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天津:大中小學“手拉手” 共繪思政“同心圓”

發布時間:2022-07-12 15:43:00來源: 天津日報

  日前,由天津市教育兩(liang) 委、天津外國語大學共同主辦的“天津市首屆大中小學思政工作一體(ti) 化工作論壇”成功舉(ju) 行。“天津在全國較早開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ti) 化建設,目前已走出了一條具有天津特色的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ti) 化建設之路,相關(guan) 工作走在全國前列。”與(yu) 會(hui) 嘉賓、北京師範大學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長馮(feng) 剛教授說。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正處在人生的拔節孕穗期。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加強思想引領和價(jia) 值塑造,是培養(yang) 一代又一代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為(wei) 了積極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ti) 化建設,天津市先後出台《深化新時代天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一體(ti) 化建設的若幹舉(ju) 措》《關(guan) 於(yu) 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幹舉(ju) 措》等文件,並在全國率先成立天津市大中小學一體(ti) 化思政課教學指導委員會(hui) 和天津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ti) 化教學研究聯盟,統籌理論研究和教學改革。

  據了解,天津市在全國率先設立16個(ge) 區與(yu) 高校共建的思政課協同創新基地,促進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內(nei) 容和目標有效銜接、循序漸進。組織全市1400所中小學與(yu) 高校簽約共建,每所中小學都與(yu) 一所大學簽訂一體(ti) 化建設協議,聯合開展課程開發、集體(ti) 備課、教改研究等。建成天津市大中小學思政課網上資源共享平台,近千個(ge) 優(you) 質思政課教學案例麵向全市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雲(yun) 端共享,建成1萬(wan) 平方米的天津海河教育園區大中小學思政實訓基地和天津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主題教室,為(wei) 各學段學生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提供支撐。

  走進坐落於(yu) 天津濱海汽車工程職業(ye) 學院的“天津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主題教室”,在6000平方米的場地上,情景劇場、祝福·囑托主題教室、勞模(工匠)精神主題教室、脫貧攻堅精神主題教室、習(xi) 語廳、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精神譜係主題教室、紅色家風主題教室、榜樣力量主題教室8大板塊,通過“聲、光、電、景、影”交融的展現方式,為(wei) 參觀者帶來了一場精彩的紅色視聽盛宴。

  在這裏,學生們(men) 可以在“看、唱、講、演、聽、讀”等多種教育形式下,體(ti) 驗沉浸式思政課的獨特魅力。“主題教室已成為(wei) 全市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現在,學院正在推進長征精神主題教室、企業(ye) 家精神主題教室等二期建設。建成後,將為(wei) 全市大中小學提供更多優(you) 質思政課線上線下教學資源。”濱海汽車工程職業(ye) 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王桂鎖介紹說。

  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ti) 化建設,離不開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天津市在高校設立87個(ge) “手拉手”實踐基地,每所高校麵向中小學開放至少1個(ge) 實驗室或者研究所,一體(ti) 化開展思政實踐活動。“目前,天津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ti) 化建設已實現區校協同全覆蓋、校際合作全貫通、育人資源全共享。”市教育兩(liang) 委學生思想教育與(yu) 管理處處長楊明說。

  在全麵實現跨學段共建的同時,天津市深入推進課程銜接。編寫(xie) 教輔資料堅持覆蓋大中小學全學段,已編寫(xie) 下發大學7本、中學3本、小學1本《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三進”教學指導方案》,以及大學、高中、初中、小學、中職5本《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教學指導方案》,形成有機銜接的一體(ti) 化係列教輔用書(shu) 。成立覆蓋大中小學各學段的11個(ge) 市級思政課協同創新中心,每年設立15個(ge) 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ti) 化建設專(zhuan) 項教改課題,鼓勵思政課教師跨學段、跨學科開展研究。每年組織市級大中小學集體(ti) 備課100餘(yu) 場,各學校跨學段共建交流、開展跨學段集體(ti) 備課已成為(wei) 常態。

  辦好思政課,教師是關(guan) 鍵。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ti) 化建設,天津市堅持一體(ti) 推進隊伍建設。在全國率先實現高校思政課教師1∶350配備達標;同時,在全國率先製定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配備標準。設立天津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ti) 化培訓與(yu) 研究中心,構建市—區—校三級思政課教師培訓體(ti) 係,每年舉(ju) 辦市級專(zhuan) 題培訓超過20場。(記者 張雯婧)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