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河北:科學推進國土綠化 築牢京津冀生態屏障

發布時間:2022-07-20 14:37:00來源: 河北日報

  河北省林草局不斷提升林草生態係統質量和碳匯增量

  科學推進國土綠化 築牢京津冀生態屏障

  “今年,在省林草局的指導推動下,豐(feng) 寧圍繞國家級森林城市創建正在實施北方防沙帶造林等項目,全年將完成營造林20萬(wan) 畝(mu) 。”河北省豐(feng) 寧滿族自治縣政府相關(guan) 負責人如是說。

  20多年前,豐(feng) 寧小壩子等地還是風沙肆虐的不毛之地。退耕還林、京津風沙源治理等項目的持續實施,讓豐(feng) 寧森林覆蓋率由20年前的28%提高到現在的58%,成為(wei) 燕山腳下的“天然氧吧”。

  省委十屆二次全會(hui) 提出,要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穩妥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全麵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水平。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全會(hui) 精神,河北省林草局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紮實開展森林城市創建、全力推進塞罕壩“二次創業(ye) ”,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省林草局解放思想、奮發進取,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加快推進首都“兩(liang) 區”建設。截至7月初,全省今年完成營造林417萬(wan) 畝(mu) ,占全年計劃任務的69.5%,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完成退化草原修複治理9萬(wan) 畝(mu) ,超過上半年計劃的25%;圓滿完成邯鄲市12萬(wan) 畝(mu) 國土綠化試點示範項目,重點打造了4個(ge) 萬(wan) 畝(mu) 片區、3個(ge) 5000畝(mu) 片區。

  森林城市創建取得新進展。在省林草局的推薦下,邯鄲、邢台向國家林草局申請2022年國家森林城市稱號。省林草局還上報了雄縣、館陶、隆化、懷來4個(ge) 縣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備案申請,全省縣域國家森林城市備案數量達到24個(ge) 。靈壽縣等12個(ge) 縣(市、區)被授予“省級森林城市”榮譽稱號,全省創建省級森林城市數量已達75個(ge) 。

  大力推行混交造林,推進森林進城、森林惠民。省林草局出台《關(guan) 於(yu) 大力營造混交林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混交林建設任務、工作原則及重點建設內(nei) 容;督導各地加大混交林造林比例,降低單一樹種風險,提高森林質量。省綠化委員會(hui) 辦公室組織有關(guan) 專(zhuan) 家組成綠化調研專(zhuan) 家組,赴石家莊、邯鄲、保定等地,實地查看25條街道、17個(ge) 公園綠地、6個(ge) 單位(小區),就科學處理“森林與(yu) 園林小品”的關(guan) 係進行研究,在森林城市創建中倡導打造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環境,讓森林進入城市,讓群眾(zhong) 享受森林。

  全力推進塞罕壩“二次創業(ye) ”。省林草局成立工作專(zhuan) 班,製定《關(guan) 於(yu) 推進塞罕壩機械林場“二次創業(ye) ”的實施意見》任務清單和工作台賬,全力抓好重點事項落實,推進塞罕壩“二次創業(ye) ”邁出新步伐;明確林場公益屬性,推進林場改公益一類事業(ye) 單位進度;堅決(jue) 落實全域、全年、全員防火,繼續保持“零火情”重大戰果;深入開展林業(ye) 生產(chan) 質量精準提升年活動和撫育盲區清零行動;認真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繼續開發符合條件的林業(ye) 碳匯項目;製定景點安全有序免費開放方案,適度發展高端生態遊和紅色精品遊;與(yu) 聯通公司合作成立了河北首個(ge) “5G+智慧林草實驗室”,建設開通5G基站29座。

  實施河北省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調查監測項目(2022年-2025年)。省林草局組織開展候鳥遷徙“護飛行動”,2022年投入資金2800萬(wan) 元,實施衡水湖、南大港、白洋澱、曹妃甸等重要濕地保護修複,有力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

  為(wei) 進一步加強政策促動、項目帶動,省林草局明確省級以上投資的在建林草項目共計370個(ge) ,總投資89.25億(yi) 元;“十四五”可提前開工項目共6個(ge) ,總投資13.76億(yi) 元;儲(chu) 備基礎設施項目63個(ge) ,總投資84.76億(yi) 元。目前,該局已完成145個(ge) 項目審核,保障用地1237公頃。

  “貫徹落實全會(hui) 精神,省林草局將繼續緊緊圍繞首都‘兩(liang) 區’建設,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科學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因地製宜開展混交林建設,高標準完成全年計劃任務,全麵加強林草資源監管保護,不斷提升林草生態係統質量和碳匯增量,持續推進塞罕壩機械林場‘二次創業(ye) ’,堅決(jue) 築牢京津冀生態屏障,全麵推進林草事業(ye) 改革發展。”省林草局局長劉鳳庭表示。(記者曹智 通訊員姚偉(wei) 強)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