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推動山西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2-07-22 15:03:00來源: 山西日報

  中華文明的起源像滿天星鬥,杭州良渚、臨(lin) 汾陶寺無疑是最為(wei) 閃亮的兩(liang) 顆。7月7日,“巍巍如天——陶寺遺址考古成果精華展”在位於(yu) 浙江省杭州市的良渚博物院開幕,展出100餘(yu) 件陶寺遺址文物,包含陶瓦、陶鬲、陶鼎、彩陶禮器、玉器、銅器等,讓更多人直觀認識了古代中國。杭州良渚遺址實證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臨(lin) 汾陶寺遺址距今4300年至3900年,是最早形成了宮城和郭城雙城製模式的考古發現。考古成果展讓中國早期文明、長江文明與(yu) 黃河文明“相遇”,同時也展現了我省全力推動文物事業(ye) 高質量發展的底氣。

  “曆史文化遺產(chan) 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不僅(jin) 屬於(yu) 我們(men) 這一代人,也屬於(yu) 子孫萬(wan) 代。要敬畏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全麵保護好曆史文化遺產(chan) ,統籌好旅遊發展、特色經營、古城保護,築牢文物安全底線,守護好前人留給我們(men) 的寶貴財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五年三次視察山西,每次都考察文博單位,每次都作出重要指示,講清了山西文化的深厚底蘊,講清了山西文物的巨大價(jia) 值,講清了山西幹部所應有的責任擔當,為(wei) 我們(men) 做好文物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牢記領袖囑托,扛起時代使命。加強曆史文物保護、傳(chuan) 承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山西作為(wei) 曆史文化資源大省必須扛好扛牢的使命職責。省委書(shu) 記林武日前主持召開全省文物保護工作調研座談會(hui) ,認真聽取匯報,研究部署相關(guan) 工作。迅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會(hui) 議精神上來,全省上下都要深刻認識文物工作的重要意義(yi) ,牢固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曆史使命感,推動我省文物文博事業(ye) 高質量發展,為(wei) 生動再現我國百萬(wan) 年人類史、一萬(wan) 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圖景畫卷作出山西貢獻。

  山西得天獨厚的曆史文化資源,是我們(men) 的自信之源。目前我省有國家級曆史文化名城6座,國家級曆史文化名鎮名村111個(ge)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31處,中國傳(chuan) 統村落550個(ge) ……古建遺存之多,堪稱“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博物館”。實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和“文明守望工程”,加強省內(nei) 重要遺址的考古調查和發掘研究,深化“雲(yun) 岡(gang) 學”研究並逐漸走向世界,做好革命文物密集片區整體(ti) 保護利用工作,關(guan) 鍵是要進一步增強對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珍愛之心、責任之心,以更高的站位來認識文物,以更大的力度來保護文物。

  推動我省文物事業(ye) 高質量發展,勢在必行、事在人為(wei) 。要貫徹落實好“保護為(wei) 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奮力走好符合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當務之急是,持續抓好受災文物保護,加快工作進度,分類做好受災文物保護修繕工作,確保受災文物險情全部排除,增強文物抗災能力和搶險救災保障能力。同時加強低級別文物保護,抓緊做好瀕危文物的搶救,切實將文物保護規劃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和城鎮化發展規劃,統籌文物保護和經濟社會(hui) 協調發展。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chuan) 承人類文明的重要場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截至2021年底,全省登記備案的各級各類博物館(紀念館)達到197座。要用好館藏文物,多措並舉(ju) 做好“活”化利用工作,多種形式講好山西曆史文化故事,加快推進文化旅遊融合,以更多元、更生動、更活潑的方式展現文物的魅力。要加強文物保護科技平台和文物資源數據庫建設,推動文物安全數字化監管全省一張網、全覆蓋,切實提升文物科技創新水平。

  大道至簡,實幹為(wei) 要。各級各地及有關(guan) 部門將文物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不斷加大對文物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我們(men) 就一定能夠為(wei) 文物保護利用持續賦能,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高質量發展之路。(徐補生)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