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關:“智慧水尺”助力散貨“無感通關”
日前,裝載著18萬(wan) 噸鐵礦石的“塞奇”輪在天津港南疆碼頭靠泊,天津海關(guan) 關(guan) 員用查驗平板電腦對船舶六麵水尺標記進行拍攝,並將采集到的數據錄入“智慧水尺計重平台”。30分鍾後,貨物重量鑒定工作完成,船舶開始卸貨作業(ye) 。
據了解,“智慧水尺計重平台”由天津海關(guan) 開發,今年6月1日上線。天津海關(guan) 工作人員蘭(lan) 朝輝介紹,關(guan) 員將現場采集的觀測數據和船舶基礎數據輸入平台後,係統會(hui) 自動提取並一鍵生成重量鑒定結果,從(cong) 貨物到港到計算完成不超過40分鍾,實現了真正意義(yi) 上的“無感通關(guan) ”。當該船舶再次來港時,海關(guan) 可在係統內(nei) 查詢曆史裝載貨物記錄,進行風險分析預警,進一步提高鑒定效率。如果出現短重情況,還能通過調取相關(guan) 記錄為(wei) 企業(ye) 索賠提供依據。“這個(ge) 係統大幅提升了散貨船舶的通關(guan) 效率,每條船的重量鑒定效率平均提高30%以上,實現水尺計重管理全流程‘進係統、標準化、留痕跡、可追溯’。”蘭(lan) 朝輝表示。
“智慧水尺計重平台”上線以來,已為(wei) 570餘(yu) 萬(wan) 噸貨物開展了重量鑒定,累計節省現場鑒定時長約100小時,共檢出短重89批次、短重重量1萬(wan) 餘(yu) 噸,並為(wei) 相關(guan) 企業(ye) 提供了索賠依據。(記者 馬曉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