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沭陽:“以才為媒”集聚產業發展“智動力”

發布時間:2022-07-15 11:07:00來源: 人民網-江蘇頻道

  人民網宿遷7月14日電 近日,江蘇沭陽縣塘溝鎮“草坪基地”種植戶迎來了一年中最“甜蜜”的季節。沿“草坪基地”整齊平坦的村道一路前行,花香撲鼻、綠意滿目,路邊10餘(yu) 名村民頂著驕陽揮汗如雨,在林地裏忙得不亦樂(le) 乎……這繁忙勞作的景象,是沭陽縣科技鎮長團開展“科技培訓下鄉(xiang) ”助農(nong) 增收的一個(ge) 縮影。

  近年來,沭陽縣科技鎮長團緊緊圍繞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要,充分利用後方單位優(you) 勢,緊密結合當地鄉(xiang) 村發展實際需求設計培訓內(nei) 容,課程涵蓋鄉(xiang) 村振興(xing) 與(yu) 經濟發展、產(chan) 業(ye) 融合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同時,沭陽縣科技鎮長團通過團員科技培訓、聚才招智、分片聯企、校企融合等措施,積極推動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助推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

  以校企融合為(wei) 例,沭陽縣通過“團員+高校+企業(ye) ”模式,暢通校企對接渠道,編製高校院所強鏈補鏈分布圖、重點合作高校院所分布圖,依托團員“朋友圈”和“大後方”,精準對接高校院所,引進人才科技資源,推動校企在技術攻關(guan) 、成果轉化、項目申報上深入合作,暢通高校院所實驗室到企業(ye) 車間的“最後一公裏”。截至目前,沭陽縣累計組織企業(ye) 拜訪高校院所18家,邀請34名專(zhuan) 家教授到沭陽考察指導,促成武漢紡織大學與(yu) 沭陽共建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

  “中午大棚氣溫升高,要適時放風降溫,把棚內(nei) 氣溫控製在35℃以下,但夜間仍要保持在18℃以上,否則不利於(yu) 西瓜膨大,易引起果實畸形。”近日,沭陽縣高級鄉(xiang) 村振興(xing) 技藝師劉強走進塘溝鎮東(dong) 渡蔬菜大棚基地,叮囑西瓜種植的注意事項。在基層的廣袤大地,活躍著諸多像劉強這樣的奮鬥身影,他們(men) 成為(wei) 農(nong) 民致富道路上的“科技功臣”。

  “圍繞沭陽縣重點產(chan) 業(ye) 鏈需求,突出產(chan) 才融合,搭建人才引進平台,依托‘沭水優(you) 才’人才引進計劃,精準引進人才。”沭陽縣副縣長、科技鎮長團團長周傑說。長期以來,沭陽縣科技鎮長團結合掛職單位工作職能,組織團員主動認領2條重點產(chan) 業(ye) 鏈,擔任產(chan) 業(ye) 鏈人才科技顧問,為(wei) 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主動參與(yu) 全縣重點工業(ye) 企業(ye) 差異化人才科技服務工作,每名團員分片包保聯係15家重點企業(ye) ,常態化走訪、麵對麵交流,深入了解企業(ye) 人才科技需求,整合人才科技資源,提供差異化服務。去年以來,累計走訪企業(ye) 486家次,采集企業(ye) 人才科技需求661條,幫助企業(ye) 引進高層次人才16人,申報人才科技項目17項,申請專(zhuan) 利23項,爭(zheng) 取縣級以上財政資金320餘(yu) 萬(wan) 元。(範東(dong) 亮、薑茜茜、李帆、黃啟源)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