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紅色基因 體悟太行精神
帶著智慧奔赴而來,滿懷熱情翹首期盼。
這個(ge) 七月,是筆墨寫(xie) 不完的詩篇。
走在鄉(xiang) 間小路吹清爽涼風,在大山深處看山河壯美,深入農(nong) 戶家中聊生活變化,在紅色基地接受精神洗禮……這裏,山川秀美、物產(chan) 豐(feng) 富、勞模輩出。
7月12日至16日,北京大學元培學院的27名師生在我市平順縣開展了以“奮進新征程 永遠跟黨(dang) 走 喜迎二十大——2022年思政實踐課上的北大青年”為(wei) 主題的思政實踐活動。“社會(hui) 實踐是北大的傳(chuan) 統,也是學生們(men) 了解國情、民情的重要方式。”元培學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丁夕友一同前來,他希望大學生們(men) 虛心學習(xi) 、仔細觀察、認真感受,將此行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轉化為(wei) 前行路上的智慧和動力,形成真正有價(jia) 值、有特點、有意義(yi) 的調研成果,真正做到“增見識、長才幹、受教育、做貢獻。”
走在大山間,看到的是景色,感受到的是精神。
蒙蒙細雨中,綿延不絕的高山別有一番韻味。課本中的插畫變成了眼前的風景,書(shu) 中的世外桃源就在身邊。大學生們(men) 驚歎於(yu) 平順優(you) 美壯觀的景色,更讚歎於(yu) 平順人堅韌不拔的精神。“這裏的人就像這裏的山,厚重挺拔。”整合科學方向的大一學生申家祺有感而發。
在這裏,與(yu) 大自然進行一場靈魂對話,接受一次精神洗禮。
“無資金用精神補、無技術用辦法補、無設備用力氣補……”在掛壁公路,跟隨導遊聲情並茂的講解,同學們(men) 感受著壯美的自然風光,也深刻體(ti) 會(hui) 著神龍灣村村民的堅韌與(yu) 智慧。“平順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太動人了。”數學方向的大二學生時博然說。
一條扁擔擔起的不隻是山貨、生活必需品,更承載著鄉(xiang) 親(qin) 們(men) 對生活的期盼。在傳(chuan) 統村落嶽家寨,大家參觀了經營62年的老供銷社,見到了78歲的嶽晚增老人。老人堅守崗位,給同學們(men) 講供銷社的發展曆史,激勵孩子們(men) 傳(chuan) 承紅色精神,在祖國需要的地方綻放青春之花。
大山深處的村莊發展靠什麽(me) ?是這群大學生思考最多的問題。
在太行電商小鎮,大家了解到阿裏巴巴(太行)數字標注基地吸引了大量外出打工青年返鄉(xiang) 。在布阿佳莊園、歐亞(ya) 仙居,有地域特色的民宿引起了同學們(men) 極大興(xing) 趣。在農(nong) 戶家中,感受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的脈動,與(yu) 靠著經營農(nong) 家樂(le) 生活得到改善的村民傾(qing) 心交談。農(nong) 家樂(le) 開起來了,如何留得住人?大學生們(men) 集思廣益,提出了一條條有針對性、可行性強的建議。
走進三裏灣,傾(qing) 聽曆史,了解過去,切身感受趙樹理先生筆下環境艱苦的村莊翻天覆地的變化。參觀紀蘭(lan) 黨(dang) 性教育基地時,在了解全國勞模李順達、申紀蘭(lan) 帶領西溝人民艱苦奮鬥的曆程後,同學們(men) 倍感振奮。馬克思主義(yi) 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陳沛紳擔任實踐團助教,在受到勞模精神鼓舞和熏陶後,陳沛紳深感責任在肩,他說:“要繼承發揚前輩們(men) 的精神,努力成為(wei) 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
“希望明年在北大的校園遇見你。”這是平順一中學生在這個(ge) 夏天收到的最美祝福。北大學子走進平順一中,與(yu) 該校學生交流學習(xi) 經驗,激勵他們(men) 用智慧的力量創造未來。高三學生李非凡興(xing) 奮地說:“曾在電視、網絡、書(shu) 籍裏看到過北大學子分享學習(xi) 方法,沒想到今天能和這麽(me) 多哥哥姐姐麵對麵交流。”
和大山,一見如故;與(yu) 平順,共同前行。
短短幾天,北大學子看到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給當地村民帶來的變化,切身感受到平順人化平凡為(wei) 非凡的感人事跡,感動於(yu) 人們(men) 為(wei) 擺脫貧困作出的種種拚搏和犧牲,感歎於(yu) 人們(men) 創造的種種奇跡。在石城鎮、北耽車鄉(xiang) 、虹梯關(guan) 鄉(xiang) 看到了山河的壯美,在東(dong) 寺頭鄉(xiang) 感受到群眾(zhong) 在致富路上的奮鬥和幸福,在西溝鄉(xiang) 受到了勞模精神的熏陶和鼓舞,大家收獲滿滿。
深化校地合作、攜手共發展。北大元培學院思想政治實踐課教育基地落地平順,是雙方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合作的開始,創造機會(hui) 讓更多學術研究成果在平順轉化為(wei) 發展新優(you) 勢、轉型新動能。“能夠為(wei) 家鄉(xiang) 發展添力,十分開心,希望盡己所能為(wei) 家鄉(xiang) 做更多有意義(yi) 的事。”長治人宋璽,作為(wei) 元培學院2020級年級主任,也是此次實踐活動帶隊老師之一,通過此次活動,對家鄉(xiang) 的了解更加深入。
一張張照片記錄著一處處風景、一個(ge) 個(ge) 笑臉傳(chuan) 遞著青春朝氣。在大學生們(men) 即將返程時,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愛心相冊(ce) 。平順縣東(dong) 寺頭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張璞連夜與(yu) 同事一起製作了相冊(ce) ,他說:“這裏記錄著孩子們(men) 的成長瞬間,也展示了平順的自然風光,希望大家把這些美好帶回去,與(yu) 親(qin) 朋好友分享。”
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耳朵傾(qing) 聽人民心聲,用內(nei) 心感應時代脈搏, 列車開動,北大學子帶著平順故事和對未來的憧憬再次啟程。(記者 郭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