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民舉措彰顯城市溫度(新跨越 新期待)
今年6月1日,新修訂的《天津市特困人員認定管理辦法》正式實施,降低特困人員認定門檻、提高審核確認效率。在持續推動城市各項事業(ye) 發展的道路上,不讓一個(ge) 群眾(zhong) 掉隊,天津用實際行動為(wei) 特困人員築牢保障網。
2013年5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天津考察時強調,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天津聚力辦好民生實事,想群眾(zhong) 之所想,急群眾(zhong) 之所急,把更多精力都用在讓老百姓過好日子上。一項項暖心舉(ju) 措,構成津門百姓的幸福密碼,彰顯著城市溫度。
把民生實事辦好,必須把著力點放在“關(guan) 鍵小事”上。去年11月初,在河東(dong) 區春華街道瑞金裏社區張春芳大娘家采訪,伴隨著暖氣管道嘩啦啦的流水聲,大娘的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每年都提前半個(ge) 多月聽到這動靜,每每聽見,都覺得心裏熱乎乎的。”截至去年,天津已連續6年提前開栓供熱、延後結束供熱。開設社區老人食堂、嵌入社區衛生服務站;近兩(liang) 年新增學位13.4萬(wan) 個(ge) ,全市學前教育學位總量達到36.67萬(wan) 個(ge)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guan) 情。在津門采訪這幾年,切身體(ti) 會(hui) 到,在關(guan) 乎群眾(zhong) 切身利益的事情上肯下功夫,把群眾(zhong) 最關(guan) 心的事當成民生政策的著力點,天津把一項項民生工程辦成了直抵人心的暖心工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要實現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環。”過去5年,天津將75%的財政支出用於(yu) 保障和改善民生。匯聚多方力量,借助大數據平台、信息化手段織密困難群眾(zhong) 兜底保障網,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製度;打響棚改攻堅戰,30萬(wan) 居民搬進新家……
為(wei) 人民幸福不懈奮鬥,需要各級黨(dang) 員幹部勇於(yu) 擔當作為(wei) 、善於(yu) 傾(qing) 聽民聲。在和平區,領導幹部走街入戶與(yu) 居民嘮家常、交朋友,了解群眾(zhong) 煩心事,臨(lin) 走時留下聯係方式,帶走問題清單已經成為(wei) 一種常態;全市各委辦局一把手相繼登上電視,群眾(zhong) 代表現場提問,領導幹部現場作答……天津開創“向群眾(zhong) 匯報”機製,讓為(wei) 民服務常態化長效化,努力打通為(wei) 民服務“最後一米”。把“我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融入日常、抓在經常,一麵麵鮮紅的黨(dang) 旗在津沽大地的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對於(yu) 一座擁有1400萬(wan) 人口的現代化大都市而言,辦好民生實事的“成色”,決(jue) 定城市的“底色”。期待未來的日子,更多行動能夠照見初心,更多暖意能夠充盈津門。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12日 第 10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