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即時配送便捷百姓生活(消費視窗)

發布時間:2022-06-29 14:34: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4月1日起,北京市正式實施《網絡餐飲服務餐飲安全管理規範》,明確入網商戶打包時“應使用外賣包裝封簽或者一次性封口的外包裝袋等密封方式”。圖為(wei) 海澱區一家餐飲企業(ye) 店員粘貼外賣包裝封簽。
  袁 藝攝(人民視覺)

在江蘇蘇州市街頭,一名外賣配送員冒雨騎行,為(wei) 消費者提供便利。
  王建康攝(人民視覺)

  近年來,我國線上線下消費加速融合發展,形成了即時配送服務新模式。從(cong) 生鮮蔬菜到麵包飲料,從(cong) 電子產(chan) 品到日化美妝,越來越多商品通過即時配送的方式,更快送達消費者手中。即時配送有哪些新特點?給消費者和商家帶來什麽(me) 變化?未來如何更好發展?記者進行了采訪。

  從(cong) 下單到配送,僅(jin) 需30分鍾至60分鍾——

  消費者購物有了新體(ti) 驗

  “通過手機下單後,半個(ge) 小時商品就送上門,真方便!”最近,北京市朝陽區呼家樓街道居民李莉經常在線上買(mai) 東(dong) 西。不管是在家突然想喝一瓶汽水,還是做菜時缺什麽(me) 食材,拿起手機打開APP下單後,很快就有外賣騎手把商品送上門。“比起自己跑一趟超市,省了不少力氣。”

  從(cong) 商家到消費者的末端配送,是商貿流通體(ti) 係中的重要一環。末端配送是否暢通、高效,不僅(jin) 影響商品的流通成本,也直接關(guan) 乎消費者體(ti) 驗。近年來,隨著我國商貿流通體(ti) 係建設不斷推進,末端配送也在持續創新和優(you) 化,並在線上線下消費加速融合發展過程中,催生出即時配送新模式,給消費者帶來新體(ti) 驗。

  所謂即時配送,是指消費者通過線上交易平台下單,線下實體(ti) 零售商線上接單,然後執行配送的一種零售服務方式。一般情況下,即時配送能在30分鍾至60分鍾完成從(cong) 用戶下單到揀貨打包,再到商品配送的整個(ge) 環節。

  作為(wei) 一種新的商業(ye) 模式,即時配送得到相關(guan) 政策的鼓勵和支持。商務部等11部門去年印發的《城市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建設指南》提出,“統籌考慮當地電子商務、即時配送等在線商業(ye) 發展水平,做到實體(ti) 門店配置與(yu) 在線商業(ye) 發展相協調。”商務部等9部門去年印發的《商貿物流高質量發展專(zhuan) 項行動計劃(2021—2025年)》提出,“推廣共同配送、集中配送、統一配送、分時配送、夜間配送等集約化配送模式,完善前置倉(cang) 配送、門店配送、即時配送、網訂店取、自助提貨等末端配送模式。”

  根據艾瑞谘詢發布的《2021年中國即時零售行業(ye) 研究報告》,伴隨消費升級,國內(nei) 消費市場呈現快節奏的特點,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消費者線上消費、即時性消費習(xi) 慣逐步養(yang) 成,加速即時零售發展。

  即時配送快速發展的背後,是消費者尤其是年輕群體(ti) 的巨大需求。埃森哲發布的《聚焦中國95後消費群體(ti) 》報告顯示,95後人群更加注重配送速度,超過50%的95後消費者希望在購物當天甚至半天就能收貨,7%的消費者希望能在下單後2小時收到商品。

  即時配送給消費者帶來的便利體(ti) 現在很多方麵。李莉說,去年冬天一個(ge) 下大雪的晚上,孩子在家裏意外被劃傷(shang) 了,急需創可貼、紗布和碘伏等醫療用品。李莉嚐試通過外賣平台下了訂單,沒想到十幾分鍾後藥品就送上了門。

  “即時配送服務也有利於(yu) 消費升級。”以前,李莉下班後總要為(wei) 買(mai) 菜而煩惱,“下班晚了,小區菜攤新鮮蔬菜不多了;開車去超市,停車、結賬都要排隊,太耽誤時間。”而現在,她下班回家前通過手機下單,到家後新鮮蔬菜就送到了家門口。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間,她可以線上選購商品,通過無接觸配送收貨,既安全也方便。“再也不用為(wei) 買(mai) 菜發愁了,每天都能吃上豐(feng) 富可口的晚飯。”

  主動擁抱線上,增加店鋪銷量——

  線下零售拓展線上渠道

  “叮!您有一份新的外賣訂單,請及時處理。”晚上11點多,聽到係統外賣訂單的提示聲,北京市海澱區中關(guan) 村街道一家便利店員工郭悅麻利地按照顧客訂單分揀商品。兩(liang) 瓶酸奶、一包瓜子、一包花生米、一盒薯片……分揀完畢後僅(jin) 僅(jin) 幾分鍾,外賣員就上門取走了商品,準備送給消費者。從(cong) 外賣訂單係統裏可以看到,從(cong) 顧客下單到配送完成,總共僅(jin) 用19分鍾。“晚上不是訂單高峰,配送會(hui) 更快。”郭悅說。

