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天津市出台產業用地支持政策 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2-07-20 14:31:00來源: 天津日報

  ● 新增產(chan) 業(ye) 項目原則上應當進產(chan) 業(ye) 園區,促進產(chan) 業(ye) 效應聚集和加速產(chan) 業(ye) 鏈形成

  ● 產(chan) 業(ye) 園區內(nei) 產(chan) 業(ye) 用地麵積應當不低於(yu) 可開發建設用地麵積的70%,守住製造業(ye) 用地底線

  ● 新型產(chan) 業(ye) 用地三方麵優(you) 勢:高配套比例,能分割轉讓,特殊項目地價(jia) 有優(you) 惠

  ● 對於(yu) 符合國家及天津市重點發展產(chan) 業(ye) 的項目用地,土地出讓金可以分期繳納,最長時間不超過兩(liang) 年

  日前,天津市政府辦公廳印發《天津市推進產(chan) 業(ye) 用地高質量規劃利用管理規定》(以下簡稱《管理規定》),更好地服務實體(ti) 經濟和產(chan) 業(ye) 發展,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ti) 活力。

  據了解,為(wei) 支持市場主體(ti) 在產(chan) 業(ye) 園區中,發展符合天津市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鼓勵類或者戰略性新興(xing) 類產(chan) 業(ye) ,並符合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布局規劃要求,《管理規定》提出了四大支持舉(ju) 措和全流程管理要求。

  守住製造業(ye) 用地底線

  探索二三產(chan) 業(ye) 混合

  在國土空間規劃支持政策方麵,《管理規定》提出,加強整體(ti) 規劃引導,新增產(chan) 業(ye) 項目原則上應當進產(chan) 業(ye) 園區,促進產(chan) 業(ye) 效應聚集和加速產(chan) 業(ye) 鏈形成。按照天津市工業(ye) 布局規劃,產(chan) 業(ye) 園區內(nei) 應當規劃工業(ye) 集中發展控製線,工業(ye) 集中發展控製線內(nei) ,除其他商務用地外的產(chan) 業(ye) 用地麵積應當不低於(yu) 可開發建設用地麵積的70%,守住製造業(ye) 用地底線。對接產(chan) 業(ye) 準入需求,在工業(ye) 、物流倉(cang) 儲(chu) 、其他商務用地間按需確定用地性質及混合比例,對於(yu) 工業(ye) 用地、物流倉(cang) 儲(chu) 用地申請建設容積率不超過2.5,其他商務用地申請建設容積率不超過3.0的,直接在項目許可階段辦理;不再控製具體(ti) 產(chan) 業(ye) 用地規劃綠地率;滿足機場等特定區域建築高度要求前提下,不再控製具體(ti) 產(chan) 業(ye) 用地規劃建築高度。加速產(chan) 城融合,將產(chan) 業(ye) 園區內(nei) (除新型產(chan) 業(ye) 用地外)產(chan) 業(ye) 用地配套設施的用地比例提高至15%,建築麵積占比上限相應提高,提高部分主要用於(yu) 建設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並鼓勵將產(chan) 業(ye) 園區內(nei) 各產(chan) 業(ye) 項目的配套集中起來建設,形成產(chan) 業(ye) 園區的“生活圈”。探索二三產(chan) 業(ye) 混合,允許根據產(chan) 業(ye) 準入需求,將產(chan) 業(ye) 園區內(nei) 商業(ye) 服務業(ye) 設施用地轉換為(wei) 工業(ye) 用地或者物流倉(cang) 儲(chu) 用地,園區管理機構組織對擬轉換用地類型和具體(ti) 比例進行論證,在不影響園區定位並滿足基礎設施承載、安全和環保要求的,經區人民政府批準後實施。

  支持新型產(chan) 業(ye) 用地

  服務新動能引育

  結合濱海新區、東(dong) 麗(li) 區試點經驗,服務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和新動能引育,《管理規定》提出了新型產(chan) 業(ye) 用地概念,即符合天津市重點發展產(chan) 業(ye) ,對居住和公共環境無幹擾、無汙染和安全隱患,原則上應屬於(yu) 《國民經濟行業(ye) 分類》中C(製造業(ye) )、I(信息傳(chuan) 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M(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ye) )行業(ye) ,融合研發、創意、設計、中試、無汙染生產(chan) 等新型產(chan) 業(ye) 功能以及相關(guan) 配套服務的用地。根據產(chan) 業(ye) 準入,將新型產(chan) 業(ye) 用地分為(wei) 生產(chan) 類和通用類,生產(chan) 類新型產(chan) 業(ye) 用地為(wei) 低層或者多層廠房類業(ye) 態,按照一類工業(ye) 用地規劃管理;通用類新型產(chan) 業(ye) 用地為(wei) 研發設計谘詢辦公類業(ye) 態,按照其他商務用地規劃管理。

