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村裏有產業 發展有奔頭

發布時間:2022-07-07 16:51:00來源: 山西日報

  黨(dang) 支部領辦合作社、村集體(ti) 經濟組織牽頭開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托管服務、村企結對發展,是永濟市村級集體(ti) 經濟壯大提質探索出的三類模式,已成為(wei) 以村黨(dang) 支部領辦合作社,使組織強、產(chan) 業(ye) 旺、農(nong) 民富、集體(ti) 壯、品牌靚的生動實踐。

  村企結對子 讓發展底氣足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村裏的先輩們(men) 用這鹽堿土融水,澄清後熬鹽。後來這塊地種過棉花、高粱、玉米和水稻,誰種誰賠。”“鹽”度之大,永濟市開張鎮西開張村54歲的禹永忠感觸最深。 通威集團永濟分公司的探“鹽”之路,不僅(jin) 轉變了西開張村這片鹽堿地從(cong) 一味改良到優(you) 勢利用的思路,也為(wei) 永濟市這個(ge) 國家級漁業(ye) 健康養(yang) 殖示範縣的招牌鍍上了一抹亮色。

  “西開張村這片鹽堿地有783畝(mu) ,隨著在鹽堿地上養(yang) 殖南美白對蝦技術的逐步成熟,我們(men) 正在與(yu) 西開張村商量合作細節,計劃一期投資5000餘(yu) 萬(wan) 元,建設1000個(ge) 棚,利用鹽堿地的淺層水,批量養(yang) 殖,二三期建設將覆蓋西開張周邊鎮、村,為(wei) 願意養(yang) 蝦的群眾(zhong) 提供種苗、技術,實現帶動村民增收致富。”通威集團永濟分公司總經理張海成對此很有信心。

  783畝(mu) 集體(ti) 鹽堿地找到出路,得益於(yu) 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專(zhuan) 班在抓黨(dang) 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zhuan) 項行動中做出的努力,《永濟市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承包合同管理製度》等製度的相繼出台,為(wei) 全市各村黨(dang) 組織充分發掘本村資源發展優(you) 勢、探索創新發展模式、促進村級集體(ti) 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黨(dang) 支部領辦 讓產(chan) 業(ye) 穩得住

  激活傳(chuan) 統技藝,富裕一方百姓。永濟市虞鄉(xiang) 鎮坦朝村找到了致富鑰匙。 該村立足柿子產(chan) 業(ye) 規模優(you) 勢,圍繞柿子釀酒傳(chuan) 統技藝,由黨(dang) 支部領辦成立了永濟市永發柿子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通過積極動員群眾(zhong) 入股、村集體(ti) 以機動土地折股、主體(ti) 經營公司資金配股的方式,創新實行“黨(dang) 支部+集體(ti) 經濟+公司+合作社+農(nong) 戶”的經營模式。截至2021年年底,全村種植柿子3500畝(mu) ,年產(chan) 柿子7000餘(yu) 噸,加工柿子酒50噸、柿子醋10噸、柿餅1萬(wan) 餘(yu) 公斤。實現集體(ti) 收益10萬(wan) 元,入股社員人均分紅5000元,帶動群眾(zhong) 戶均增收5000餘(yu) 元。

  永濟市開張鎮東(dong) 開張村在實施黨(dang) 支部領辦合作社工作中,注重因村製宜、典型引路、循序漸進,以尊重群眾(zhong) 意願為(wei) 前提,通過支部大會(hui) 、黨(dang) 員大會(hui) 、村民代表大會(hui) ,對村裏的900餘(yu) 畝(mu) 機動地實行“三統一和一公開”管理。近兩(liang) 年,瞄準生鮮市場潛力,由棗業(ye) 生產(chan) 合作社籌資15萬(wan) 元,市農(nong) 經中心撥付該村壯大集體(ti) 經濟專(zhuan) 項資金30萬(wan) 元,用於(yu) 建設地坑暖棚23個(ge) ,共占地150畝(mu) ,主要種植冬棗、西紅柿等,2021年年底23個(ge) 棚均承租出去,實現上年度收入增加20萬(wan) 元。為(wei) 提高集體(ti) 資產(chan) 利用率,在今年上半年又完成占地100餘(yu) 畝(mu) 的20個(ge) 地坑棚建設,屆時村集體(ti) 經濟總收入將突破50萬(wan) 元。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托管 讓群眾(zhong) 樂(le) 開懷

  今年夏收期間,永濟市卿頭鎮曾家營村70歲的村民胡正立感覺無比輕鬆愜意,不僅(jin) 不再為(wei) 聯係聯合收割機費神,每畝(mu) 比以往還少掏15元的收割費。

  這背後是卿頭鎮在抓黨(dang) 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zhuan) 項行動中,探索出的“經濟聯合社+農(nong) 機服務+農(nong) 戶”三方受益的農(nong) 業(ye) 托管新模式,首批試點在曾家營村和胥村開展。

  同樣享受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托管紅利的還有農(nong) 機手。57歲的戈紅管從(cong) 事農(nong) 機工作30年了,今年和村股份經濟聯合社合作以後,雖然依然忙碌,但收益和效率都翻了一番。

  “農(nong) 業(ye) 托管是一個(ge) 三方共贏的好事情。黨(dang) 支部帶領經濟合作社具體(ti) 來抓這次小麥收割托管工作。通過這一係列嚐試,讓種糧農(nong) 民更加規範化、科學化,保證了糧食安全,壯大了村集體(ti) 經濟,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作為(wei) 這次小麥收割環節托管的直接組織者——曾家營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王博學對這次探索效果十分滿意。曾家營村黨(dang) 支部堅持黨(dang) 建引領,由村股份經濟聯合社牽頭,各合作社和全體(ti) 黨(dang) 員參與(yu) ,逐家逐戶宣傳(chuan) 發動,將爭(zheng) 取到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托管試點項目資金,每畝(mu) 向農(nong) 戶補貼市場收割費用的30%,每畝(mu) 可為(wei) 群眾(zhong) 節省15元左右的機械成本,可為(wei) 農(nong) 戶減負16萬(wan) 餘(yu) 元,在促進農(nong) 業(ye) 增效農(nong) 民增收的同時,還能為(wei) 村集體(ti) 經濟增收4萬(wan) 餘(yu) 元。

  卿頭鎮副鎮長郭曉峰說,農(nong) 業(ye) 托管使村“兩(liang) 委”作用得到發揮,解決(jue) 了群眾(zhong) 無人組織、農(nong) 機戶抱團發展難等問題,實現了村集體(ti) 經濟增收、群眾(zhong) 負擔減輕、農(nong) 機連片作業(ye) 三方共贏,進一步增強了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的戰鬥力和號召力。

  隨著永濟市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專(zhuan) 班探索推進的4個(ge) 產(chan) 業(ye) 帶動型、4個(ge) 資源利用型、1個(ge) 服務創收型、1個(ge) 混合經營型等10個(ge) 村集體(ti) 經濟項目的有序實施,永濟市村級集體(ti) 經濟壯大提質行動的力度、廣度、深度也隨之不斷拓展。(陳琴琴 史峰峰)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