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培育專業功能縣城(新知)
【現象】“眼鏡之都”江蘇丹陽,“花炮之鄉(xiang) ”湖南瀏陽……近年來,一些縣城打造特色產(chan) 業(ye) ,拉動縣域經濟發展,帶動更多年輕人留在縣城就業(ye) ,推動人口向縣城集聚。不久前,中辦、國辦印發《關(guan) 於(yu) 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支持具有資源、交通等優(you) 勢的縣城發揮專(zhuan) 業(ye) 特長,發展成為(wei) 先進製造、商貿流通、文化旅遊等專(zhuan) 業(ye) 功能縣城。積極培育專(zhuan) 業(ye) 功能縣城,必將推動更多“小而美、小而專(zhuan) ”的縣城不斷湧現。
【點評】
縣城位於(yu) “城尾鄉(xiang) 頭”,是我國城鎮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去年底,縣城及縣級市城區人口占全國城鎮常住人口的近30%。與(yu) 大中城市相比,縣城經濟往往規模較小、產(chan) 業(ye) 體(ti) 係相對單一。推進縣城建設,有助於(yu) 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空間布局。通過培育特定產(chan) 業(ye) 、形成產(chan) 業(ye) 集群,謀求錯位發展、創新發展,是打造差異化優(you) 勢、推動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的路徑之一。
專(zhuan) 業(ye) 功能縣城,一般具備一定特色,對本地鄉(xiang) 村發展及區域發展具有明顯帶動作用。培育專(zhuan) 業(ye) 功能縣城,重在因“縣”製宜,發展特色經濟和支柱產(chan) 業(ye) 。實際上,我國縣城數量大、類型多,不同縣城適合發展的產(chan) 業(ye) 各不相同。比如,浙江德清縣搶抓地理信息產(chan) 業(ye) 發展機遇,超前布局建設地理信息產(chan) 業(ye) 園,成功打造出“地理信息小鎮”這張金名片,創造出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產(chan) 業(ye) 是縣城建設發展的根基,有產(chan) 業(ye) 才有就業(ye) 崗位、人口集聚。立足實際、找準定位、做強產(chan) 業(ye) ,方能推動縣城經濟高質量發展。
培育專(zhuan) 業(ye) 功能縣城,要兼顧生產(chan) 生活。縣城特色產(chan) 業(ye) 的發展,能夠吸納更多人口,與(yu) 此同時,也推高了對教育醫療、養(yang) 老托育、文化體(ti) 育等方麵的需求,考驗著縣城的承載力。如今,一些產(chan) 業(ye) 發展較好的縣城,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水平正逐步提高,電影院、咖啡館、健身房應有盡有,群眾(zhong) 看病也不用總往大城市跑。也要看到,不少縣城的公共服務供給總量不足、質量不高,難以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的更高期待。就此而言,統籌縣城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要從(cong) 完善市政設施體(ti) 係、強化公共服務供給、提升縣城人居環境質量等方麵著手,不斷補短板強弱項。這樣,才能進一步提升縣城的吸引力,讓縣城更加宜居宜業(ye) 。
縣城建設是擴大內(nei) 需的重要引擎,縣城是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關(guan) 鍵支撐。當前,在縣城的輻射帶動下,一些地方形成了“一鎮一品”“一村一品”的發展優(you) 勢。比如,山東(dong) 曹縣抓住電商發展機遇,成為(wei) 擁有表演服飾和木製品兩(liang) 大產(chan) 業(ye) 集群的“網紅縣”,不僅(jin) 帶動了就業(ye) ,還集聚了許多數字人才。麵向未來,尊重縣城發展規律,科學把握功能定位,培育更多各具特色、富有活力、宜居宜業(ye) 的現代化縣城,必能推動縣域經濟邁上新台階,為(wei) 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協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更強有力支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