  郭悅在這家24小時便利店工作已有3年。剛工作時,店裏沒有上線外賣服務,所有的銷售都是來自線下。細心的郭悅發現,店裏白天的生意不錯,但一到晚上,尤其是22點以後,顧客就明顯少了很多。

  “咱們(men) 能不能也做外賣?”郭悅向店長提出建議,並得到店長的支持。說幹就幹,便利店通過外賣平台的“商家上線綠色通道”,隻用了幾分鍾就遞交了所需資料,幾小時之內(nei) 完成審核,開始線上接單。

  “我還記得接到的第一單外賣,是附近小區居民訂購的一箱啤酒,當時開心得都要跳了起來。”郭悅說,現在線上訂單越來越多,占銷售額的1/3左右,夜間訂單主要來自線上。“尤其是受疫情影響,線下銷售遇到困難,線上訂單幫助我們(men) 緩解了經營壓力。”郭悅說。

  “技術變革給零售業(ye) 生產(chan) 端和消費端都帶來巨大變化。”中國社會(hui) 科學評價(jia) 研究院院長荊林波說,社交電商、垂直電商等新業(ye) 態不斷湧現,即時配送零售等到家模式蓬勃發展,推動零售行業(ye) 線上線下加速融合。線下零售主動擁抱線上,在方便消費者的同時,也把線上流量轉化成為(wei) 新的訂單來源。

  即時配送零售模式有力激發了消費潛力。美團數據顯示,一季度,美團閃購實現較快增長,訂單量和平台交易總額分別同比增長接近70%和超過80%。一季度,美團閃購日均訂單量超過390萬(wan) 單。在今年的“618”促銷活動中,5月31日20時後的一個(ge) 小時內(nei) ,京東(dong) 小時購下單用戶數同比去年增長650%。

  郭悅說,當好一個(ge) 線上店員,一點都不比當好線下店員容易。如何優(you) 化頁麵、哪些商品排在首頁、如何製訂促銷策略等,都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但不管是麵對麵,還是通過線上,隻有服務到位,才能吸引更多消費者。”

  緊跟消費需求,提升配送效率——

  讓更多流量轉化為(wei) 銷量

  “即時配送有望成為(wei) 零售業(ye) 的主流模式之一。”荊林波認為(wei) ,作為(wei) 商貿流通的一種創新模式,即時配送零售模式更好地滿足了多元化的消費需求。未來要進一步提升配送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努力讓供應鏈各個(ge) 環節實現共贏。

  美團高級副總裁王莆中說,即時配送零售未來的市場規模非常可觀。即時消費需求的變化,將帶來零售市場上平台、渠道、品牌之間的關(guan) 係變化。即時配送要立足於(yu) 本地供給,聚焦消費者對於(yu) 即時送達的消費需求,助力商超、餐飲等實體(ti) 零售實現數字化升級。

  “即時配送必須是高效的配送。”貨拉拉創始人周勝馥說。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對配送服務提出了精準、高效、安全的更高要求,這都需要通過數據驅動和智能化建設實現。貨拉拉通過科技能力賦能傳(chuan) 統物流,不斷提升貨物運轉效率,優(you) 化消費體(ti) 驗,降低物流成本。

  “不管是即時配送還是非即時配送,隻有緊跟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才有持續發展的基礎。”荊林波說,即時配送有望發展成為(wei) 新的消費增長點。相關(guan) 部門要及時出台相關(guan) 政策,進一步完善行業(ye) 標準,為(wei) 即時配送行業(ye) 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更好保障消費者權益。

  “獲取線上流量並不容易。”中國連鎖經營協會(hui) 秘書(shu) 長彭建真說,即時配送是業(ye) 態發展的需要,更是雲(yun) 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智能化科技發展的結果。對於(yu) 線下商家來說,即時配送是一種新的商業(ye) 模式,帶來了線上流量的紅利。隻有在經營和服務特色方麵多下功夫,線下商家才有望把更多線上流量轉化為(wei) 實際銷量。

  荊林波說,高效的流通體(ti) 係能在更大範圍把生產(chan) 和消費聯係起來,擴大交易範圍,推動分工深化,提高生產(chan) 效率。要統籌推進現代流通體(ti) 係建設,更好發揮即時配送的積極作用。進一步提升即時配送的“科技範兒(er) ”,推動智能外賣櫃等智能配送終端進商圈、寫(xie) 字樓等,打造人、車、機、櫃一體(ti) 的智能配送體(ti) 係,在更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為(wei) 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助力消費升級貢獻更大力量。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29日 17 版)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