  據了解,對比普通產(chan) 業(ye) 用地,新型產(chan) 業(ye) 用地有三方麵優(you) 勢。一方麵是,高配套比例。產(chan) 業(ye) 園區內(nei) 新型產(chan) 業(ye) 用地的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的建築規模占地上總建築規模比例可以提高至30%,其中用於(yu) 商業(ye) 、餐飲、宿舍等生活服務設施建築規模比例不超過15%,用地性質仍按主導用地性質管理。另一方麵是,能分割轉讓。通用類新型產(chan) 業(ye) 用地,除生活服務設施以外的物業(ye) 可以分割轉讓不超過50%,具體(ti) 比例結合產(chan) 業(ye) 發展需要,由區人民政府研究確定。此外,還有特殊項目地價(jia) 有優(you) 惠。認定為(wei)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通用類新型產(chan) 業(ye) 用地,自持部分可以按企業(ye) 總部用地評估,按照天津市今年年初新發布的基準地價(jia) ,該類用地的基準地價(jia) 較普通辦公用地有較大優(you) 惠。

  重點項目可延期繳納出讓金

  在土地利用支持政策方麵,《管理規定》提出,加強項目遴選,合理利用土地,對於(yu) 需分期建設的產(chan) 業(ye) 項目,首期建成後方可供應二期土地。延期繳納出讓金,降低企業(ye) 資金壓力,對於(yu) 符合國家及天津市重點發展產(chan) 業(ye) 的項目用地,土地出讓金可以分期繳納,最長時間不超過兩(liang) 年,在不動產(chan) 登記前繳清。促進節餘(yu) 用地再利用,產(chan) 業(ye) 園區內(nei) 已完成達產(chan) 目標,尚有未建設並具備獨立開發條件節餘(yu) 用地的產(chan) 業(ye) 項目,明確節餘(yu) 用地規劃建設條件、產(chan) 業(ye) 準入條件和投入產(chan) 出要求,經區人民政府批準後允許將節餘(yu) 用地從(cong) 原產(chan) 業(ye) 用地中分出轉讓,土地轉讓價(jia) 格不得高於(yu) 本區三年內(nei) 產(chan) 業(ye) 用地的平均價(jia) 格。

  開展全流程監管

  嚴(yan) 懲用地違約行為(wei)

  《管理規定》明確對產(chan) 業(ye) 項目的產(chan) 業(ye) 準入、項目落地、建成運營等全流程進行產(chan) 業(ye) 發展監管。在產(chan) 業(ye) 準入階段,園區管理機構定準入要求、定產(chan) 業(ye) 發展監管協議,報區人民政府批準;在項目落地階段,園區管理機構與(yu) 建設單位簽訂產(chan) 業(ye) 發展監管協議,對開工、竣工、投產(chan) 、達產(chan) 等約定要求進行事中監管;建成運營階段,園區管理機構按照產(chan) 業(ye) 發展監管協議開展日常監管,區產(chan) 業(ye) 主管部門定期對產(chan) 業(ye) 準入和產(chan) 業(ye) 發展監管協議的履約情況進行核查。在產(chan) 業(ye) 項目建成投產(chan) 後1年內(nei) 、投產(chan) 後每隔5年、租賃轉為(wei) 出讓前1年內(nei) 等階段,區產(chan) 業(ye) 主管部門對履約情況進行核查。

  對履約核查未通過的,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產(chan) 業(ye) 主管、投資主管、規劃資源、市場監管、稅務等部門提出整改要求,整改期最長不得超過1年。整改期內(nei) 未完成整改的,嚴(yan) 格按照產(chan) 業(ye) 發展監管協議要求進行處置。整改期內(nei) 按產(chan) 業(ye) 發展監管協議要求完成整改或者因不可抗力等非企業(ye) 原因導致無法完成整改的,可以不予追究違約責任。

  《管理規定》要求,在產(chan) 業(ye) 發展監管過程中,擅自改變新型產(chan) 業(ye) 用地行業(ye) 準入用途的,應當嚴(yan) 格按照產(chan) 業(ye) 發展監管協議要求處置並及時上報市投資主管部門,依法將違約單位列入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依法依規對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實際控製人進行失信懲戒,並將相關(guan) 失信行為(wei) 記入其個(ge) 人信用記錄。

  下一步,天津市將繼續加大產(chan) 業(ye) 用地的支持力度,促進產(chan) 業(ye) 用地高質量規劃利用,落實好“製造業(ye) 立市”戰略部署,推動全國先進研發製造基地功能定位實現。(記者 陳璠)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