壺關縣石泉村從產業“空心村”變身旅遊“打卡地”

發布時間:2022-06-28 15:14:00來源: 人民網-山西頻道

  在長治壺關(guan) 縣大峽穀鎮石泉村,隨高就低、風格迥異的“農(nong) 家樂(le) ”在路邊、山腳、農(nong) 田邊隨處可見,是都市人的“夢想空間”。入住遊客可以自己動手采摘蔬菜,也可以帶著孩子爬籬笆,把腳印灑向田間阡陌。

  幾年前,石泉村還是一個(ge) 產(chan) 業(ye) “空心村”、貧困村,現在,卻是山西壺關(guan) 首批“旅遊示範村”。150多戶就有25家“農(nong) 家樂(le) ”,380餘(yu) 人有220多人從(cong) 事鄉(xiang) 村旅遊,1200餘(yu) 畝(mu) 林地全部變成景區。

  石泉村的“領頭雁”叫宋軍(jun) 方,去年村“兩(liang) 委”換屆時,連選連任,支書(shu) 、主任“一肩挑”。

  “石泉村地理位置優(you) 越,地處山西壺關(guan) 太行山大峽穀景區入口處,環境好,滿眼是綠,但劣勢也很突出,兩(liang) 山夾一溝,開門就是山。雖然發展空間大,但拓展平麵小;人文優(you) 勢不明顯,多是農(nong) 耕文化;農(nong) 旅新業(ye) 態初步顯露,但服務能力、服務條件遠沒有配套成熟。”宋軍(jun) 方說。

  為(wei) 引導群眾(zhong) “吃旅遊飯”,宋軍(jun) 方於(yu) 2016年投資20多萬(wan) 元,興(xing) 辦起了第一家“農(nong) 家樂(le) ”,當年建成,當年受益,收入超過10多萬(wan) 元,為(wei) 老百姓作出了示範。在他的帶領下,一家又一家“農(nong) 家樂(le) ”舉(ju) 辦了起來。疫情未發生時,家家收入在10多萬(wan) 元左右。

  在鎮黨(dang) 委、政府支持下,宋軍(jun) 方依托“太行山大峽穀遊客接待中心”,作出了“一農(nong) 旅二中藥三運營四生態”的產(chan) 業(ye) 規劃及“村中農(nong) 家樂(le) 、路邊旅遊車、山披綠衣裝、溝戴紅花帽”的整體(ti) 布局,在太行一號旅遊專(zhuan) 線,打造了一條以太陽花、連翹、黨(dang) 參、景觀樹、格桑花為(wei) 主的觀光帶,吸引一撥又一撥的遊客前來觀光。

  “今天,宋則勤家蓋房要‘合龍口’了,上午,沒有急事的黨(dang) 員都去幫幫忙!”第一黨(dang) 小組組長宋小兵在黨(dang) 員微信群裏召集。

  多年來,石泉村有一個(ge) “傳(chuan) 統”:群眾(zhong) 有事、支部牽頭,黨(dang) 員先幹、群眾(zhong) 跟上。因為(wei) 外地遊客多,為(wei) 創優(you) 環境,宋軍(jun) 方自己出資購買(mai) 了3輛三輪車,天天定時上門收垃圾、運垃圾,從(cong) 不讓垃圾落地,十幾年如一日。

  去年遭受水災時,村裏有6家群眾(zhong) 房屋倒塌,4個(ge) 黨(dang) 小組的黨(dang) 員全部到場,把這幾戶群眾(zhong) 的財產(chan) 、老人搬送到支部會(hui) 議室,沒有1人出事。洪水衝(chong) 刷下來的上千噸淤泥,黨(dang) 員群眾(zhong) 連續清運了1個(ge) 多月。

  “看厭了鋼筋水泥繁華都市的城裏人,非常喜歡尋一處靜謐‘農(nong) 家樂(le) ’悠然小憩,石泉村恰好就是這樣一處‘世外桃源’。每年都有300—500名河南遊客前來避暑,居住時間都在2、3個(ge) 月以上。”宋軍(jun) 方介紹。

  “五一”假期以來,入住的遊客越來越多,為(wei) 了讓遊客住得放心、玩得開心,鎮黨(dang) 委、政府在石泉村設置了核酸檢測點,隨時可以檢測。

  “隻要客人來了,我們(men) 就要保證遊客健康。”石泉村一農(nong) 家樂(le) 負責人宋其桃說,“所有餐具都是定時消毒。”2020年以來,有5名來自鄭州的遊客,每年都在她的農(nong) 家樂(le) 居住3個(ge) 多月避暑,每人每天50元。僅(jin) 此一項,她就收入22500多元。

  此外,石泉村黨(dang) 支部把黨(dang) 員教育管理作為(wei) 黨(dang) 建工作的關(guan) 鍵環節來抓,通過“三會(hui) 一課”、主題黨(dang) 日、無職黨(dang) 員設崗定責等活動,給黨(dang) 員服務搭建了“作為(wei) 平台”,推動黨(dang) 員有所作為(wei) 。

  黨(dang) 支部突出“黨(dang) 建引領”,整合資源,就親(qin) 、就近、就便打造“黨(dang) 員服務圈”,每名黨(dang) 員包聯8—10戶群眾(zhong) ,黨(dang) 員“亮身份、做服務”,從(cong) 村民“上門求服務”轉變為(wei) 黨(dang) 員“上門送服務”,不斷滿足群眾(zhong) 多樣化、個(ge) 性化需求。(崔前軍(jun) 、常宇鵬)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