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家長城文化保護法庭在秦皇島成立
6月30日,山海關(guan) 長城文化保護人民法庭(以下簡稱長城文化保護法庭)揭牌儀(yi) 式在秦皇島市舉(ju) 行,這是我國成立的首家長城文化保護法庭。
黨(dang) 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長城保護,2019年7月24日召開的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會(hui) 議,審議通過了《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要求協調推進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傳(chuan) 承利用,係統推進保護傳(chuan) 承、研究發掘、環境配套、文旅融合、數字再現等重點基礎工程建設。
自2020年6月以來,秦皇島全市檢察機關(guan) 辦理涉長城行政公益訴訟案件33件,在長城文化資源保護方麵,存在著不小的司法需求,設立長城文化保護法庭將實現秦皇島長城文化資源的集中司法保護。
據介紹,長城文化保護法庭作為(wei) 山海關(guan) 區人民法院的派出機構,不僅(jin) 把山海關(guan) 古城內(nei) 的不動產(chan) 交易、資產(chan) 置換、涉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相關(guan) 糾紛等全部納入該庭受案範圍,還集中管轄全市涉長城文化資源保護的所有民事、行政一審案件及檢察機關(guan) 提起的公益訴訟案件。同時,將涉長城的附屬設施、遺址遺跡及涉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相關(guan) 糾紛納入該庭受案範圍,最大限度對長城文化進行保護。法庭運行過程采用“立審執”一體(ti) 化工作機製,立案、審判、執行納入山海關(guan) 區法院辦案係統統一管理。
長城文化保護法庭正式運行後,針對在涉長城景區發生的旅遊糾紛,將利用信息化手段,通過網上立案、遠程在線調解、網上開庭等形式為(wei) 各地遊客提供訴訟便利。對與(yu) 開發保護長城相關(guan) 的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及因長城保護重大項目建設引起的征地、拆遷、違章建築拆除等行政糾紛,將與(yu) 相關(guan) 部門溝通協調,或妥善審理,或發出司法建議。此外,通過發布典型案例、公開審理等形式,將長城保護與(yu) 法治宣傳(chuan) 結合起來,加強對全社會(hui) 特別是青少年的宣傳(chuan) 教育,營造保護長城、愛護長城的濃厚氛圍。(記者孫也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